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角肩椿象  拼音:jiǎo jiān chūn xiàng
动物名。昆虫纲半翅目椿科。头部尖锐,触角细长,成虫鲜绿色,前胸两侧突出如菱角。成虫、幼虫均吸食果汁,致使果皮硬化而呈黑褐色斑点,甚而果肉紧缩、水分减少,以致早落,是果农厌恶的害虫之一。也称为「蜜柑刺椿象」。
《漢語大詞典》:嶟沓
山石尖锐重迭。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驻跸山》:“ 昌平 西南二十五里有山,高可十餘丈,石皆壁立,嶟沓欹危,如坠如挽。”
《国语辞典》:锯子(锯子)  拼音:jū zi
1.薄钢片制成,边缘有尖齿,用来锯断木材、石材和金属等的工具。
2.用铜铁制成,形扁长,两端尖锐下屈,用以缀合破裂瓷器的工具。
《国语辞典》:针形叶(针形叶)  拼音:zhēn xíng yè
其身细长,其端尖锐似针的叶子,如松叶。也称为「针状叶」。
《国语辞典》:鹦鹉目(鹦鹉目)  拼音:yīng wǔ mù
脊索动物门鸟纲中的一目。嘴钩形而边尖锐,强且有力,上部附于颅骨上,可移动。舌肉质,钝圆而厚,嘴内无齿。能飞,脚短,胫被羽,足无蹼,前后各有二趾。如鹦鹉属此目。也称为「鹦形目」。
《漢語大詞典》:锋铄(鋒鑠)
尖锐而闪光。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马侍中》:“见一物长丈餘,乃夜叉也。金牙锋鑠,臂曲癭木。”
分類:尖锐闪光
《漢語大詞典》:钩剺(鉤剺)
谓用尖锐的东西钩划。 唐 陆龟蒙 《马当山铭》:“蹈藉必死,鉤剺必伤。”
分類:尖锐东西
《漢語大詞典》:鈋钝(鈋鈍)
浑厚,不尖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鈋钝,得其质直。” 王利器 集解:“续家训‘鈋钝’作‘讹钝’。”
分類:浑厚尖锐
《漢語大詞典》:风口浪尖(風口浪尖)
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向春 《煤城怒火》第二一章:“现在到了风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时候了,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抗 日 ,一定要干出个英雄样来!”
《漢語大詞典》:唿哨
(1).把手指放在嘴里用力吹时发出的尖锐的声音。《水浒传》第十八回:“我与你分一半人,都是步行去,先望他后门埋伏了;等候唿哨响为号,你等向前门只顾打入来。”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唿哨一声,众人仍分作两队,下了小船,飞也是摇去了。” 沈从文 《边城》四:“于是这水手吹着唿哨,作出一个古怪的记号。” 丁玲 《田家冲》:“哥哥没有理会她,口里打着唿哨,低低的吹着什么。”
(2).呼啸。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一:“山风顶大,唿哨地掠过屋顶,抚弄着玻璃窗,发出清脆的声音。” 王汶石 《风雪之夜》:“大风继续唿哨着,雪花不时偷偷地从门缝里钻了进来。”
《漢語大詞典》:忽哨
指撮唇吹出的一种尖锐的声音。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口儿里不住,只管吃地忽哨。”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那响马贼数十人,齐声打了一个忽哨,飞奔而来。”
分類:尖锐声音
《國語辭典》:激化  拼音:jī huà
受刺激而发生剧烈的变化。如:「他将满腔的悲愤激化为奋斗的力量。」
《國語辭典》:火辣  拼音:huǒ là
1.尖锐泼辣。如:「他的性子非常火辣,常常得罪人。」
2.形容又热又痛的感觉。如:「他挨了一巴掌,脸上立即感到一阵火辣。」
《國語辭典》:火辣辣  拼音:huǒ là là
1.形容难受或疼痛的感觉。《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乌额拉布坐定之后,方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发疼;及至立起,走到穿衣镜跟前一看,才晓得被田小辫子挖伤了好几处。」
2.形容天气酷热。如:「艳阳高照,暑气逼人,火辣辣的日头令人汗水淋漓。」
3.形容女子身材姣好。如:「火辣辣的身材」。
4.形容个性或言辞尖锐泼辣。如:「火辣辣的性子」、「说话火辣辣的」。
5.形容生病发烧。《孽海花》第二四回:「彩云轻轻摸著雯青头上,原来火辣辣热得烫手,倒也急得哭起来。」
《国语辞典》:红缨枪(红缨枪)  拼音:hóng yīng qiāng
武器名。在长柄的一端装有尖锐的金属枪头,枪头和柄相连的部分装饰著红色缨带。也称为「扎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