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屈临(屈臨)
犹屈驾。敬辞。用于邀请宾客光临。《晋书·贺循传》:“谨遣参军 沈禎 衔命奉授,望必屈临,以副倾迟。” 宋 苏轼 《与范梦得》:“郊外路远,不当更烦屈临。”
《漢語大詞典》:望苑
即 博望苑 。 汉武帝 为 戾太子 立,使交接宾客之处。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事见《汉书·戾太子刘据传》《三辅黄图·苑囿》。 南朝 梁 庾肩吾 《咏桂树》:“新丛入 望苑 ,旧榦别层城。”后多借指太子之宫。 唐 杜甫 《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名参 汉 望苑 ,职述 景 题舆。” 仇兆鳌 注:“《汉书》: 戾太子 冠, 武帝 为立 博望苑 ,使通宾客。 唐 制,司议郎,东宫官属,故用之。”《旧唐书·文苑传上·徐齐聃》:“今乃使氊裘之子,解辫而侍春闈; 冒顿 之苗,削袵而陪 望苑 。” 宋 王禹偁 《送淳于中舍悬车侍养》诗:“ 望苑 官清谐侍养,督邮名贱耻徒劳。”参见“ 博望苑 ”。
《漢語大詞典》:博望苑
汉 宫苑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 汉武帝 为 戾太子 建,以供其交接宾客。汉书·戾太子刘据传:“及冠就宫,上为立 博望苑 ,使通宾客。” 颜师古 注:“取其广博观望也。”三辅黄图·苑囿:“ 博望苑 , 武帝 立子 据 为太子,为太子开 博望苑 以通宾客…… 博望苑 在 长安 城南 杜门 外五里有遗址。”参阅《元和郡县图志》卷一。
《國語辭典》:开馆(開館)  拼音:kāi guǎn
1.旧时私设学堂教授学生。《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二分银子在和尚家代饭,约定灯节后下乡,正月二十开馆。」
2.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机构开始对外开放。
《漢語大詞典》:方客
(1).四方宾客。 汉 扬雄 《太玄·童》:“次六,大开帷幕,以引方客。” 司马光 集注:“如人君延纳四方之士,无有壅蔽也。”
(2).即方士。魏书·恩倖传·王叡:“ 太和 二年, 高祖 及 文明太后 率百僚与诸方客临虎圈,有逸虎登门阁道,几至御座。”按, 高祖 及 文明太后 均信方士。见魏书·术艺传。参见“ 方士 ”。
《國語辭典》:方士  拼音:fāng shì
1.研究神仙、祈禳等法术的人。《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
2.职官名。周置,主管四方都家的狱讼。
《漢語大詞典》:车公(車公)
晋书·车胤传:“﹝ 车胤 ﹞又善於赏会,当时每有盛坐而 胤 不在,皆云‘无 车公 不乐’。”本指 东晋 时善于聚集宾客玩赏的 车胤 ,后亦泛指善于集会游赏之人。 唐 王维 《酬慕容十一》诗:“行行西陌返,驻幰问 车公 。” 宋 徐铉 《寄锺谟》诗:“不得 车公 终不乐,已教红袖出门迎。”
《漢語大詞典》:师子吼(師子吼)
(1).狮子吼。佛教语。谓佛祖在大众中讲决定之说而无所畏惧,如狮子大吼。《维摩经·佛国品》:“演法无畏,犹如师子吼。” 唐 白居易 《三教论衡》:“窃以释门 义林法师 明大小乘,通内外学,灵山岭岫,苦海津梁,於大众中能师子吼。” 宋 黄庭坚 《赠王环中》:“囊中收得劫初铃,夜静月明师子吼。”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六:“ 龙树 马鸣 齐现身,我闻大地师子吼。”
(2). 宋 陈慥 自称 龙丘先生 ,好宾客,然其妻 柳氏 极凶妒, 苏东坡 因有诗云:“ 龙丘居士 亦可怜,谈空説有夜不眠,忽闻 河东 师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事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陈季常》。后即以“师子吼”比喻悍妇的怒骂声。参见“ 河东狮吼 ”。
《國語辭典》:河东狮吼(河東獅吼)  拼音:hé dōng shī hǒu
