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含泪斩丁公(含泪斩丁公)  拼音:hán lèi zhǎn dīng gōng
丁公是项羽的将领。曾经逐汉高祖于彭城,后来谒见高祖,高祖认为丁公是项羽的部下,却未能忠心护主,便命人把丁公斩首。《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含泪斩丁公,法正叛臣之罪。」
《国语辞典》:败军之将,不可言勇(败军之将,不可言勇)  拼音:bài jūn zhī jiàng,bù kě yán yǒng
(谚语)战败的将领,没有资格谈勇敢。汉。刘向《说苑。卷一六。谈丛》:「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可言智。」明。史可法〈遗书一〉:「败军之将,不可言勇;负国之臣,不可言忠。身死封疆,实有馀恨。」明。沈国元《两朝从信录》卷一一:「若夫败军之将,不可言勇。志高数奇,昔贤所悲。」
《国语辞典》:一将守关,万夫莫开(一将守关,万夫莫开)  拼音:yī jiàng shǒu guān,wàn fū mò kāi
一个将领守住关隘,万人皆无法破关而入。《三国演义》第八六回:「曹真兵出阳平关,赵子龙拒住各处险道,果然『一将守关,万夫莫开』。曹真屯兵于斜谷道,不能取胜而回。」
《国语辞典》:将在谋不在勇(将在谋不在勇)  拼音:jiàng zài móu bù zài yǒng
将领率兵作战,著重在以计谋制敌,不是专靠勇猛强悍。比喻做事情要深思熟虑,不可一味横闯蛮干。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一折:「可不道将在谋不在勇。哎,只你个英也波雄,枉用功。」
《国语辞典》:阳陵虎符(阳陵虎符)  拼音:yáng líng hǔ fú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虎形,有左右两半。铭文为:「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是符节制度的重要实物。
《国语辞典》:贝登堡(贝登堡)  拼音:bèi dēng bǎo
Powell Baden
人名。(西元1857~1941)英国将领,在英斐战争(西元1899~1902)时,因固守防线而成为英雄。鉴于英国当时青少年体格瘦弱、道德沦丧,主张提倡童军活动,以训练健康、快乐的国民。西元一九○七年创立男童军,一九一○年与其妹成立女童军,并曾于一九二○年被选为世界童军总监。
《国语辞典》:打领带(打领带)  拼音:dǎ lǐng dài
将领带系结在衬衫的领口上。多搭配于西装等正式穿著。如:「他平常邋遢惯了,难得看他穿西装打领带。」
《分类字锦》:坐帷讲颂(坐帷讲颂)
后汉书张奂传时休屠各及朔方乌桓并同反叛烧度辽将军门引屯赤坑烟火相望兵众大恐各欲亡去奂安坐帷中与弟子讲颂自若军士稍安乃潜诱乌桓阴与和通遂使斩屠各渠帅袭破其众
分类:将领
《国语辞典》:巴顿(巴顿)  拼音:bā dùn
George Smith Patton
人名。(西元1885~1945)美国陆军将领。西元一九○九年毕业于西点军校,曾参加第一、二次大战,功勋卓著,威名远播,后晋升到上将。著作有我所体验到的战争一书。
《国语辞典》:不念荷戈  拼音:bù niàn hè gē
形容将领只顾自己的安乐,不体恤士兵扛著兵器的辛劳和安危。《六部成语注解。兵部》:「不念荷戈:管兵之官只图自己安逸,不想念拿著兵器巡守的兵丁之劳苦。」
《国语辞典》:兵败将亡(兵败将亡)  拼音:bīng bài jiàng wáng
军队战败,将领战死。形容战争失利、损失惨重。《三国演义》第三三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
《国语辞典》:兵精将勇(兵精将勇)  拼音:bīng jīng jiàng yǒng
兵士精锐,将领勇猛。形容武力强大。《三国演义》第七六回:「东吴兵精将勇,且荆州九郡,俱已属彼。」《封神演义》第四○回:「西岐足智多谋,兵精将勇。」
《国语辞典》:兵强将盛(兵强将盛)  拼音:bīng qiáng jiàng shèng
兵力强大,将领众多。形容武力强大。《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曹操在山东,兵强将盛,可宣入朝,以辅王室。」
《国语辞典》:兵强将勇(兵强将勇)  拼音:bīng qiáng jiàng yǒng
兵力强大,将领用猛,形容武力强大,军队勇猛善战。《三国演义》第四○回:「曹公兵强将勇,足智多谋。」《喻世明言。卷三二。游酆都胡母迪吟诗》:「秦桧盛称金家兵强将勇,非南朝所能抵敌。高宗果然惧怯,求其良策。」
《国语辞典》:点兵派将(点兵派将)  拼音:diǎn bīng pài jiàng
点拨兵马,派遣将领。比喻指挥布署。《红楼梦》第一二回:「凤姐在这里点兵派将,设下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