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荡寒(盪寒)  拼音:dàng hán
去除寒冷。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老汉沽下一壶儿新酒,等两个兄弟来时,与他荡寒。」《水浒传》第一○回:「胡乱只回三、五碗与小人荡寒。」
《漢語大詞典》:雪冰
(1).雪与冰。借指寒气。
(2).喻真情。 清 陈济生 《怀友》诗:“中原避地餘瓢笠,玄夜怀人寄雪冰。”
分類:真情寒气
《國語辭典》:寒禁  拼音:hán jìn
被寒气冻僵。《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倘若寒禁,身死在我禅房门首,不当稳便。」
分類:寒气逼迫
《漢語大詞典》:龙皮(龍皮)
(1).龙的皮。喻皱裂如龙鳞的树干。 唐 李贺 《春归昌谷》诗:“龙皮相排戞,翠羽更荡掉。” 王琦 汇解:“皮老而皴文纽裂,故比之以龙皮。”
(2).喻笋壳。 明 杨基 《食烧笋留题陈维寅竹间》诗:“登盘查牙玉版肥,焦尾碎剥苍龙皮。”
(3).传说夏日浸水则寒气生的一种宝物。 唐 康骈 剧谈录·李德裕:“及列坐开罇,烦暑都尽……有好事者求亲信察问之,云:‘此日以金盆贮水,浸白龙皮,置於坐末。’”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 夏英公 伏日供帐温室,戒客具夹衣,客皆笑之。既坐,体寒生粟,乃以漆斛渍龙皮也。”
《漢語大詞典》:固阴(固陰)
凝结的寒气。 明 何景明 《进舟赋》:“念固阴之初升兮,抚岁华之渐微。”参见“ 固阴沍寒 ”。
分類:凝结寒气
《漢語大詞典》:固阴冱寒(固陰沍寒)
严冬寒气凝结,积冻不开。左传·昭公二年:“深山穷谷,固阴沍寒。” 孔颖达 疏:“固,牢也;沍,闭也。牢阴闭寒,言其不得见日,寒甚之处。” 宋 李纲 《论建中兴之功札子》:“隆冬固阴沍寒,层冰千里。”
《國語辭典》:涸阴(涸陰)  拼音:hé yīn
隆冬阴气极盛。《文选。张衡。西京赋》:「其远则九峻甘泉,涸阴冱寒。」晋。张华〈杂诗〉三首之一:「东壁正昏中,涸阴寒节升。」
《漢語大詞典》:解寒
祛除寒气。例如:喝碗姜汤,解解寒。
分類:祛除寒气
《漢語大詞典》:寒涩(寒澀)
(1).形容寒气凝聚。谓严寒。 宋 孔平仲 《二十二日大风发长芦》诗:“云气作冥晦,气候变寒涩。”
(2).形容诗文艰涩不流畅。 宋 吴坰 五总志:“ 蜀 僧 鸞 鄙, 贾岛 寒涩。”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观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於寒涩。”
(3).犹寒酸。贫困,困窘。 清 薛雪 一瓢诗话:“寒涩人诗必枯瘠,丰腴人诗必华赡。”
《漢語大詞典》:莹骨(瑩骨)
(1).彻骨。形容寒气侵人。 唐 韦应物 《冰赋》:“含皎皎兮琼玉姿,气凄凄兮夺天时,饮之莹骨兮何所思。” 唐 韩愈 《李花》之二:“清寒莹骨肝胆醒,一生思虑无由邪。”
(2).犹玉骨。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途且以郑容落籍高莹从良为句首》词:“高山白早,莹骨冰肤那解老。从此 南徐 ,良夜清风月满湖。”
分類:寒气
《漢語大詞典》:辟寒犀
犀角名。据说可驱除寒气。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辟寒犀:“开元二年冬至, 交趾国 进犀一株,色黄如金;使者请以金盘置於殿中,温温然有暖气袭人。上问其故,使者对曰:‘此辟寒犀也。顷自 隋文帝 时,本国曾进一株,直至今日。’上甚悦,厚赐之。”
《漢語大詞典》:余阴(餘陰)
(1).大的树阴或被其他物体遮住阳光所成的阴影。 唐 韩愈 《海水》诗:“一木有餘阴,一泉有餘泽。” 唐 李咸用 《庐山》诗:“餘阴舖 楚 甸,一柱表 吴 门。”
(2).残存的阴气、寒气。 宋 沈遘 《杂还贺正》之一:“方餘阴之退伏,宜吉士之亨嘉。”
《漢語大詞典》:寒雰
(1).空中凝聚的寒气。《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水鬱之发,阳气迺辟,阴气暴举,大寒迺至,川泽严凝,寒雰结为霜雪。” 王冰 注:“雰,音纷。寒雰,白气也。其状如雾而不流行,坠地如霜雪,得日晞也。”
(2).泛指寒冷。《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阳明所至为清劲,太阳所至为寒雰。”
《漢語大詞典》:辟寒香
异香名。相传焚之可避寒气。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辟寒香, 丹丹国 所出, 汉武 时入贡,每至大寒,於室焚之,暖气翕然,自外而入,人皆减衣。”
《漢語大詞典》:霜雰
亦作“ 霜氛 ”。 寒气。 南朝 梁元帝 《幽逼》诗之三:“松风侵晓哀,霜雰当夜来。” 唐太宗 《出猎》诗:“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翠红。”
分類:寒气
《漢語大詞典》:冱涸(沍涸)
凝结。比喻忧思郁结。涸,通“ 沍 ”,寒气凝结。 唐 柳宗元《吊萇弘文》:“心沍涸其不化兮,形凝冰而自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