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土人 拼音:tǔ rén
1.世居本地的人。《喻世明言。卷八。吴保安弃家赎友》:「李蒙心中大疑,传令暂退平衍处屯扎,一面寻觅土人,访问路径。」
2.土制的偶像。如:「他随手抓把泥土,瞬间捏成一个土人。」
2.土制的偶像。如:「他随手抓把泥土,瞬间捏成一个土人。」
《漢語大詞典》:土工
(1).制作陶器的工人。《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 郑玄 注:“土工,陶旊也。” 陆德明 释文:“陶人为瓦器也。”
(2).挖土、填土的工程。《管子·度地》:“当秋三月,山川百泉踊,降雨下,山水出……不利作土功之事,濡湿日生,土弱难成,利耗什分之六,土工之事亦不立。”《元史·河渠志三》:“ 鲁 ( 贾鲁 )尝有言,水工之功,视土工为难;中流之功,视河滨之功为难。”《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偶因木桩脱落,以致碎石倒塌散漫,却都不曾冲去,儘可能捞用,那土工也蛰陷得无多。”
(3).旧时专司殡葬的人。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土工》:“盖专掌内庭物故宫女殯送之役者,名曰土工。” 苏曼殊 《惨世界》第七回:“﹝他的妻子﹞就去叫一个教士和几个土工,忙忙碌碌的一直到了天黑的时候,那斋祭埋葬的事体,一一料理妥当。”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就在前天,我在城里买了一口小棺材……带着棉絮和被褥,雇了四个土工下乡迁葬去。”
(4).即仵作。旧时检验死尸的吏役。 明 无名氏 《勘金环》第三折:“自小身世习土工,检尸相勘我偏能。”
(5).泥塑匠人。 唐 罗隐 《谗书·二工人语》:“ 吴 之建 报恩寺 也,塑一神於门,土工与木工互不相可。木人欲虚其内,窗其外……土人以为不可。”
(2).挖土、填土的工程。《管子·度地》:“当秋三月,山川百泉踊,降雨下,山水出……不利作土功之事,濡湿日生,土弱难成,利耗什分之六,土工之事亦不立。”《元史·河渠志三》:“ 鲁 ( 贾鲁 )尝有言,水工之功,视土工为难;中流之功,视河滨之功为难。”《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偶因木桩脱落,以致碎石倒塌散漫,却都不曾冲去,儘可能捞用,那土工也蛰陷得无多。”
(3).旧时专司殡葬的人。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土工》:“盖专掌内庭物故宫女殯送之役者,名曰土工。” 苏曼殊 《惨世界》第七回:“﹝他的妻子﹞就去叫一个教士和几个土工,忙忙碌碌的一直到了天黑的时候,那斋祭埋葬的事体,一一料理妥当。”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就在前天,我在城里买了一口小棺材……带着棉絮和被褥,雇了四个土工下乡迁葬去。”
(4).即仵作。旧时检验死尸的吏役。 明 无名氏 《勘金环》第三折:“自小身世习土工,检尸相勘我偏能。”
(5).泥塑匠人。 唐 罗隐 《谗书·二工人语》:“ 吴 之建 报恩寺 也,塑一神於门,土工与木工互不相可。木人欲虚其内,窗其外……土人以为不可。”
《國語辭典》:安置 拼音:ān zhì
1.安放、安排。晋。干宝《搜神记》卷三:「男子张伯,除堂下草,土中得玉璧七枚。伯怀其一,以六枚白意。意令主簿安置几前。」《红楼梦》第三回:「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
2.宋时官吏贬谪,轻者送某州居住,重者称安置,更重者称编管。宋。苏轼 到惠州谢表:「续奉告命,责授臣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已于今月二日到惠州。」《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忽一日,学士被宰相王荆公寻件风流罪过,把学士奏贬黄州安置去了。」
3.就寝、睡觉。《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铺了床,伸开被,点上灯,请婆睡,叫声安置进房内。」《儒林外史》第二回:「落后和尚送出周进的饭来,一碟老菜果,一壶热水,周进也吃了,叫了安置,各自歇宿。」
2.宋时官吏贬谪,轻者送某州居住,重者称安置,更重者称编管。宋。苏轼 到惠州谢表:「续奉告命,责授臣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已于今月二日到惠州。」《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忽一日,学士被宰相王荆公寻件风流罪过,把学士奏贬黄州安置去了。」
3.就寝、睡觉。《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铺了床,伸开被,点上灯,请婆睡,叫声安置进房内。」《儒林外史》第二回:「落后和尚送出周进的饭来,一碟老菜果,一壶热水,周进也吃了,叫了安置,各自歇宿。」
《漢語大詞典》:山客
(1).隐士。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若不能结踪山客,离羣独往,则当掩景渊洿,韜鳞括囊。”《魏书·裴衍传》:“詔曰:‘知欲养痾中岳,练石 嵩岭 ,栖素云根,饵芝清壑。腾跡之操,深用嘉焉。但治缺古风,有愧山客耳。’” 唐 王维 《田园乐》诗之六:“花落家童未扫,鶯啼山客犹眠。” 清 王夫之 《小楼雨枕》诗:“江城二月催寒雨,山客三更梦岭云。”
(2).居住在山中的人。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毛女在 华山 ,山客猎师世世见之。”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主人知之,鞭责千百,锁之空房,卖之山客。”
(3).踯躅的雅称。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昔 张敏叔 有《十客图》,忘其名。予长兄 伯声 尝得三十客:‘牡丹为贵客……躑躅为山客。’”躑躅,即杜鹃花。
(2).居住在山中的人。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七:“毛女在 华山 ,山客猎师世世见之。”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主人知之,鞭责千百,锁之空房,卖之山客。”
(3).踯躅的雅称。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昔 张敏叔 有《十客图》,忘其名。予长兄 伯声 尝得三十客:‘牡丹为贵客……躑躅为山客。’”躑躅,即杜鹃花。
《國語辭典》:女真 拼音:nǚ zhēn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为满族的祖先,古籍常用笼统的称呼,如周时称为「肃慎」。汉、三国、晋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为「勿吉」,隋、唐时称为「靺鞨」,五代时始称「女真」。居混同江两岸,江南者为熟女真,江北者为生女真。后属辽,因避辽主耶律真宗讳,改称为「女直」。生女真部长完颜阿骨打叛辽自立,建国号为金。灭辽贡宋,统治中国淮河以北之地,与南宋对峙,势称全盛,后为蒙古所灭。其后女真人在东北生聚。明代后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其子皇太极改号为清,将女真改称为「满清」。西元一六四四年入关,不久统一全国。也称为「女贞」、「卢贞」、「稷慎」、「息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