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出家修道
离开家庭,入寺院修习佛法。 晋 慧远 《论沙门不应敬王者书》:“佛经所明,凡有二科:一者处俗弘教,二者出家修道。”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安世高:“﹝ 安世高 ﹞行服既毕,遂让国与叔,出家修道。”旧唐书·辛替否传:“臣闻出家修道者,不预人事,专清其身心,以虚泊为高,以无为为妙。”
《漢語大詞典》:出家修行
离开家庭,入寺院修习佛法。《西游记》第二回:“我常闻得那些猴精説他有个大王,出家修行去,想是今番来了。” 李季 《玉门儿女出征记·谈谈爱情》:“这个问题人人有,闹革命可不是出家修行。”
《漢語大詞典》:七宝五味粥(七寶五味粥)
旧俗农历十二月八日,佛教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煮成粥,用以供佛并送与门徒。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二月:“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亦省称“ 七宝粥 ”。 清 吴存楷 《江乡节物诗·腊八粥诗》小序:“腊八粥亦名七宝粥,本僧家斋供,今则居室者亦为之矣。”
《漢語大詞典》:青莲域(青蓮域)
指寺院佛舍。 唐 权德舆 《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擢秀全胜珠树林,结根幸在青莲域。”参见“ 青莲宇 ”。
分類:寺院
《漢語大詞典》:青莲宇(青蓮宇)
佛寺。 唐 李绅 《望鹤林寺》诗:“鹤栖峯下青莲宇,花发江城世界春。” 明 何景明 《游西山》诗之二:“岧嶤碧巖际,縹緲青莲宇。”
分類:佛寺
《漢語大詞典》:十方常住
佛教语。四种常住之一。谓接待往来僧人的寺院。亦称庙产等物品。见《行事钞》卷中之一。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十方常住:如僧家供僧常食,体通四方。”《水浒传》第六回:“我这里是个非细去处。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个云游和尚,引着一个道人,来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没的都毁坏了。”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及病起往访,则寺中无是二僧。或曰古佛现化;或曰十方常住,来往如云,萍水偶逢,已飞锡他往云。”
《漢語大詞典》:僧录司
执掌寺院僧尼事务的官署。 唐 开成 中始设于京邑。《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当日就差押番去 临安府 僧録司,讨一道度牒,将乙侍者剃度为僧。”明史·职官志三:“十五年始置僧録司、道録司……设官不给俸,隶礼部。”《清会典·礼部十一·祠祭清吏司》“凡僧官道官皆註於籍”原注:“京师僧官曰僧録同,正印一人,副印一人。”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僧录
《漢語大詞典》:开山教主(開山教主)
指新建寺院的第一代主持人。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阎寺》:“ 淳祐 庚戌之春,创新寺於 西湖 之 积庆山 ,改 九里松 旧路,轮奂极其靡丽。至壬子之夏始毕工, 穆陵 宸翰赐名 显慈集庆教寺 ,命讲师 思诚 为开山教主。”参见“ 开山 ”。
《國語辭典》:开山(開山)  拼音:kāi shān
1.因采石或筑路等需要,将山挖开、炸开。如:「这件道路工程因横跨山脉,需要开山筑隧道。」
2.本为选择名山建立寺院。后引申为宗派的创始人。如:「开山祖师」、「开山鼻祖」。
3.秘密团体或黑社会结党立派、成立组织,称为「开山」。也称为「开堂」。
《國語辭典》:开山祖师(開山祖師)  拼音:kāi shān zǔ shī
本指在名山始建寺院的人。后引申指某一学术流派或事业的创始人。如:「达摩祖师是中国禅宗的开山祖师。」也作「开山鼻祖」、「开山大师」、「开山老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