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一方 拼音:yī fāng
1.某一地区。《诗经。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若一年缺祭,必然大兴风雨,毁苗杀稼,殃及六畜。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至庙中。」
2.一边、一旁。《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三国魏。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3.整体事物的一部分或一方面。《周礼。冬官考工记。鲍人》:「信之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宋史。卷一二八。乐志三》:「君总万化,不可执以一方;事通万务,不可滞于一隅。」
4.一种办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5.计量名词:(1)计算土地面积,纵横一丈称为「一方」,为「一方丈」的简称。(2)方形物品一块称为「一方」。如:「一方豆腐」。《红楼梦》第九回:「尚未去时,从脑后飕的一声,早见一方砚瓦飞来。」
2.一边、一旁。《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三国魏。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3.整体事物的一部分或一方面。《周礼。冬官考工记。鲍人》:「信之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宋史。卷一二八。乐志三》:「君总万化,不可执以一方;事通万务,不可滞于一隅。」
4.一种办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5.计量名词:(1)计算土地面积,纵横一丈称为「一方」,为「一方丈」的简称。(2)方形物品一块称为「一方」。如:「一方豆腐」。《红楼梦》第九回:「尚未去时,从脑后飕的一声,早见一方砚瓦飞来。」
《國語辭典》:上方 拼音:shàng fāng
1.位置较高的地方。如:「他在书桌上方挂了一幅字画。」
2.天界。元。郑廷玉《忍字记。楔子》:「有上方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罗汉,不听我佛讲经说法。」《金瓶梅》第六七回:「此物出于西域,非人间可有。沃肺融心,实上方之佳味。」
3.阴阳五行家以为北方和东方,为阳气所萌生之处,故称为「上方」。《汉书。卷七五。翼奉传》:「上方之情,乐也;乐行奸邪,辰未主之。」
4.天子所御用的东西。《汉书。卷九三。佞幸传。董贤传》:「下至贤家僮仆皆受上赐,及武库禁兵,上方珍宝。」
2.天界。元。郑廷玉《忍字记。楔子》:「有上方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罗汉,不听我佛讲经说法。」《金瓶梅》第六七回:「此物出于西域,非人间可有。沃肺融心,实上方之佳味。」
3.阴阳五行家以为北方和东方,为阳气所萌生之处,故称为「上方」。《汉书。卷七五。翼奉传》:「上方之情,乐也;乐行奸邪,辰未主之。」
4.天子所御用的东西。《汉书。卷九三。佞幸传。董贤传》:「下至贤家僮仆皆受上赐,及武库禁兵,上方珍宝。」
《國語辭典》:金华(金華) 拼音:jīn huá
1.金花。《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公奉引车驾,乘金华青盖,爪画两轓,远近以为非宜。」《文选。曹植。七启》:「金华之舄,动趾遗光。」
2.金的光采。《文选。左思。吴都赋》:「金华银朴,紫贝流黄。」
3.汉代未央宫中的宫殿之一。《文选。班固。西都赋》:「金华玉堂,白虎麒麟。」《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日者谬得升降承明之阙,出入金华之殿。」
2.金的光采。《文选。左思。吴都赋》:「金华银朴,紫贝流黄。」
3.汉代未央宫中的宫殿之一。《文选。班固。西都赋》:「金华玉堂,白虎麒麟。」《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日者谬得升降承明之阙,出入金华之殿。」
《漢語大詞典》:金华殿(金華殿)
(1).古殿名。殿在 未央宫 内。 西汉 中常侍 班伯 曾于此受业。《汉书·叙传上》:“大将军 王凤 荐 伯 ( 班伯 )宜劝学,召见 宴昵殿 ,容貌甚丽,诵説有法,拜为中常侍。时上方乡学, 郑宽中 、 张禹 朝夕入説《尚书》、《论语》於 金华殿 中,詔 伯 受焉。” 颜师古 注:“ 金华殿 在 未央宫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刘尹 与 桓宣武 共听讲《礼记》。 桓 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 刘 曰:‘此未关至极,自是 金华殿 之语。’”
(2).借指内庭。 唐 李白 《送杨燕之东鲁》诗:“一辞 金华殿 ,蹭蹬 长江 边。”亦省称“ 金华 ”。 宋 司马光 《神宗皇帝挽辞》之三:“鼇禁叨承詔, 金华 侍执经。” 明 张居正 《便殿奏事纪恩》诗:“造膝 金华 祕,承颜玉陛春。” 清 味榄生 《题〈十洲春语〉》诗:“短衣未入 金华 队,走轂归来拼长醉。”
(2).借指内庭。 唐 李白 《送杨燕之东鲁》诗:“一辞 金华殿 ,蹭蹬 长江 边。”亦省称“ 金华 ”。 宋 司马光 《神宗皇帝挽辞》之三:“鼇禁叨承詔, 金华 侍执经。” 明 张居正 《便殿奏事纪恩》诗:“造膝 金华 祕,承颜玉陛春。” 清 味榄生 《题〈十洲春语〉》诗:“短衣未入 金华 队,走轂归来拼长醉。”
《漢語大詞典》:金华牧羊儿(金華牧羊兒)
《國語辭典》:精舍 拼音:jīng shè
《漢語大詞典》:仙山
(1).仙人居住的山。 唐 刘禹锡 《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 三乡 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2).比喻远离市廛的幽静所在。 明 高濂 《玉簪记·幽情》:“芳草掩重门,住仙山欲避 秦 ,门前怕有渔郎问。”参见“ 仙山楼阁 ”。
(2).比喻远离市廛的幽静所在。 明 高濂 《玉簪记·幽情》:“芳草掩重门,住仙山欲避 秦 ,门前怕有渔郎问。”参见“ 仙山楼阁 ”。
《漢語大詞典》:仙山楼阁(仙山樓閣)
《史记·封禅书》:“自 威 ( 齐威王 )、 宣 ( 齐宣王 )、 燕昭 使人入海求 蓬莱 、 方丈 、 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傅在 勃海 中……盖尝有至者,诸僊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闕。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輒引去,终莫能至云。”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縹緲间。楼阁玲瓏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后因称仙人所居住的仙境为“仙山楼阁”。多用于形容奇异不凡或美妙空幻的境界或景象等。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六八:“仙山楼阁寻常事,兜率甘迟十劫生。” 康有为 《人境庐诗草序》:“而诗之精深华妙,异境日闢,如游海岛,仙山楼阁,瑶花縞鹤,无非珍奇矣。” 鲁迅 《呐喊·社戏》:“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象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亦作“ 仙山琼阁 ”。琼,美玉。 毛泽东 《念奴娇·鸟儿问答》词:“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