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密康公母 朝代:西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人,姓隗氏。周共王游于泾上,密国国君康公随从。有三女奔向之,康公母以为应将三女献于王,康公不献。一年后,共王灭密。

人物简介

全后汉文·卷二十一
子密,姓氏未详。为彭宠苍头。建武五年,斩宠头诣阙,封不义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8 【介绍】: 东汉南阳新野人,字仲华。少游学长安,与刘秀亲善。新莽末从刘秀镇压铜马军。劝秀以河北为基地,收民心,待机取天下,得信任。又以前将军破刘玄之将王匡、成丹等。光武帝即位,拜大司徒,封酂侯,渡河入关,多方招降,所部号称百万。后屡为赤眉军所败,被免大司徒。复拜右将军,击破延岑。封高密侯,行司徒事。明帝时拜太傅。卒谥元。
丁密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苍梧岑溪人,字靖公。性至孝,为人清介。非家织布不衣,非己耕种不食。不受馈赠。事父母谨敬。父母相继逝,庐墓六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荆州人。以茂才为杨震所举,任昌邑令。震任东莱太守,道出昌邑。密夜谒见以金十斤遗震,谓暮夜无知者。震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答之。密愧而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 【介绍】: 东汉颍川阳城人,字周甫。少有志气,为司徒胡广所辟。历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曾拔擢郑玄,署以郡职。宦官子弟为令长有奸恶者,辄收捕之。后去官还家。桓帝时征拜尚书令,迁河南尹,转太仆。延熹九年,因党锢免归乡里。与李膺齐名,时称“李杜”,为“八俊”之一,有“天下良辅杜周甫”之誉。灵帝初窦武秉政,复起为太仆。及窦武等谋诛宦官事败,密被下狱,自杀。
郑袤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273 【介绍】: 西晋荥阳开封人,字林叔。少孤,有识鉴。初仕魏为临淄侯文学,迁济阴、广平太守,所在有善政。魏曹奂景元初,疾病失明,屡乞骸骨,不许。拜光禄大夫。入晋,封密陵侯。拜司空,固辞,久之见许,以侯就第。卒谥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6 【介绍】: 三国吴北海剧人,字承嗣。滕胄子。弱冠尚公主。起家丹杨太守,累徙吴郡、会稽,有政声。孙权死,与诸葛恪受遗诏辅政。恪每出征,胤常居守。孙峻辅政,封高密侯。及孙綝执政,胤起兵,为綝所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8—273 【介绍】: 三国吴会稽山阴人,字子贱。本名密,避滕皇后父滕密讳,改名固。少丧父,事母至孝。初为尚书,累迁廷尉、左御史大夫。孙皓在武昌,吴兴施但聚众起事,劫持孙皓庶弟孙谦,固与诸葛靓讨平之。孙皓即位,迁司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24—287 【介绍】: 西晋初犍为武阳人,字令伯,一名虔。父早亡,母改嫁,鞠于祖母刘氏,奉事以孝闻,师事谯周。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西晋初,征太子洗马,诏书累下,以与祖母相依为命,上《陈情表》固辞。祖母卒,复征为洗马。出为温令,迁汉中太守。以朝廷无援,不得为京官,有怨言,被奏免官。
全晋文·卷七十
