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灯篙(灯篙)  拼音:dēng gāo
一种中元节的习俗。民间以寺庙为中心的公众普渡,在寺庙前方广场,竖立一座高达数丈的竹竿,顶端系有一盏灯笼,称为「灯篙」。相传灯笼点亮后,散布各处的孤魂野鬼,即知明日此处有食物可享用,遂纷纷到此大快朵颐一番。
《國語辭典》:风调雨顺(風調雨順)  拼音:fēng tiáo yǔ shùn
风雨及时而适量。比喻丰年安乐的景象。《旧唐书。卷五一。后妃传上。贤妃徐氏传》:「自贞观已来,二十有二载,风调雨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国无饥谨之灾。」《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话说国朝嘉靖年间,圣人在位,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作「雨顺风调」。
《漢語大詞典》:四天王
佛经称 帝释 的外将,分别居于 须弥山 四埵,各护一方,因亦称护世四天王。东方 持国天王 (名 多罗吒 ),身白色,持琵琶;南方 增长天王 (名 毗瑠璃 ),身青色,执宝剑;西方 广目天王 ( 名毗留博叉 ),身红色,执羂索;北方 多闻天王 ( 名毗沙门 ),身绿色,执宝叉。旧时寺庙山门两旁多塑四天王像,身形高大,面目狰狞,又称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参阅法苑珠林卷五三、《三界诸天会名》经律异相卷一《四天王》
《漢語大詞典》:管公堂
在旧 中国 ,管理祠堂、寺庙、义仓、学田、会、社等土地财产的行为称管公堂。地主、富农常借管公堂集中大量土地、财产,进行封建剥削。 毛泽东 《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管公堂和收学租也是地租剥削的一类。”
《國語辭典》:哼哈二将(哼哈二將)  拼音:hēng hā èr jiàng
原为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作者根据佛教守护寺庙的两位门神,附会而成的两员神将。形象威武凶猛,一名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名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后用以比喻权势者手下,狼狈为奸、仗势欺人的两个人。如:「他们二人仗著在官府做事,便胡作非为,真是名副其实的哼哈二将。」亦可比喻行为迥异却能相互配合的一对伙伴。清。邱园《虎囊弹》:「(净):『来!咱问你:两旁两个鸟大汉他叫什么?』(丑):『这是哼哈二将。』」
《漢語大詞典》:宝堑(寶壍)
指佛教圣地或寺庙周围的沟。长阿含经卷三:“宝壍七重,中生莲花、优鉢罗花、鉢头摩花。” 南朝 梁元帝 《扬州梁安寺碑》:“空臺四柱,随仙衣而俱颺;宝壍三重,映瑞园而涵影。”
《漢語大詞典》:十王殿
指寺庙里供奉十王的殿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或戏之云:‘君有豪名,能深夜赴十王殿,负得左廊判官来,众当醵作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盖 陵阳 有十王殿,神鬼皆以木雕,妆饰如生。”参见“ 十殿阎王 ”。
《國語辭典》:十殿阎王(十殿閻王)  拼音:shí diàn yán wáng
民间信仰中将阴曹地府分为十殿,分由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阎罗王、变成(卞成)王、泰山王、平等(平正)王、都市王、五道转轮王等十位阎王所掌理,合称为「十殿阎王」。负责审判阴魂,给予刑罚并投入「六道」中进行轮回。
《漢語大詞典》:赡庙地(贍廟地)
租给农民耕种,收取田租以供寺庙香火费用的田地。通制条格·学令·庙学:“在前那庙有赡庙地,六伯(百)顷来,在后兵革时分,百姓每节次占了来。”
《漢語大詞典》:结缘豆(結緣豆)
旧时寺庙于农历四月初八日作佛会,煮豆施人,称“结缘豆”。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舍缘豆》:“谨按日下旧闻考:京师僧人念佛号者,輒以豆记其数。至四月八日佛诞生之辰,煮豆微撒以盐,邀人於路请食之,以为结缘。今尚沿其旧也。”一说,为农历十二月八日。 清 张焘 《津门杂记·岁时风俗》:“十二月初八日作佛会,清晨有施豆者,先於夜间跪佛前,每捻一豆念佛一声,曰结缘豆。”
《漢語大詞典》:寮房
(1).简陋住房。清史稿·食货志一:“ 广东 总督奏称,撤燬 雷 廉 交界海面之 潿洲 及迤东之 斜阳 地方寮房,递回原籍,免与洋盗串通滋事,并毁 校椅湾 等三十二处寮房共百六十二户,另行抚恤安插。”
(2).寺庙中的僧舍。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六章:“殿旁有甬道,通一耳室,余意其为住僧寮房,故止步弗入。”
《漢語大詞典》:类兰若
像寺庙。类,类似,好像。兰若,寺庙,即梵语“阿兰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