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0,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燕客
七事
礼宾
作宾
候人
典谒
宾席
承筐
客礼
赵李
陈蕃榻
宾榻
杂宾
觞客
馆客
《漢語大詞典》:燕客
宴请宾客。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请嗺:“今人燕客杯酌,劝尽饮曰‘千岁’,南北士人多亦然。” 清 方文 《杨东子宅题九龙山樵卷》诗:“ 广陵 七月秋气凉,公子燕客倾壶觴。” 清 梅曾亮 《江亭消夏记》:“都中燕客者,曰馆曰堂,皆肆也。”
(1). 燕 地之来客;客居 燕 地者。晏子春秋·杂上二六:“嚮者 燕 客侍,夫子胡为忧也?”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燕 客 蔡泽 ,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 清 黄煜 《碧血录·燕客传略》:“ 燕 客,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姓氏,客於 燕 ,故曰 燕 客。”
(2).指 战国 时辩士 蔡泽 。 唐 李白 《送蔡山人》诗:“ 燕客 期跃马, 唐生 安敢讥?” 宋 晁补之 《用文潜馆中韵赠蔡学正天启》:“立谈颇似 燕客 豪,快夺 范雎 如坠雨。”
(3).泛指有抱负的人。 宋 梅尧臣 《范殿丞通判秦州》诗:“主人本 燕 客,寧独事!志尚功名间, 管 乐 犹一时。”
《漢語大詞典》:七事
(1).古代治国的七件大事。指祭祀、朝觐、会同、宾客、军旅、田役、丧荒。周礼·天官·小宰:“以法掌祭祀、朝覲、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亦如之。七事者令百官府共其财用,治其施舍,听其治讼。” 郑玄 注:“七事,谓先四,如之者三也。”
(2).指天、地、民与四时之务。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 韦昭 注:“七事,天、地、民、四时之务。”
(3). 唐 代武官随身佩带的七件东西。指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噦厥、针筒、火石。 唐 张九龄 《敕识匿国王书》:“今授卿将军,赐物二百疋,锦袍、金鈿、七事。”
(4).同“ 七件事 ”。 明 《投梭记·逼娼》:“自从你父亲亡后,家中十分艰窘,开门七事,那一件不在做娘的身上。”
《漢語大詞典》:礼宾(禮賓)
(1).礼敬宾客。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统詔王驭万民,一曰亲亲,二曰敬故……八曰礼宾。” 郑玄 注:“礼宾,宾客诸侯,所以示民亲仁善邻。” 贾公彦 疏:“天子待朝聘之宾,在下皆当礼於宾客。” 王安石 新义:“礼宾,则所以接外也……驭以礼宾,则民知交际当以礼。”国语·晋语四:“礼宾矜穷,礼之宗也。”
(2).谓司礼宾之人。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王子亦凝目缩臂数四,竟伏不胜,迴谓礼宾曰:‘此第几手?’答曰:‘其第三手也。’”
《漢語大詞典》:作宾(作賓)
指担任太子宾客职务。 唐 独孤及 《唐故太子宾客张公遗爱碑颂序》:“推轂於 河 南,树风於 荆 门,作宾铜楼,登侍禁掖。”
《國語辭典》:候人  拼音:hòu rén
《诗经。曹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候人,刺近小人也。」首章二句为「彼候人兮,何戈与祋。」
《漢語大詞典》:典谒(典謁)
(1).掌管宾客请见的传达和接待事务。《礼记·曲礼下》:“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 孔颖达 疏:“謁,请也。士之子,年数长,则言能主宾客告请之事;幼,则言未能也。” 明 梅鼎祚 《昆仑奴》第一折:“这几日病起入朝,方纔归府。牙门官,有客见访,好生典謁。”
(2).掌管宾客请见事务的小官。韩非子·亡徵:“后妻贱而婢妾贵,太子卑而庶子尊,相室轻而典謁重,如此则内外乖,内外乖者,可亡也。” 陈奇猷 集释引 太田方 曰:“典謁,主宾客请謁之事者。”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刘鲁风 , 江西 投謁所知,颇为典謁所沮。” 清 赵翼 《郡城菊事甚盛》诗:“到门不復烦典謁,直入吓煞双鬟鸦。”
《漢語大詞典》:宾席(賓席)
(1).宾客的席位。仪礼·大射:“小臣设公席于阼阶上,西乡;司宫设宾席于户西,南面。”
(2).幕友;幕僚。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乃命自宾席之逮将校,将校之逮步乘,步乘之逮众庶……许一以金投吾俸中。”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梁太祖优待文士》:“ 梁祖 既有移龟鼎之志,求宾席直言骨鯁之士。”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四:“ 辛弃疾 持宪节来 闽 ,闻其才名,罗致宾席。”
《漢語大詞典》:承筐
