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推援
(1).擢用。旧唐书·儒学传下·徐岱:“寻为朝廷推援,改 河南府 偃师县 尉。”
(2).尊重援助。《东周列国志》第八五回:“四家相结益深,约定彼此互相推援,共成大事。”
《漢語大詞典》:推敌(推敵)
尊重与己对等的人。国语·周语下:“慈和能惠,推敌能让。” 韦昭 注:“与己体敌,犹推先之,故能让。”
《漢語大詞典》:有身分
受人尊重,有社会地位。《十月》1981年第5期:“每逢这样的日子,镇子上那些有身分的人就要出面敛些钱,搭戏台、请班子,热闹几天。”
《國語辭典》:有斤两(有斤兩)  拼音:yǒu jīn liǎng
比喻重要、有分量。如:「在艺坛上,他可是个有斤两的人物!」《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易》有云:「『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你只看他这『积』字、『馀』字、这『必』字,何等有斤两有把握!只可惜世人都把他作老生常谈,读过去了。」
《國語辭典》:泰山北斗  拼音:tài shān běi dǒu
泰山为五岳之首,北斗星为众星中最明亮之星。泰山北斗比喻负有声望的人,为世人所景仰,或指学术高深卓绝,为人景仰。《新唐书。卷一七六。韩愈传。赞曰》:「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也作「斗山」、「泰斗」、「山斗」。
《國語辭典》:斯文扫地(斯文掃地)  拼音:sī wén sǎo dì
斯,此。文,指文化、礼乐制度。语出《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扫地,指破坏殆尽。斯文扫地本指礼乐制度破坏殆尽,后借指文人不顾操守,毫无廉耻。《野叟曝言》第六一回:「数其罪而责之,才泄得公愤,不至斯文扫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六回:「我原是读书出身,不曾学过生意,这不懂是我分内的事。偏是他们那一班人,胡说乱道的,闹了个斯文扫地。」也作「斯文委地」。
《国语辞典》:临终关怀(临终关怀)  拼音:lín zhōng guān huái
指对临死的病患付出尊重与关心。多用于癌症末期患者的治疗上。
《国语辞典》:师严道尊(师严道尊)  拼音:shī yán dào zūn
语本《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指师长受人尊敬,所传授的知识、技能等才会被尊重。也作「师道尊严」。
《国语辞典》:骑士教育(骑士教育)  拼音:qí shì jiào yù
欧洲中古封建社会中,以培养武士服务、忠勇精神、临阵奋斗和对妇女尊重的一种教育。
《国语辞典》:谦谦下士(谦谦下士)  拼音:qiān qiān xià shì
谦虚有礼,尊重有才学的人。明。叶宪祖《鸾鎞记》第一○出:「纵是当朝元宰,也须要谦谦下士为嘉。」也作「谦逊下士」。
《国语辞典》:谦逊下士(谦逊下士)  拼音:qiān xùn xià shì
谦虚有礼,尊重有才学的人。《汉书。卷七三。韦贤传》:「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也作「谦恭下士」、「谦谦下士」、「谦以下士」。
《国语辞典》:谦以下士(谦以下士)  拼音:qiān yǐ xià shì
谦虚有礼,尊重有才能的人。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白不知君侯何以得此声于天壤之间,岂不由重诺好贤、谦以下士得也?」也作「谦逊下士」。
《国语辞典》:三衅三沐(三衅三沐)  拼音:sān xìn sān mù
三次用香料涂身,三次沐浴,表示对人的礼遇、尊重。宋。黄庭坚〈元勋字序〉:「有居成功之心则不达,自智而教不能则不达,故三衅三沐之,而字之曰:『不伐。』」也作「三沐三薰」、「三衅三浴」、「三熏三沐」、「三浴三熏」。
《国语辞典》:人道教育  拼音:rén dào jiào yù
教导儿童尊重生命,使他们对动物有爱心,免除残暴行为的教育。
《国语辞典》:公民教育  拼音:gōng mín jiào yù
为培养忠贞爱国的公民,并尊重个性发展所实施的教育,使其成为适合国家及时代需要的有用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