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古寺  拼音:gǔ sì
古老的寺庙。《三国演义》第一○回:「曹嵩率家小行到华、费间,时夏末秋初,大雨骤至,只得投一古寺歇宿。」
《漢語大詞典》:山寺
山中寺院。 北周 庾信 《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 唐 韦应物 《游灵岩寺》诗:“始入松路永,独忻山寺幽。” 元 何中 《南居寺》诗:“峰峰看不足,山寺已鸣鐘。”
《漢語大詞典》:野寺
野外庙宇。 唐 韦应物 《酬令狐司录善福精舍见赠》诗:“野寺望山雪,空斋对竹牀。” 宋 苏轼 《游杭州山》诗:“山平村坞迷,野寺鐘相答。” 清 张锡祚 《谒韦刺史祠》诗:“道心栖野寺,诗思冷秋塘。”
分類:野外庙宇
《國語辭典》:萧寺(蕭寺)  拼音:xiāo sì
僧寺、寺院。梁武帝造寺院,命萧子云书称萧寺,后以佛寺称为「萧寺」。唐。李贺 诗二三首之一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相国行祠,寄居萧寺。」
分類:佛寺
《漢語大詞典》:寺丞
官署中的佐吏。 宋 叶适 《送宋知录》诗:“节相喜材添局务,寺丞引类借朝裙。”
分類:官署佐吏
《骈字类编》:寺门(寺门)
唐 杜甫 望兜率寺 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
唐 王建 奉同曾郎中题石瓮寺得嵌韵 寺门连内绕丹岩,下界云开数过帆。
《骈字类编》:寺里(寺里)
唐 李端 荆门歌送兄赴夔州 琵琶寺里响空廊,熨斗陂前湿荒戍。
《骈字类编》:寺僧
旧唐书柳浑传魏少游镇江西署浑判官有开元寺僧与徒夜饮醉而延火归罪于守门瘖奴浑白少游醉僧首伏宗又李训传训谋诛宦官事不济走入终南山投寺僧 密 宋史查道传游五台将落发为僧一夕震雷破柱道坐其下了无怖色寺僧异之咸劝以仕
分类:寺僧
《骈字类编》:寺前
王建宫前早春诗见宫前下下李绅江南暮春寄家诗见亭上
分类:寺前
《骈字类编》:寺钟(寺钟)
宋史李筠传契丹与汉相杂解里性贪恣自奉削汉军日食众皆菜色筠乘其怨密与王荛石公霸何福进等谋以闰七月十九日伺契丹守阍者旦食撞寺钟为期相率入据兵库次焚牙门大呼市人并力击焉往玉堂闲话长安寺西明寺钟有贫民利其铜袖锤錾 窃凿之日获一二斤鬻于阛阓如是经年人皆知之官吏不禁后其家忽失所在市铜者亦讶其不来后官欲徙其钟于别寺见寺钟平堕在阁上及仆之见盗钟者抱锤錾俨然坐于其间即已乾枯矣
《漢語大詞典》:僧寺
佛教寺院。魏书·儒林传·卢景裕:“ 景裕 寓託僧寺,讲听不已。未几,归本郡。”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真坛净社·僧寺:“ 汉明帝 於东都城门外立精舍,以处 摄摩腾 竺法兰 ,即 白马寺 也。 腾 始自 西域 ,以白马驮经来,初止鸿臚寺,遂取寺名,剏置 白马寺 ,即僧寺之始也。 隋煬帝 改曰道场,后復曰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三节:“ 刘勰 自二十三、四岁起,即寓居在僧寺钻研佛学。”
《國語辭典》:佛寺  拼音:fó sì
寺庙、寺院。《晋书。卷八四。王恭传》:「不闲用兵,尤信佛道,调役百姓,修营佛寺,务在壮丽,士庶怨嗟。」
分類:佛寺寺院
《漢語大詞典》:寺观(寺觀)
佛寺和道观。僧人所居曰寺,道士所居曰观。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 唐 韩愈 《论佛骨表》:“﹝陛下﹞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 清 陈文述 《粥厂》诗:“城闉路康庄,寺观地平敞。”
《漢語大詞典》:寺监(寺監)
古时太常寺、光禄寺、将作监、都水监等寺、监两级官署的并称。 宋 司马光 《论谷宜归一札子》:“其旧日三司所管钱穀财用,事有散在五曹及诸寺监者,并乞收归户部。”
《骈字类编》:寺楼(寺楼)
唐 罗隐 旅舍书怀寄所知二首 其二 可怜别恨无人见,独背残阳下寺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