密字令伯,楗为武阳人。仕蜀为州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入晋察孝廉,举秀才,除郎中太子洗马,皆不应。后祖母刘卒,服阙,复以洗马徵,徙尚书郎,出为温令;去为本州大中正,迁汉中太守。
滕牧 朝代:孙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北海剧人,本名密。孙皓滕皇后父。初徙边郡,孙休赦还,以为五官中郎。孙皓立,以后父封高密侯,拜卫将军,录尚书事。皓还建业,以牧镇武昌。及滕后宠衰,遣居苍梧郡,道路忧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99 【介绍】: 西晋河内温人,字子舒。司马懿从子。仕魏,封阳亭侯,补阳翟令,迁扶风太守。晋武帝代魏,封陇西王,出为兖州刺史。太康初,入为散骑常侍、前将军,以疾去官。晋惠帝时,为司空,录尚书事,太尉,封高密王。不近声色,任真简率。卒谥文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汝南安成人,字泰玄。周馥子。性虚简,时称清士。官至尚书郎。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此云法秀。罽宾国人。七岁神明澄正。闻梵呗辄欢笑。父母以是许之出家。国多贤达。遍承事之。博通群经。深解禅法。为人连眉有蕴籍。世号连眉禅师。游诸国。至龟兹。王前一日梦。神告曰。当有大士至。王因郊迎入宫。授菩萨戒。居数载。又梦神告曰。大士欲去。王固留。不可。至燉煌。建精舍。植柰千本。少留弃去。至凉州馆于旧寺。又游蜀出荆州。于长沙寺立禅阁。恳求舍利。供养经旬馀。闻锵然落盘声。视之光满一阁。东还京师。止中兴寺。道俗建塔焉。顷移祇桓。帝后太子诸王。皆执弟子礼。受戒法。中贵人日络绎候安否。译禅宴法。普贤观。虚空藏观等经。以禅法教授学者。远近靡弗至。号大禅师。会稽太守孟觊。请同游鄮县诸山。遂建塔寺。东方俗多尚巫祝。自密多居之。翕然归正。元嘉十年。还钟山定林。性嗜山水。构室临涧。以收形胜。弟子达公者。能嗣其风。蜜多初发罽宾。迦毗罗神王。卫至龟兹。中路欲返。辞决蜜多。要与同至南方。达建康。即画其像上寺壁间。十九年七月六日殁。寿八十七。葬于钟山之宋熙寺前。
神僧传·卷第三
昙摩密多。此云法秀。罽宾人也。年至七岁神明澄正。每见法事辄自然欣跃。其亲爱而异之。遂令出家。罽宾多出圣达。屡值明师。博贯群经特深禅法。所得之要皆极其微奥。为人沈邃有慧解。仪轨详正。生而连眉。故世号眉禅师。少好游方誓志宣化。周历诸国遂适龟兹。未至一日王梦神告王曰。有大福德人明当入国。汝应供养。明旦即敕外司。若有异人入境必驰奏闻。俄而密多果至。王自出郊迎。乃请入宫。遂从禀戒尽四事之礼。密多安而能迁不拘利养。居数载密有去心。神又降梦曰。福德人舍王去矣。王惕然惊觉。既而君臣固留莫之能止。遂度流沙进到燉煌。于闲旷之地建立精舍。植㮈千株开园百亩。房阁池林极为严净。顷之后适凉州。仍于公府旧寺更葺堂宇。学徒济济禅业甚盛。常以江右王畿志欲传法。以宋元嘉元年展转至蜀。俄而出峡停止荆州。于长沙寺造立禅阁。翘诚恳恻祈请舍利。旬有馀日遂感一冲器出声放光满室。门徒道俗莫不更增勇猛。人百其心。顷之沿流东下至于京师。初止中兴寺。晚憩祇洹。密多道声素著化洽连邦。至京甫尔倾都礼讯。自宋文袁皇后及皇太子公主。莫不设斋桂宫请戒椒掖。参候之使旬日相望。即于祇洹寺译出禅经禅法要普贤观虚空藏观等。常以禅道教授。或千里咨受四辈。远近皆号大禅师。会稽太守平昌孟顗。深信正法。以三宝为己任。素好禅味敬心殷重。及临浙右请与同游。乃于鄮(音茂)县之山建立塔寺。东境旧俗多趋巫祝。及妙化所移比屋归正。自西徂东无思不服。元嘉十年还都止钟山定林下寺。密多天性凝静雅爱山水。为钟山镇岳埒美嵩华。常叹下寺基构临涧低侧。于是乘高相地揆卜山势。以元嘉十二年斩木刊石营建上寺。士庶钦风献奉稠叠。禅房殿宇郁尔层构。于是息心之众万里来集。讽诵肃邕望风成化定林达禅师即神足弟子。弘其风教声震道俗。故能净化久而莫渝。胜业崇而弗替。盖密多之遗烈也。爰自西域至于南土。凡所游履靡不兴造檀会敷陈教法。初密多之发罽宾也。有迦毗罗神王卫送。遂至龟兹于中路欲反。乃现形告辞密多曰。汝神力通变自在游处。将不相随共往南方。语毕即收影不现。遂远从至都即于上寺图像著壁。迄至于今犹有声影之验。洁诚祈福莫不享愿。以元嘉十九年七月六日卒于上寺。春秋八十有七。
