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开爽(開爽)
(1).豁达爽朗。《晋书·祖逖传》:“ 逖 少孤,兄弟六人。兄 该 纳 等并开爽有才干。” 宋 欧阳修 《国子博士薛君墓志铭》:“君为人开爽明秀,幼为 简肃公 所爱,若己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氏》:“ 直隶 有巨家,欲延师。忽一秀才,踵门自荐。主人延入。词语开爽,遂相知悦。”
(2).舒畅;爽快。 明 李贽 《与杨定见书》:“精神復完,胸次復旧开爽。”《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 蒋生 ﹞叫店家烧了一锅水,悄地放下一束草,煎成药汤。是夜将来自洗一番,果然神气开爽。”
(3).开明;开通。 林纾 《闽中新乐府·村先生》:“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陵驾 欧 人上。”
(4).开阔;宽敞。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其南即为 传衣寺 ,寺基开爽,规模宏拓。”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楼临 江 东向,轩豁开爽,远胜 黄鹤 ,盖 龟山 之首。”
(5).晴朗。《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四年九月初三日》:“早晨浓阴,甚凉,想近处必有大雨,午后渐见开爽。”
(2).舒畅;爽快。 明 李贽 《与杨定见书》:“精神復完,胸次復旧开爽。”《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 蒋生 ﹞叫店家烧了一锅水,悄地放下一束草,煎成药汤。是夜将来自洗一番,果然神气开爽。”
(3).开明;开通。 林纾 《闽中新乐府·村先生》:“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陵驾 欧 人上。”
(4).开阔;宽敞。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其南即为 传衣寺 ,寺基开爽,规模宏拓。”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楼临 江 东向,轩豁开爽,远胜 黄鹤 ,盖 龟山 之首。”
(5).晴朗。《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四年九月初三日》:“早晨浓阴,甚凉,想近处必有大雨,午后渐见开爽。”
《漢語大詞典》:崆峒
(1).山名。在今 甘肃 平凉市 西。相传是 黄帝 问道于 广成子 之所。也称 空同 、 空桐 。《庄子·在宥》:“ 黄帝 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 广成子 在於 空同 之上,故往见之。”《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西至于 空桐 ,登 鷄头 。” 南朝 梁 沈约 《为武帝与谢朏敕》:“ 羲轩 邈矣,古今事殊,不获总驾 崆峒 ,依风问道。”后亦以指仙山。 唐 曹唐 《仙都即景》诗:“旌节暗迎归碧落,笙歌遥听隔 崆峒 。” 宋 沈遘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 真宗皇帝 伏愿登御 崆峒 ,从游汗漫,锡羡上灵之福,延洪后嗣之休。”一说 黄帝 问道于 广成子 之山。在今 河南 临汝县 西南。 唐 舒元舆 《桥山怀古》诗:“ 襄城 迷路问童子,帝乡归去无人留。 崆峒 求道失遗迹, 荆山 铸鼎餘荒丘。”参阅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八·汝州》。
(2).山名。在 山西 临汾市 南。《山海经·海内东经》:“ 温水 出 崆峒 。 崆峒山 在 临汾 南。”
(3).山名。在 江西 赣县 南。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 崆峒 对耸, 章 贡 交流。”
(4).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天之中,斗极之下是 空桐 ( 崆峒 ); 洛阳 据地之中,故以 崆峒 代指 洛阳 。 唐 李贺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诗:“明朝下元復西道, 崆峒 叙别长如天。”
kōng dòng
(1).山高峻貌。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 唐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 李子 别上国, 南山 崆峒春。”
(2).山洞;洞窟。 唐 王化清 《游石室新记》:“ 高要郡 北十五里有石室,诡恠万状,崆峒其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蹬倚絶壁,壁石皆崆峒,木根穿隙缘窍。”
(3).宽敞空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从门隙内窥,洞甚崆峒,而路无由入。”
(4).形容声音洪大。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山下有水穴东北向,潴水甚满,而内声崆峒。”
(2).山名。在 山西 临汾市 南。《山海经·海内东经》:“ 温水 出 崆峒 。 崆峒山 在 临汾 南。”
(3).山名。在 江西 赣县 南。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三》:“ 崆峒 对耸, 章 贡 交流。”
(4).古人认为北极星居天之中,斗极之下是 空桐 ( 崆峒 ); 洛阳 据地之中,故以 崆峒 代指 洛阳 。 唐 李贺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诗:“明朝下元復西道, 崆峒 叙别长如天。”
kōng dòng
(1).山高峻貌。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水声幽咽,山势崆峒。” 唐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 李子 别上国, 南山 崆峒春。”
(2).山洞;洞窟。 唐 王化清 《游石室新记》:“ 高要郡 北十五里有石室,诡恠万状,崆峒其中。”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蹬倚絶壁,壁石皆崆峒,木根穿隙缘窍。”
(3).宽敞空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从门隙内窥,洞甚崆峒,而路无由入。”
(4).形容声音洪大。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山下有水穴东北向,潴水甚满,而内声崆峒。”
《國語辭典》:局促 拼音:jú cù
1.器量狭小。《文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2.空间狭小。三国。魏。阮籍〈元父赋〉:「故其城郭,卑小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3.不安适的样子。《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那假公子在席上自觉局促,本是能饮的,只推量窄,夫人也不强他。」也作「局促」、「跼促」。
4.短促。《北史。卷四五。夏侯道迁传》:「人生局促,何殊朝露,坐上相看,先后间耳。」
2.空间狭小。三国。魏。阮籍〈元父赋〉:「故其城郭,卑小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3.不安适的样子。《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那假公子在席上自觉局促,本是能饮的,只推量窄,夫人也不强他。」也作「局促」、「跼促」。
4.短促。《北史。卷四五。夏侯道迁传》:「人生局促,何殊朝露,坐上相看,先后间耳。」
《國語辭典》:局促(侷促) 拼音:jú cù
1.形容器量狭小。如:「你这样心胸局促的人,是无法成大器的。」也作「局促」、「跼促」。
2.形容空间狭小。如:「这房间太局促,能不能换一间大一点的?」也作「局促」、「跼促」。
3.形容不安适的样子。如:「他鲜少上台说话,难免感到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2.形容空间狭小。如:「这房间太局促,能不能换一间大一点的?」也作「局促」、「跼促」。
3.形容不安适的样子。如:「他鲜少上台说话,难免感到局促。」也作「局促」、「跼促」。
《國語辭典》:跼促 拼音:jú cù
1.器量狭小。也作「局促」、「局促」。
2.空间狭小。也作「局促」、「局促」。
3.不安适的样子。也作「局促」、「局促」。
2.空间狭小。也作「局促」、「局促」。
3.不安适的样子。也作「局促」、「局促」。
《漢語大詞典》:虚敞
空阔宽敞。 宋 司马光 《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居八咏·山斋》:“幽蹊入桃李,危栈蟠林麓。行行忽虚敞,高斋出山腹。”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海淀》:“循沜而西,其地虚敞,可以舟。” 清 蒋士铨 《第二碑·赓韵》:“这所临江酒楼,倒也虚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