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参录(參録)
参与总领。录,总领。 东汉 尚书之权超过三公,自 安帝 顺帝 后,大将军及三公执政的都加录尚书事。后来帝后家专政,三公仅得参预,故称“参録”。后汉书·安帝纪:“夏四月丁酉,太尉 冯石 为太傅,司徒 刘熹 为太尉,参録尚书事。”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兴元年:“詔以 司空越 为太傅,与 顒 夹辅帝室, 王戎 参録朝政。”《三国演义》第二回:“次日,太后命 何进 参録尚书事,其餘皆封官职。”
《漢語大詞典》:六押
唐 制,中书省舍人六员,分押尚书六曹,佐宰相判案。见新唐书·百官志二。后因以“六押”为中书舍人之别称。 宋 苏轼 《答彭舍人启》:“然而宪臺省闥,无预於文词,儒舘学宫,不关於政理,惟此六押之任,要须二者之长。”
《漢語大詞典》:冬曹
工部的别称。 唐 元稹 《唐故福建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裴公墓志铭》:“大凡公之行,孝爱友顺,显扬前人。冬曹 晋阳 ,竉备幽穸。而又勤尽让,不为竞争。”按,冬曹指其父工部尚书 裴郜 , 晋阳 指其母晋阳太君 王氏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佞倖·两六卿之进:“ 河南 汤阴 人 李燧 者,歷官工部尚书,致仕归,其后 张永 西征还京过 汤阴 , 燧 敝衣破冠,而束上所赐玉带,跪迎於路, 永 惊曰:‘何至於是!’ 燧 因以情乞怜。 永 至京师吏部荐之,召復故官,再长冬曹,又十二年致仕归, 嘉靖 七年始卒。”
分類:工部尚书
《漢語大詞典》:山吏部
晋 山涛 为吏部尚书,善甄拔人才。后以“山吏部”借称善于甄拔人才之官。 唐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公才 山吏部 ,书癖 杜荆州 。” 唐 李白 《送杨少府赴选》诗:“尔见 山吏部 ,当应无陆沉。”参见“ 山公启事 ”。
《國語辭典》:山公启事(山公啟事)  拼音:shān gōng qǐ shì
晋代山涛任吏部尚书,擅于擢拔人才,每有官缺,均先亲自选题数人,写成奏章,密启皇帝选录,然后公奏,故举无失才,时称为「山公启事」。见《晋书。卷四三。山涛传》。后用以称扬荐贤举能,知人明鉴。唐。张九龄〈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诗:「山公启事罢,吉甫颂声传。」唐。李商隐 赠宇文中丞诗:「人间只有嵇延祖,最望山公启事来。」
《漢語大詞典》:禁台(禁臺)
犹台省。指禁中尚书台等官署。亦为中央级官府的统称。 晋 左思 《魏都赋》:“禁臺省中,连闥对廊。”
《漢語大詞典》:肃机(肅機)
官名。 唐 代称尚书左右丞。 唐 刘禹锡 《送张盥赴举》诗:“火后见琮璜,霜餘识松筠;肃机乃独秀,武部亦絶伦。”旧唐书·职官志一:“ 龙朔 二年二月甲子,改百司及官名。改尚书省为中臺,僕射为匡政,左右丞为肃机。”新唐书·杨纂传:“ 纂 从子 昉 , 武后 时为肃机。”
《漢語大詞典》:挈囊
古代尚书携带的紫色袷囊。梁书·文学传下·刘杳:“ 周捨 又问 杳 :‘尚书官著紫荷橐,相传云“挈囊”,竟何所出?’ 杳 答曰:‘《张安世传》曰:“持橐簪笔,事 孝武皇帝 数十年。” 韦昭 、 张晏 注并云橐,囊也。近臣簪笔,以待顾问。’”
《漢語大詞典》:六省
指 唐 代的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六省。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七年:“三月,初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次尚书、门下、中书、祕书、殿中、内侍为六省。”
《漢語大詞典》:清望官
指地位贵显、有名望的官职。 唐 制中央设门下及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六部侍郎、太常少卿、太子詹事、左右庶子、秘书少监、国子司业等。因这些官职多由进士出身有名望的人担任,故称。 宋 制略同。旧唐书·德宗纪上:“丙午,举 先天 故事,非供奉侍卫之官,自文武六品已上清望官,每日二人更直待制,以备顾问,仍以 延英 南药院故地为廨。”
《漢語大詞典》:按班
(1).满语。大臣。又译为昂邦。如尚书称阿思哈按班,侍郎称阿思哈尼按班。
(2).按照班次;按照班级。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待接役》:“次日按班分别犒劳酒饭赏银。”如:全校植树按班分派任务。
《漢語大詞典》:寄禄官
官阶名。 宋 制,官分阶官和职事官,如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是阶官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职事官名。阶官有名衔而无职事,只作为铨叙、升迁的依据,称为寄禄官。 元丰 三年改行新官制,又以尚书、侍郎等为职事官,而以旧时所置散官为寄禄官。凡职事官,自尚书至给舍谏议,其职俸以寄禄官高下分行、守、试三等,以禄令为准。如 苏轼 以工部屯田员外郎知 湖州 ,罢官后又以朝奉郎知 惠州 ,知 湖州 、 惠州 为职事,而员外郎、朝奉郎为其寄禄。 宋 陆游 《尚书王公墓志铭》:“寄禄官,自承事郎积迁至正奉大夫。”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 宋 制,必寄禄官高於所任之职事,乃为行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九宋史·职官志十一
《國語辭典》:堂官  拼音:táng guān
1.旧时称各衙门的长官。《文明小史》第二九回:「那时刑部堂官,是个部曹出身。」《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我在京的时候,曾上过一个条陈给堂官。」
2.酒楼茶坊的服务人员。《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当下吃完几壶酒,堂官拿上肘子、汤和饭来。」也作「堂倌」。
《國語辭典》:堂倌  拼音:táng guān
旧时对茶楼、酒铺、饭馆、澡堂等服务人员的称呼。《文明小史》第一六回:「他师徒五众就检了靠窗口一张茶桌坐下,堂倌泡上三碗茶。」也作「堂官」。
《国语辞典》:大冢宰  拼音:dà zhǒng zǎi
职官名。周代六卿之首,相当于宰相。后世称吏部尚书为「大冢宰」。
《漢語大詞典》:丞参(丞參)
清 末新官制,于各部尚书、侍郎以下设左右丞和左右参议,统称丞参。亦以指辅佐人员。 叶遐庵 《辛亥宣布共和前北京的几段逸闻》:“副大臣 李经迈 不就, 阮忠枢 亦不到部,丞参星散,余以承政厅长遂总理全部之事。”
《漢語大詞典》:端贰(端貳)
尚书仆射的别称。晋书·徐嵩载记:“此年少落落,有端贰之才。”
分類:尚书仆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