名僧传抄
(梁言法友)。少禀道化。喰味玄秘。为三宝之勇卒。法城之巨堑。讽诵经藏。坚持律部。偏好禅那。兼修定品。心安虚静。思达玄微。志愿游方。弘通禅悦。于是汎泊来东。以宋永初三年。始至江陵。住长沙寺。旬日之中。得一舍利。形质虽小。光色异常。以钵水汎之。遥渌右转。乍浮乍沈。光[廿/(澄-豆+示)]炳焕。众皆惊此神奇。嗟叹盈路。元嘉初来集京师。住祇洹寺。译普贤观经一分。虚空藏观一分。至十年移憩定林。业远嚣动。专务清寂。更华。寺后别禅堂。师友十馀。并雅精业。昼夜不休。供施云集。以十八年。更译禅秘要三分。五门禅经一分。春秋八十。元嘉十九年六月。卒于寺(云云)。
高僧传·卷第三 译经下
昙摩密多。此云法秀。罽宾人也。年至七岁神明澄正。每见法事辄自然欣跃。其亲爱而异之。遂令出家。罽宾多出圣达。屡值明师。博贯群经。特深禅法。所得门户极甚微奥。为人沈邃有慧解。仪轨详正。生而连眉故世号连眉禅师。少好游方誓志宣化。周历诸国遂适龟兹。未至一日。王梦神告王曰。有大福德人明当入国。汝应供养明旦即敕外司。若有异人入境必驰奏闻。俄而蜜多果至。王自出郊迎延请入宫。遂从禀戒尽四事之礼。蜜多安而能迁不拘利养。居数载密有去心。神又降梦曰。福德人舍王去矣。王惕然惊觉。既而君臣固留莫之能止。遂度流沙进到燉煌。于闲旷之地建立精舍。植㮈千株开园百亩。房阁池沼极为严净。顷之复适凉州。仍于公府旧事更葺堂宇。学徒济济禅业甚盛。常以江左王畿志欲传法。以宋元嘉元年展转至蜀。俄而出峡止荆州。于长沙寺造立禅阁。翘诚恳恻祈请舍利。旬有馀日遂感一枚。冲器出声放光满室。门徒道俗莫不更增勇猛人百其心。顷之沿流东下至于京师。初止中兴寺。晚憩祇洹。密多道声素著化洽连邦。至京甫尔倾都礼讯。自宋文哀皇后及皇太子公主。莫不设斋桂宫请戒椒掖。参候之使旬日相望。即于祇洹寺译出禅经禅法要普贤观虚空藏观等。常以禅道教授。或千里咨受四辈。远近皆号大禅师焉。会稽太守平昌孟顗。深信正法。以三宝为己任。素好禅味敬心殷重。及临浙右请与同游。乃于鄮县之山建立塔寺。东境旧俗多趣巫祝。及妙化所移比屋归正。自西徂东无思不服。元嘉十年还都止钟山定林下寺。密多天性凝靖雅爱山水。以为钟山镇岳埒美嵩华。常叹下寺基构临涧低侧。于是乘高相地揆卜山势。以元嘉十二年斩石刊木营建上寺。士庶钦风献奉稠叠。禅房殿宇郁尔层构。于是息心之众万里来集。讽诵肃邕望风成化。定林达禅师即神足弟子。弘其风教声震道俗。故能净化久而莫渝。胜业崇而弗替。盖密多之遗烈也。爰自西域至于南土。凡所游履靡不兴造檀会敷陈教法。初密多之发罽宾也。有迦毗罗神王卫送。遂至龟兹。于中路欲反。乃现形告辞密多曰。汝神力通变自在游处。将不相随共往南方。语毕即收影不现。遂远从至都。即于上寺图像著壁。迄至于今犹有声影之验。洁诚祈福莫不享愿。以元嘉十九年七月六日卒于上寺。春秋八十有七。道俗四众行哭相趋。仍葬于钟山宋熙寺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2—433 【介绍】: 南朝宋陈郡阳夏人,本名密,以字行。谢景仁从子。东晋末,袭爵建昌县侯。出身士族。起家员外散骑侍郎。与谢灵运等族兄弟随叔谢混居乌衣巷,以文义赏会,常共宴处,时称“乌衣之游”。及混被杀,诏命混妻晋陵公主改嫁,公主以家事悉委弘微。弘微善于经营,然一介不取。曾祖谢安、祖谢琰遗产应属弘微者,亦一无所争。宋文帝立,迁尚书吏部郎,与王华、王昙首、殷景仁、刘湛等,号曰五臣,共参机密。历位侍中,领太子右卫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