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4,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哥哥
文宗
小君
老父
晏子
仙官
师傅
上舍
圣母
月波
林公
孔圣
父师
法官
文章伯
《國語辭典》:哥哥  拼音:gē ge
1.称谓:(1)对兄长的称呼。《三国演义》第一六回:「你敢伤我哥哥!」(2)父对子的自称。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五。哥》:「唐时人称父为哥。《旧唐书王琚传》:『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气惟有太平。」』睿宗行四故也。玄宗子隶王琰传:『惟三哥辨其罪。』玄宗行三故也。」也作「歌歌」。(3)对子侄辈的昵称。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夫人云)倩英,你拜哥哥。今日为始,便是你师父了也。」(4)对平辈的敬称。《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告哥哥则个,奴家爹娘也在褚家堂左侧,若得哥哥带挈奴家同走一程,可知是好?」
2.语末助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八。禽部。鹧鸪》:「鹧鸪性畏霜露,……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
《國語辭典》:文宗  拼音:wén zōng
1.以文学成就而为人敬仰的人。《晋书。卷五四。陆云传》:「百代文宗,一人而已。」
2.清代学政的别称。参见「学政」条。《聊斋志异。卷一一。书痴》:「每文宗临试,辄首拔之,而苦不得售。」
《國語辭典》:小君  拼音:xiǎo jūn
1.古时称诸侯夫人或诸侯的母亲为「小君」。《谷梁传。庄公二十二年》:「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2.对尊长妻妾的敬称。《晋书。卷六六。列传。陶侃》:「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
《國語辭典》:老父  拼音:lǎo fù
1.对老人的尊称。《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
2.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如:「这样做,怎么对得起家乡的老父?」
《国语辞典》:晏子  拼音:yàn zǐ
1.后人对晏婴的尊称。参见「晏婴」条。
2.晏子春秋的简称。参见「晏子春秋」条。
《國語辭典》:仙官  拼音:xiān guān
称有职位、爵禄的神仙。唐。皮日休 奉和鲁望上元日道室焚修诗:「明真台上下仙官,玄藻初吟万籁寒。」
《國語辭典》:师傅(師傅)  拼音:shī fù
1.老师的通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师傅若有用著我四人处,我们水火不避,报答师傅。」
2.帝者之师,如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等,皆统称为「师傅」。《汉书。卷七一。隽疏于薛平彭传。疏广》:「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后汉书。卷五四。杨震列传》:「老臣受过师傅之任,数蒙宠异之恩,岂敢爱惜垂没之年,而不尽其慺慺之心哉!」
3.对僧尼、道士的敬称。《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归极乐》:「离此间三十里,有个白鹤山,最是清幽仙境之所。朕去建造个寺刹,请师傅到那里去住。」《二十载繁华梦》第二九回:「又有说要请茅山师傅的,好驱神捉鬼。」
4.称有专门技艺的人。如:「理发师傅」、「点心师傅」。
《國語辭典》:上舍  拼音:shàng shè
1.上等的馆舍。《战国策。齐策一》:「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史记。卷七○。张仪列传》:「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
2.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至内舍与上舍,逐级而升级上。
3.明、清时称监生为「上舍」。《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即时去请刘斋长、何上舍到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可叫他来京师上庠贯道斋寻问林上舍名积字善甫,千万!」
《國語辭典》:圣母(聖母)  拼音:shèng mǔ
1.唐武后的尊号。
2.皇帝生母的尊称。《清会典。卷二七。礼部。仪制清吏司一》:「崇德八年,世祖章皇帝嗣位。尊母后皇后为皇太后,圣母为皇太后。」
3.天主教徒称耶稣的母亲玛利亚为「圣母」。十字军与骑士修道会奉其为守护神,并颂《玫瑰经》敬拜。
4.民间信仰称天界的女神。如:「天上圣母」。
《漢語大詞典》:月波
