《漢語大詞典》:屈致
《漢語大詞典》:屈抑
(1).枉屈;压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伯美》:“欲乞敷奏施行,俾元来屈抑,稍得暴白於四方。”《明史·伍文定传》:“曾未见有鸣其不平,伸其屈抑者。” 清 王韬 《原才》:“夫天地生才而国家非惟不能用,又从而摧残屈抑之,以自斵其元气,国家何由而盛歟?” 李大钊 《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被压服在下级地位的个性,都为自居于上级地位者所束缚、践踏、屈抑、凌虐。”
(2).退让;屈服。 明 方孝孺 《戆窝记》:“ 汉 汲长孺 、 吴 张子布 辈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不少屈抑以取合当世。”《明史·文苑传三·蔡羽》:“或谓其诗似 李贺 。 羽 曰:‘吾诗求出 魏 晋 上,今乃为 李贺 邪!’其不肯屈抑如此。” 郭沫若 《历史人物·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就在至尊的天子之前,都是不肯屈抑的。”
(2).退让;屈服。 明 方孝孺 《戆窝记》:“ 汉 汲长孺 、 吴 张子布 辈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不少屈抑以取合当世。”《明史·文苑传三·蔡羽》:“或谓其诗似 李贺 。 羽 曰:‘吾诗求出 魏 晋 上,今乃为 李贺 邪!’其不肯屈抑如此。” 郭沫若 《历史人物·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就在至尊的天子之前,都是不肯屈抑的。”
《漢語大詞典》:小屈
(1).稍受委屈。《南史·张岱传》:“今欲用卿为 子鸞 别驾,总刺史之任,无谓小屈,终当大申也。” 宋 陈亮 《三部乐·送丘宗卿使虏》词:“小屈穹庐,但二满三平,共劳均佚。”参见“ 小屈大申 ”。
(2).稍稍理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刘真长 与 殷渊源 谈。 刘 理如小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林公 理每欲小屈。 孙兴公 曰:‘法师今日如著敝絮在荆棘中,触地挂阂。’”
(2).稍稍理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刘真长 与 殷渊源 谈。 刘 理如小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林公 理每欲小屈。 孙兴公 曰:‘法师今日如著敝絮在荆棘中,触地挂阂。’”
《漢語大詞典》:郁屈(鬱屈)
(1).盘屈。 唐 韩愈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惟蛇旧所识,实惮口眼狞。开笼听其去,鬱屈尚不平。”后以称代蛇。 宋 苏轼 《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诗:“几欲烹鬱屈,固尝饌鉤輈。”
(2).屈曲貌。 宋 苏轼 《怀贤阁》诗:“西观 五丈原 ,鬱屈如长虵。”
(3).形容攒聚之状。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正阳门庙》:“ 正阳门 庙者,祀 汉 前将军 关侯 …… 焦太史 竑 铭其庙碑曰:‘蒸哉 文皇 ,鹰扬启土。奠鼎 幽 燕 ,飞龙九五。鬱屈觚稜,穹窿禁籞。’”
(4).郁积,郁结。 清 唐孙华 《小病柬松》诗之一:“填膺鬱屈非能语,不遇 长桑 那得知?”
(2).屈曲貌。 宋 苏轼 《怀贤阁》诗:“西观 五丈原 ,鬱屈如长虵。”
(3).形容攒聚之状。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正阳门庙》:“ 正阳门 庙者,祀 汉 前将军 关侯 …… 焦太史 竑 铭其庙碑曰:‘蒸哉 文皇 ,鹰扬启土。奠鼎 幽 燕 ,飞龙九五。鬱屈觚稜,穹窿禁籞。’”
(4).郁积,郁结。 清 唐孙华 《小病柬松》诗之一:“填膺鬱屈非能语,不遇 长桑 那得知?”
《國語辭典》:大屈 拼音:dà qū
武器名。古代一种弓的名称。《左传。昭公七年》:「楚子享公于新台,使长鬣者相,好以大屈。」晋。杜预。注:「大屈,弓名。」也作「大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