本为宋代陈慥之妻柳氏凶悍善妒,常使其夫惧怕的故事。用以讥嘲妻子凶悍,使丈夫畏惧。语本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后用以比喻太太凶悍发威。明。无名氏《四贤记》第一七出:「鹭鸶行状黄昏后,也曾闻河东狮吼,爹行千休万休,休将那皮鞭紧抽。」
《國語辭典》:客堂  拼音:kè táng
专门用来接待宾客的房间。唐。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诗:「客堂喜空凉,华榻有清簟。」《三侠五义》第六八回:「请到客堂待茶。」
《國語辭典》:会客(會客)  拼音:huì kè
接见宾客。唐。元稹〈竞舟〉诗:「君侯馔良吉,会客陈膳羞。」《文明小史》第三六回:「大人今天身上有些不大爽快,不能会客,请老爷们宽住几天,得空再谈罢。」
《漢語大詞典》:宾游(賓游)
亦作“ 宾游 ”。
(1).宾客游士。晋书·怀帝纪:“帝冲素自守,门絶宾游,不交世事。”北齐书·卢文伟传:“﹝ 卢宗道 ﹞尝於 晋阳 置酒,宾游满坐。” 宋 王安石 《上蒋侍郎书》:“加公庭兼视之初,宾游接武之际,虽神明之政,尚或未周。”
(2).谓出游。北史·艺术传上·庾季才:“ 季才 局量宽弘,术业优博,篤於信义,志好宾游。”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余九龄入 燕 ,往来 吴 越 ,垂三十载,涉歷宾游,脞言鄙事,时有足存。”
《國語辭典》:司仪(司儀)  拼音:sī yí
1.职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理接待宾客的礼仪。北魏置司仪官,北齐改司仪署,隋唐沿置。
2.在典礼中赞礼及报告进行程序的人。
《漢語大詞典》:相宾(相賓)
谓以宾客之礼待其贤者。周礼·地官·大司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 郑玄 注:“宾,宾客其贤者。”
《國語辭典》:客位  拼音:kè wèi
宾客的座位、席次。《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降舆客位,撤奠殡阶。」《儒林外史》第四回:「工房听见县主的相与到了,慌忙迎到里面客位内坐著。」
《漢語大詞典》:人客
(1).特指攻入他国者。他国为主,侵犯者为客,故称人客。国语·越语下:“天时不作,弗为人客。” 韦昭 注:“作,起也。攻者为客。”
(2).客人,宾客。 唐 杜甫 《遣兴》诗:“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洪深 《青龙潭》第三幕:“今天预备有人客来。”
(3).佃客。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孙权 ﹞后著令曰:‘故将军 周瑜 、 程普 ,其有人客,皆不得问。’”
(4).旅客。 清 王韬 《兴利》:“令民间自立公司,购置轮船,用以往来内河,转输货物,装载人客。” 黄谷柳 《虾球传·离开家庭》:“船家们竖起高高的竹竿,竿上套着小网,向船上的人客讨钱。”
《漢語大詞典》:肆夏
(1).古乐章名。周礼·春官·大司乐:“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 郑玄 注:“三夏,皆乐章名。”左传·襄公四年:“ 穆叔 如 晋 ,报 知武子 之聘也, 晋侯 享之。金奏《肆夏》之三,不拜。”《淮南子·齐俗训》:“古者非不知繁升降槃还之礼也,蹀《采齐》《肆夏》之容也,以为旷日烦民而无所用,故制礼足以佐实喻意而已矣。” 汉 扬雄 《剧秦美新》:“式軨轩、旂旗以示之,扬和鸞、《肆夏》以节之。”
(2).泛指宴饮、迎送宾客之乐。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神禽率舞,光浮《肆夏》之轩;瑞鸟相鸣,响叶钧天之乐。”参见“ 九夏 ”。
《國語辭典》:九夏  拼音:jiǔ xià
1.夏季九十日。晋。陶渊明〈荣木诗。序〉:「日月推迁,已复九夏。」
2.周朝的九种乐曲,有王夏、肆夏、昭夏、纳夏、章夏、齐夏、族夏、祴夏、骜夏等。见《周礼。春官。钟师》。
《國語辭典》:宾次(賓次)  拼音:bīn cì
1.接待宾客的地方。《宋史。卷一一五。礼志十八》:「亲迎。前一日,主人设宾次,如常仪。」
2.文句中宾语所处的位置。也称为「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