(1).指月光。月光似水,故称。语本《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 南朝 宋 王僧达 《七夕月下诗》:“远山敛氛祲,广庭扬月波。” 唐 李群玉 《湘西寺霁夜》诗:“月波荡如水,气爽星朗灭。” 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我铺的这艾叶纹藤席浄,掇过这桃花瓣石枕冷,醉魂儿偏喜月波凉。”
(2). 蜀 中对月的尊称。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 蜀 中称尊老者为波,祖及外祖皆曰波。又有所谓天波、日波、月波、雷波者,皆尊之之称。”
(3).酒名。 宋 张能臣 《酒名记》:“ 秀州 月波。”
《漢語大詞典》:林公
对 晋 僧 支遁 (字 道林 )的尊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长史 叹 林公 :‘寻微之功,不减 辅嗣 。’” 唐 耿湋 《题藏公院》诗:“古院 林公 住,疏篁近井桃。俗年人见少,禪地自知高。”
分類:支遁尊称
《漢語大詞典》:孔圣(孔聖)
(1).非常圣明、英明。《诗·小雅·十月之交》:“皇父孔圣,作都于 向 。” 朱熹 集传:“孔,甚也;圣,通明也。”
(2).对 孔子 的尊称。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二:“ 孔圣 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唐 皇甫冉 《送孔党赴举》诗:“家承 孔圣 后,身有 鲁 儒名。”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酬前进士崔潞盛制见寄》:“ 孔圣 铸 颜 事,垂之千载餘。”亦称“ 孔圣人 ”。 浩然 《石山柏》:“千百年留下来的穷山沟嘛,不是一天两早晨能变富的;亘古没有人拜过 孔圣人 ,乍开始搞文化事业,哪能没有困难呢?”
(3).指孔子的学说、思想。 唐 张说 《孔子堂杜预赞》:“猗歟 杜侯 ,发挥 孔圣 ,春秋既立,王道以正。”
《漢語大詞典》:父师(父師)
(1).即太师。上古三公之一。书·微子:“ 微子 若曰:‘父师、少师, 殷 其弗或乱正四方。’” 孔 传:“父师,太师。”汉书·五行志上:“降及於 殷 , 箕子 在父师位而典之。” 颜师古 注:“父师,即太师, 殷 之三公也。 箕子 , 紂 之诸父而为太师,故曰父师。”
(2).即大司成。太子的师傅,掌国学之教。礼记·文王世子:“乐正司业,父师司成。” 孔颖达 疏:“父师,主太子成就其德行也。” 孙希旦 集解:“父师,即大司成也。乐正掌国学之政,故世子之学业,乐正之所主;大司成总国学之教,故世子学业之成,大司成之所主也。”
(3).上古告老还乡的大夫。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賔介” 汉 郑玄 注:“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於乡里。大夫名曰父师,士名曰少师。”
(4).对长者的尊称。汉书·叙传上:“是所望於父师矣。” 颜师古 注:“齿为诸父,尊之如师,故曰父师。”
(5).对师长的敬称。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於是推本 尧 舜 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作为此书。” 宋 周必大 《池阳四咏》之二:“向来稍喜唐风集,今信 樊川 是父师。”
(6).指基督教传教士。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洎 元 明 时,虽有一二景教父师,以教理暨历算质学于 中国 ,而其道非盛。”
《國語辭典》:法官  拼音:fǎ guān
1.依法担任审判工作,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官员。旧时也称为「推事」。《商君书。定分》:「吏遇民不循法,则问法官。」《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推鞫得情,处断平允,为法官之最。」
2.旧时称有职位的道士。《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夫人休要吃惊。太尉已去请法官到来作用,便见他是人是鬼。」《红楼梦》第二九回:「早有张法官执香披衣,带领众道士在路旁迎接。」
《國語辭典》:法宫(法宮)  拼音:fǎ gōng
正殿。《汉书。卷四十九。晁错传》:「臣闻五帝神圣,其臣莫能及,故自亲事,处于法宫之中,明堂之上。」唐。李商隐〈韩碑〉诗:「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漢語大詞典》:文章伯
对文章大家的尊称。 唐 杜甫 《戏赠阌乡秦少公短歌》:“同心不减骨肉亲,每语见许文章伯。” 宋 曾巩 《寄致仕欧阳少师》诗:“四海文章伯,三朝社稷臣。” 元 薛昂元 《殿前欢·冬》曲:“十年前一秀才,黄齏菜,打熬到文章伯。” 清 黄遵宪 《玄武湖歌和龙松岑》:“承平公子文章伯,酒龙诗虎争崔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