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寸心  拼音:cùn xīn
1.内心、心中。唐。杜甫〈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也作「寸衷」。
2.微薄的心意。《水浒传》第八一回:「宋江哥哥有些微物相送,聊表我哥哥寸心。」也作「寸衷」。
《國語辭典》:方寸  拼音:fāng cùn
1.长宽各一寸的面积。
2.比喻心。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形骸且健,方寸甚安。」明。高濂《玉簪记》第一六出:「你是个慈悲方寸,望恕却少年心性,少年心性。」也作「方寸地」。
3.心绪、思绪。《魏书。卷七九。董绍传》:「老母在洛,无复方寸,既奉恩贷,实若更生。」
《漢語大詞典》:方寸心
指心。心处胸中方寸间,故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方寸之心,制之在我,不可放之於流遁也。” 唐 贾岛 《易水怀古》诗:“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清 唐孙华 《秋日酷暑焦旱偶成》诗之二:“那将方寸心,愁水復愁旱。”
分類:胸中
《漢語大詞典》:方寸乱(方寸亂)
心绪烦乱;无主张。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五:“今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辞。”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陟彼岵兮,孰不瞻父?方寸乱矣,何以事君?”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陆珪》:“儿方寸乱矣,敢请诸君早计之。” 清 黄遵宪 《聂将军歌》:“将军麾军方寸乱,将军部曲已云散。”
《漢語大詞典》:一寸
(1).十分为一寸。引申为微少。韩非子·说林上:“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汉 贾谊 《新书·五美》:“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无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晋书·庾亮传:“冒亲以求一寸之用,未若防嫌以明至公。” 宋 杨万里 《初夏》诗之一:“雨后觅春无一寸,蔷薇花发釅燕脂。”
(2).指心。古人谓心为方寸之地,故称。 宋 苏轼 《次韵答王巩》诗:“我有方外客,颜如琼之英,十年尘土窟,一寸冰雪清。” 明 何景明 《过先墓》诗:“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 老莱 衣。”
(3).指光阴。 唐 李峤 《书》诗:“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参见“ 一寸阴 ”。
《漢語大詞典》:一寸阴(一寸陰)
比喻短暂的时间。 宋 苏轼 《和方南圭寄迓周文之》诗之一:“共惜相从一寸阴,酒杯虽浅意殊深。”参见“ 寸阴 ”。
分類:短暂时间
《國語辭典》:尺寸  拼音:chǐ cùn
1.法度。《韩非子。安危》:「六曰有尺寸而无意度。」
2.些微。《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3.戏曲音乐中称速度与节拍为「尺寸」。《宋书。卷一一。律历志上》:「至于都合乐时,但识其尺寸之名,则丝竹歌咏,皆得均合。」
《國語辭典》:尺寸  拼音:chí cun
1.物件的长度、大小。《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原是一起工程之时就画了各处的图样,量准尺寸,就打发人办去的。」
2.节度、分寸。如:「他为人稳健,凡事都有个尺寸。」
《漢語大詞典》:三寸
指舌。艺文类聚卷十七引 晋 张韩 《不用舌论》:“ 留侯 不得已而掉三寸,亦反初服而效神仙。” 南朝 梁简文帝 《舌赋》:“夫三端所贵,三寸著名。故微言传乎往记,妙説表乎丹青。”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搆衅》:“他自负半世英豪,那见得一腔奇抱。烂斑三寸人前掉,电光闪烁皆倾倒。”
分類:三寸
《國語辭典》:寸草  拼音:cùn cǎo
1.小草。如:「寸草不生」。唐。韩愈〈秋怀〉诗一一首之一○:「败虞千金弃,得比寸草荣。」
2.比喻微小。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國語辭典》:寸草春晖(寸草春暉)  拼音:cùn cǎo chūn huī
寸草,比喻子女。春晖,比喻父母。语本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比喻父母恩情深重,子女即使竭尽心意也难以报答。
《國語辭典》:寸阴(寸陰)  拼音:cùn yīn
阴,日影。语本《淮南子。原道》:「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比喻极短的时间。南朝宋。鲍照〈拟古诗〉八首之四:「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也作「寸晷」。
