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宴飨(宴饗)  拼音:yàn xiǎng
1.古代天子大集群臣宾客宴会。《续汉书志。第五。礼仪志中》:「每岁首,为大朝受贺。……百家受赐宴飨,大作乐。」也作「燕享」。
2.祭祀时以酒食献祭鬼神。「飨」文献异文作「享」。《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嘉笾列陈,庶几宴享。」
《漢語大詞典》:飨礼(饗禮)
古代一种隆重的宴饮宾客之礼。周礼·秋官·大行人:“饗礼九献。”吕氏春秋·长攻:“於是与 蔡侯 以饗礼入於 息 。”后汉书·儒林传下·伏恭:“ 建初 二年冬, 肃宗 行饗礼,以 恭 为三老。”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制七·〈伐木〉诗兼飨食燕礼:“ 何氏 楷 ﹝《〈诗经〉世本古义》﹞曰:‘礼有饗,有食,有燕。饗礼烹太牢以饮宾,体荐而不食,爵盈而不饮。’”
《漢語大詞典》:王宾(王賓)
(1).指助祭诸侯。书·洛诰:“王宾,杀禋咸格。” 孙星衍 注:“王宾,助祭诸侯……《烈文》诗序云:‘ 成王 即政,诸侯助祭也。’”
(2).君王的宾客。语本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高亨 注:“经意诸侯或其臣往朝于王,以观王国之光,作王之宾客。” 宋 唐龙 《赠太微山人》诗:“挟策步天府,观光应王宾。”
《漢語大詞典》:南州榻
东汉 陈蕃 做 豫章 太守时,不接待宾客,唯 徐稺 来访,特设一榻, 徐 一去就把榻悬挂起来。因 徐稺 为 豫章 人,故称“南州榻”。后用为礼遇嘉宾之典实。 明 夏完淳 《放歌赠吴锦雯兼讯武林诸同志》诗:“逢人便下 南州 榻,满座还开 北海 樽。”参阅后汉书·徐稺传
《漢語大詞典》:燕宾
宴请宾客。
《漢語大詞典》:七教
(1).古指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互相间各自应当遵从的伦理规范。礼记·王制:“司徒脩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 孔颖达 疏:“七教,即父子一、兄弟二、夫妇三、君臣四、长幼五、朋友六、宾客七也。”荀子·大略:“修六礼,明七教。”
(2).古指敬老、尊齿、乐施、亲贤、好德、恶贪、廉让七种道德规范。《孔子家语·王言》:“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 曾子 问:‘敢问何谓七教?’ 孔子 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之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大戴礼记·王言“尊齿”作“顺齿”,“廉让”作“强果”。
《漢語大詞典》:强果
亦作“彊果”。 坚强果敢。《逸周书·谥法》:“猛以彊果曰威。”新唐书·杜伏威传:“少彊果,膂力絶人。” 宋 王安石 《广西转运使屯田员外郎苏君墓志铭》:“其言恬然,无有怨悔,遇事强果,未尝少屈。” 清 姚鼐 《张逸园家传》:“都御史为人端凝朴慎,而君慷慨强果。”
《漢語大詞典》:代舍
(1). 战国 齐 孟尝君 接待门客分上中下三等,上客所居称代舍。史记·孟尝君列传:“初, 冯驩 闻 孟尝君 好客,躡蹻而见之…… 孟尝君 置传舍十日, 孟尝君 问传舍长曰:‘客何所为?’答曰:‘ 冯先生 甚贫,犹有一剑耳,又蒯緱。弹其剑而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 孟尝君 迁之幸舍,食有鱼矣。五日,又问传舍长。答曰:‘客復弹剑而歌曰长鋏归来乎,出无舆。’ 孟尝君 迁之代舍,出入乘舆车矣。” 司马贞 索隐:“传舍、幸舍及代舍,并当上、中、下三等之客所舍之名耳。”
