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黄屋将军(黄屋將軍)
指 汉 将军 纪信 。 项羽 围 汉王 刘邦 于 荥阳 ,事急, 纪信 自请乘黄屋车,伪为 汉王 出降, 刘邦 得脱, 项羽 怒杀 纪信 。见史记·项羽本纪。 明 叶宪祖 《鸾鎞记·仗侠》:“矜义侠,敢捐躯,古有黄屋将军,今属青闺黛眉。”
《漢語大詞典》:丹阳布衣(丹陽布衣)
陶弘景 , 南朝 齐 梁 时 丹阳 人。仕 齐 拜左卫殿中将军,入 梁 隐居 句曲山 ,自号 华阳隐居 。后以“丹阳布衣”指退隐不仕者。 唐 温庭筠 《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之一:“ 丹阳 布衣客,莲渚白头人。” 曾益 等注:“《姓谱》: 陶弘景 为 丹阳 派,常自称 丹阳 布衣。”
《漢語大詞典》:山头廷尉(山頭廷尉)
东晋 将军 苏峻 不听朝廷征召,疑 庾亮 欲害己,勒兵自守。朝廷遣使讽谕之。 峻 曰:“臺下云我欲反,岂得活耶?我寧山头望廷尉,不能廷尉望山头!”乃作乱。后以“山头廷尉”指不听征召之人。 明 夏完淳 《大哀赋》:“赐金罌则执政为贵人之牢,望山头则廷尉皆君子之吝。” 清 钱谦益 《济上逢嘉禾项仲展》诗:“相逢无后问乘车,执手潸然涕泪初, 劒 外官人君若此,山头廷尉我何如?”
《漢語大詞典》:将军炭(將軍炭)
旧时 北京 风俗,用红箩炭末塑制成将军形,岁暮植于门之两旁。后亦名“彩妆”。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三十日岁暮……门旁植桃符板,将军炭,贴门神。”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暮杂务》:“除夕为尊亲师长辞岁归而盥沐,祀祖祀神接灶,早贴春联掛钱,悬门神屏对,插脂麻秸,立将军炭,闔家团拜。” 清 高士奇 金鳌退食笔记卷下:“凡宫中所用红箩炭,皆 易州 山中硬木烧成,运至红箩厂,按尺寸锯截,编小圆荆筐,用红土刷筐而成,故曰红箩炭。每根长尺许,圆径二三寸不一。又用炭末塑造将军或仙童、 钟馗 ,各成对,高三尺,金装綵画如门神,黑面黑手,以存炭制,名曰‘綵妆’。”
《国语辞典》: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拼音:jiàng zài wài,jūn mìng yǒu suǒ bù shòu
1.将军在外作战,不受君命的束缚。《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安有千里而请战者乎?」
2.比喻不受主管的约束,而可灵活自主行事。如:「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这次得到高层的充分授权,到欧洲和厂商洽谈契约,应当有所斩获才是。」
《漢語大詞典》:金印紫绶(金印紫綬)
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亦为表示品级之服饰。 魏 晋 以后,光禄大夫得假金章紫绶,因亦称金紫光禄大夫。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 秦 官,金印紫綬。”后汉书·皇后纪论:“六宫称号,惟皇后贵人,金印紫綬。”亦作“ 金章紫綬 ”。晋书·舆服志:“贵人、夫人、贵嬪是为三夫人,皆金章紫綬。”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唐 李白 《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綬来相趋。”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一三二:“金章紫綬选高班,每每东头近圣颜。”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惟愿取黄卷青灯,及早换金章紫綬。”亦省称“ 金紫 ”。 汉 蔡邕 《陈太丘碑文》:“何可入践常伯,超补三事。紆佩金紫,光国垂勋。”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南史·江淹传:“卿年三十五,已为中书侍郎,才学如此,何忧不至尚书金紫。”
《漢語大詞典》:楼船将军(樓船將軍)
(1). 汉 代将军名号之一。史记·南越列传:“ 元鼎 五年秋……主爵都尉 杨僕 为楼船将军,出 豫章 ,下 横浦 。”后汉书·南蛮传:“﹝ 建武 ﹞十八年,遣伏波将军 马援 、楼船将军 段志 、发 长沙 、 桂阳 、 零陵 、 苍梧 兵万餘人讨之。”
(2).泛指水军将领。 清 林则徐 《中秋嶰筠尚书招余及关滋圃军门天培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炮声裂山杂鼓角,檣影蘸水扬旌斿。楼船将军肃鈐律, 云臺 主帅精运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