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7,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三寻
寻省
倍寻
寻约
寖寻
寻检
寻木
寻支
寻逐
寻时
二寻
半寻
寻玩
寻戴
浸寻
《骈字类编》:三寻(三寻)
唐 皮日休 太湖诗 其十一 练渎 三寻齾石齿,数里穿山腹。
《漢語大詞典》:寻省(尋省)
推求省察。 明 归有光 《尚书叙录》:“学者蹈常习故,漫不復有所寻省。” 明 李东阳 《兆先墓志录》:“荼毒之餘,痛自寻省,求其端而不可得也。”
分類:推求省察
《分类字锦》:倍寻(倍寻)
唐书突厥传序:广德建中间。吐番再饮马岷江。常以南诏为前锋。操倍寻之戟。且战且进。
《漢語大詞典》:寻约(尋約)
八尺长的绳子。左传·哀公十一年:“ 公孙挥 命其徒曰:‘人寻约, 吴 髮短。’” 杜预 注:“约,绳也。八尺为寻。 吴 髮短,欲以绳贯其首。” 章炳麟 《春秋左传读·哀公·人寻约吴发短》:“﹝人﹞寻约者,每人各持八尺绳也。”
分類:八尺绳子
《漢語大詞典》:寖寻(寖尋)
渐及,逐渐到达。汉书·郊祀志上:“上始巡幸郡县,寖寻於 泰山 矣。” 颜师古 注:“寖,渐也。寻,就也。”
分類:逐渐到达
《漢語大詞典》:寻检(尋檢)
搜讨;查检。南史·儒林传·沈不害:“虽博综经典,而家无卷轴。每製文,操笔立成,曾无寻检。” 章炳麟 《文学说例》:“然寻检雅詁,废语多有可用为新语者。” 鲁迅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然未知全唐诗採自何书,度必出 唐 人杂説,而寻检未获。”
分類:查检
《漢語大詞典》:寻木(尋木)
大木。山海经·海外北经:“寻木长千里,在 拘缨 南,生 河 上西北。”文选·左思〈吴都赋〉:“ 西蜀 之於 东吴 ,小大之相絶也,亦犹棘林萤燿,而与夫寻木龙烛也。” 李周翰 注:“寻木,大木。” 晋 郭璞 《寻木》:“眇眇寻木,生於 河 边,疏枝千里,上干云天。”
分類:大木
《分类字锦》:寻支(寻支)
唐书西域大食传:东有末禄,小国也。有寻支瓜,大者十人食乃尽。
分类:
《漢語大詞典》:寻逐(尋逐)
(1).跟踪追逐。 郦道元 水经注·谷水引 晋 张璠 《汉记》:“有人杀苑兔者,迭相寻逐,死者十三人。” 唐 慧能 《坛经·行由品》:“ 惠能 后至 曹溪 ,又被恶人寻逐。”
(2).谓寻找。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村吏以告县令 李邯 ,遣吏民远近寻逐,皆无踪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诚:“虎痛狂奔,莫可寻逐。”
(3).追寻探求。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二帝三王羣圣人之道於是大坏,后之学者无所寻逐,以至於今泯泯也。”
《漢語大詞典》:寻时(尋時)
片刻,不久。百喻经·得金鼠狼喻:“道中得一金鼠狼……寻时金鼠变为毒蛇。” 唐 元稹 《苦乐相倚曲》:“呼天俯地将自明,不悟寻时已销骨。”
分類:片刻不久
《骈字类编》:二寻(二寻)
周礼考工记见上。战国策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蹶后,蹄间二寻者,不可胜数也。
《骈字类编》:半寻(半寻)
《漢語大詞典》:寻玩(尋玩)
推求玩味。 宋 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别集类:“﹝ 元结 之文﹞譬古鐘磬,不偕於俚耳而可寻玩。” 清 陈维嵩 《霜叶飞·黄芽菜》词:“轻松纤软评春雪,此言殊耐寻玩。”
分類:推求玩味
《漢語大詞典》:寻戴(尋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称访友为“寻戴”。 前蜀 韦庄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诗:“踏雪偶因寻 戴 客,论文还比聚星人。”
分類:访友
《漢語大詞典》:浸寻(浸尋)
同“ 浸潯 ”。
(1).渐进。史记·封禅书:“是岁,天子始巡郡县,浸寻於 泰山 矣。”
(2).渐渐;逐渐。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告讦:“盖告訐之风一兴,此后浸寻不可止矣。”明史·地理志序:“至其季世,流寇首祸於西陲,浸寻蔓延,中原为之糜烂。” 清 戴名世 《砚庄记》:“而余遂不能常居 砚庄 ,每岁不过二三閲月,即出游於外,奔走流离,而余已浸寻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