《漢語大詞典》:寸寸
(1).一寸一寸地。 汉 枚乘 《谏吴王书》:“夫銖銖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 宋 苏轼 《杂说》:“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銍艾,相寻於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
(2).每段,每截。晋书·郄超传:“ 超 取视,寸寸毁裂。”
(3).犹言渐渐。 唐太宗 《赋得白日半西山》诗:“岑霞渐渐落,溪阴寸寸生。” 唐 白居易 《中书连直寒食不归因怀元九》诗:“鬢髮茎茎白,光阴寸寸流。”
分類:一寸渐渐
《國語辭典》:寸长(寸長)  拼音:cùn cháng
微小的技巧才能。宋。苏轼〈湖州谢上表〉:「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
《國語辭典》:寸长尺短(寸長尺短)  拼音:cùn cháng chǐ duǎn
比喻人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各有所适,各有所取。参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条。宋。秦观 与苏公先生简:「比迫于衣食,彊勉万一之遇,而寸长尺短,各有所施,凿圆枘方,卒以不合。」
《漢語大詞典》:肤寸(膚寸)
(1).古长度单位。一指宽为寸,四指宽为肤。《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肤寸而合。” 何休 注:“侧手为肤,案指为寸。”
(2).借指下雨前逐渐集合的云气。 晋 张协 《杂诗》之九:“虽无箕毕期,肤寸自成霖。” 唐 王昌龄 《悲哉行》:“长云数千里,倐忽还肤寸。” 宋 黄庭坚 《放言》诗之五:“微云起肤寸,大荫弥九州。” 清 郑廷旸 《天香·淡巴菰和樊榭》词:“縈雾难分,撩云不定,也同肤寸俄泛。”参见“ 肤寸而合 ”。
(3).比喻极小或极少。战国策·秦策三:“昔者, 齐 人伐 楚 ,战胜,破军杀将,再辟千里,肤寸之地无得者,岂 齐 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尚无肤寸功,岂免窃食嫌。” 清 刘銮 《五石瓠·盆景》:“今人以盆盎閒树石为玩,长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约之,或肤寸而结果实,或咫尺而蓄鱼虫,概称盆景。”
《漢語大詞典》:肤寸而合(膚寸而合)
谓(云气)逐渐集合。《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徧雨乎天下者,唯 泰山 尔。” 阮福 《肤寸而合解》:“所谓肤寸而合者,如云出山,散而不合,则不得雨。今肤寸而合,如人以两手之四指平铺,先分两处向下覆之,由分而合,渐肖云合之状,合之甚易,故云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天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俄而云气上蒸,肤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摠至,溪涧盈溢。”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愿哀愍黔首,霈垂沾渥,呼风召云,肤寸而合。”亦省作“ 肤合 ”。 汉 蔡邕 《九疑山碑》:“巖巖 九疑 ,峻极于天,触石肤合,兴播建云。”艺文类聚卷二引 晋 潘尼 《苦雨赋》:“气触石而结蒸兮,云肤合而仰浮。”
《國語辭典》:分寸  拼音:fēn cùn
1.度量长短的标准。《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
2.办事或言语恰当的限度。如:「自知分寸」。
3.微小。如:「分寸之土」。
《骈字类编》:二寸
唐 白居易 惜落花 枝上三分落,园中二寸深。
宋 苏轼 谢陈季常惠一年揞巾 半升仅漉渊明酒,二寸才容子夏冠。
分类:二寸
《骈字类编》:五寸
唐 皮日休 五贶诗 其三 太湖砚 中莹五寸剑,外差千叠莲。
分类:五寸
《漢語大詞典》:一寸心
(1).微薄心意。 唐 贺遂良 《赠韩思彦》诗:“意气百年内,平生一寸心。”
(2).指一片诚心。 宋 苏轼 《滕县时同年西园》诗:“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我独种松柏,守此一寸心。” 明 杨立斋 《一封书·题情》曲之三:“理瑶琴,罢瑶琴,总是相思一寸心。”
《漢語大詞典》:寸地
犹寸土。 汉 贾谊 《上都输疏》:“及 秦 不能分人寸地,欲自有之。” 宋 苏轼 《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嗟我五亩园,桑麦苦蒙翳,不令寸地闲,更乞茶子艺。” 清 魏源 《北上杂诗》之四:“千里 河 南北,高下寸地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