(1).《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朱熹 集传:“承,奉也。筐,所以盛币帛者也。”后以“承筐”借指欢迎宾客。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白岸亭》诗:“伤彼人百哀,嘉尔承筐乐。”
(2).借指馈赠礼品。 清 王昶 湖海诗传·邹炳泰:“ 晓屏 清真廉介,素以名节自持, 山东 、 江西 两任学政,非特苞苴屏絶,即偶有承筐,亦必却也。”
《國語辭典》:客礼(客禮)  拼音:kè lǐ
1.接待宾客的礼节。《墨子。公孟》:「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元史。卷一五八。姚枢传》:「世祖在潜邸,遣赵璧召枢至,大喜,待以客礼。」
2.致送宾客的礼品。《红楼梦》第六八回:「外头的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
《漢語大詞典》:赵李(趙李)
(1). 秦 臣 赵高 、 李斯 的并称。 宋 汪元量 《杭州杂和林石田》:“亡 秦 皆 赵 李 ,佐 汉 独 萧 曹 。”
(2).汉书·何并传载: 阳翟 轻侠 赵季 、 李款 多畜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纵横郡中,为 何并 捕杀。后以“赵李”指为非作歹的武侠。 南朝 梁简文帝 《西斋行马》诗:“不效 孙 吴 术,寧须 赵 李 过。” 南朝 梁 王筠 《侠客篇》:“举鞭向 赵 李 ,与君方代兴。” 清 吴伟业 《偶得》诗之二:“一自赤车收 赵 李 ,探丸无復 五陵 豪。”
(3). 汉成帝 皇后 赵飞燕 及 汉武帝 李夫人 的并称。二人都以能歌善舞受到天子宠爱。 北周 庾信 《和春日晚景宴昆明池》:“春餘足光景, 赵 李 旧经过。”
(4).谓能歌善舞者,多指歌妓舞女一流人物。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 金陵 为帝王建都之地,公侯戚畹甲第连云,宗室王孙,翩翩裘马,以及 乌衣 子弟,湖海宾游,靡不挟弹吹簫,经过 赵 李 。每开筵宴,则传呼乐籍。”按, 汉 时“赵李”所指,其说不一。参阅 明 杨慎 升庵诗话·赵李、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各解、 清 恽敬 《大云山房杂记》卷一。
(5). 宋 赵鼎 与 李纲 的并称。 清 赵虹 《岳王坟》诗:“忠鯁旋闻疎 赵 李 ,英雄况復失 张 韩 。”
(6).李之一种。尔雅·释木“休,无实李” 晋 郭璞 注:“一名赵李。” 南朝 梁元帝 《树名》诗:“赵李竞追随,轻衫露弱枝。”
《漢語大詞典》:陈蕃榻(陳蕃榻)
后汉 陈蕃 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徐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徐稺传》。后因以“陈蕃榻”为礼贤下士之典。 唐 张九龄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诗:“自守 陈蕃 榻,尝登 王粲 楼。” 唐 李白 《寄崔侍御》诗:“高人屡解 陈蕃 榻,过客难登 谢朓 楼。” 清 孙枝蔚 《九日入城饮周伯衡观察寓斋留宿明日有诗见赠用韵答谢》:“当涂谁下 陈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亦省作“ 陈榻 ”。 唐 窦巩 《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定知有客嫌 陈 榻,从此无人上 庾 楼。”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公射》:“ 郑 乡空健羡, 陈 榻未招延。”
《漢語大詞典》:宾榻(賓榻)
宾客下榻处。亦借指宾客。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三:“顾其言语清楚,宛有冠盖风仪,抚念如其所媵,遂於宾榻中选士而嫁之。” 宋 张孝祥 《明州韩尚书启》:“入謁尚遥於宾榻,修辞敢后於斋铃?”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玉玲珑阁:“上舍登岸,皆在宾榻,酒阑棊罢,相与唱和。”
分類:宾客
《漢語大詞典》:杂宾(雜賓)
行为不端的宾客。晋书·刘惔传:“﹝ 刘惔 ﹞为政清整,门无杂宾。”南史·袁湛传:“﹝ 袁粲 ﹞素寡往来,门无杂宾,闲居高卧,一无所接。” 清 袁枚 《送姚次公刺史之景州序》:“坐有揖客,门无杂宾。”
《漢語大詞典》:觞客(觴客)
飨宴宾客。史记·天官书:“七星,颈,为员官,主急事。张,素,为厨,主觴客。”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觴客早食,则凛然谈经史节义,及政事设施。”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奇觚:“参差轮囷,名肖其形,用以觴客,洵称奇器。”
《國語辭典》:馆客(館客)  拼音:guǎn kè
1.食客。《初刻拍案惊奇》卷九:「那府中事体烦杂,宣徽要请一个馆客,做记室代笔札之劳。」
2.食客中专门教导儿童的教师。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九。閒人》:「食客者,有训导蒙童子弟者,谓之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