(2).泛指接待宾客的馆舍。 明 袁宏道 《傅良乡入计序》:“于时长 良邑 者, 傅 侯也。余以昏黑至,侯犹俟于代舍,因问所以调停之策。”
《漢語大詞典》:让客(讓客)
礼让宾客。语出礼记·曲礼上:“凡与客入者,每门让於客。” 唐 赵璘 因话录·徵:“人道尚右,以右为尊。礼先宾客,故西让客,主人在东,盖自卑也。今之人,或以东让客,非礼也。”
分類:礼让宾客
《漢語大詞典》:谈宾(談賓)
相与谈论的宾客。 晋 刘琨 《答卢谌》诗:“素卷莫启,幄无谈宾。” 唐 刘禹锡 《送卢处士归嵩山别业》诗:“送君从此去,铃阁少谈宾。” 宋 张先 《感皇恩》词:“暂时趋府冠谈宾。”
《國語辭典》:坐上客  拼音:zuò shàng kè
座席上的客人。比喻受人礼遇的贵宾。《后汉书。卷七○。孔融传》:「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三国演义》第一九回:「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也作「座上客」。
《漢語大詞典》:司宾(司賓)
(1).官名。 北周 设置。主管对外重大交际礼仪。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 周 遣大将军 昌城公 深 聘於 突厥 ,司宾 李除 、小宾部 贺遂礼 聘於 齐 。” 胡三省 注:“ 后周 倣 成周 之制以建官,司宾,盖《周官》大行人之职。”
(2).官名。 唐 代对鸿胪寺的改称。掌管宾客凶仪之事及册诸蕃。参阅通典·职官八
(3).官名。 唐 宫内官,属尚仪局,掌宾客朝见等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
(4).负责接待宾客。北齐书·祖珽传:“时 徐君房 庾信 来聘,名誉甚高, 魏朝 闻而重之,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 卢元景 之徒并降阶摄职,更递司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孝廉:“又年餘,妇自往归 石 ,止於旅舍,託官署司宾者通姓氏, 石 令絶之。”儒林外史第四回:“就是我主顾 张老爷 、 周老爷 ,在那里司宾。”
《國語辭典》:外宾(外賓)  拼音:wài bīn
来自他国的宾客。唐。元稹〈何满子歌〉:「古者诸侯飨外宾,鹿鸣三奏陈圭瓒。」
分類:外国宾客
《漢語大詞典》:牢礼(牢禮)
古代以牛、羊、猪三牲宴饮宾客之礼。周礼·天官·宰夫:“凡朝覲、会同、宾客,以牢礼之灋,掌其牢礼委积、膳献、饮食、宾赐之飱牵,与其陈数。” 郑玄 注:“牢礼之灋,多少之差及其时也。三牲牛、羊、豕具为一牢。”周礼·地官·牛人:“凡宾客之事,共其牢礼积膳之牛。” 郑玄 注:“牢礼,飱饔也。” 孙诒让 正义:“宾客始至则致飱,既朝聘则致饔,皆有牲牢,故云牢礼。”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鲍国 之位下,其国小,而使 鞅 从其牢礼,是卑敝邑也。”
《漢語大詞典》:拜至
古代宾客始到时宾主升堂主人拜宾的礼仪。仪礼·聘礼:“礼不拜至。” 贾公彦 疏:“此文承执玉帛之下聘臣事,据《乡饮酒》,宾主升堂,主人有拜至之礼。此宾昨日初至之时,主人请宾行礼,宾言俟閒,此时宾已至矣,故聘时不拜至。”礼记·乡饮酒义:“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 郑玄 注:“拜至,谓始升时拜,拜宾至。” 孙希旦 集解:“拜至,主人於宾之初至而拜之也。”
《漢語大詞典》:山宾(山賓)
来自山中的宾客。特指 汉 商山 四皓。 唐 卢照邻 《中和乐九章·歌储宫》:“山宾皓皓,国胄青青,黄裳元吉,邦家以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