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兽医(獸醫)  拼音:shòu yī
1.职官名。主掌治疗野兽伤病的官吏。《周礼。天官。兽医》:「兽医,掌疗兽病,疗兽疡。」
2.治疗禽兽疾病的医生。
《漢語大詞典》:牦牛(犛牛,氂牛)
反刍家畜。亦有野生者。毛多黑褐色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似帚,下腹、肩、股、胁等部密生长毛。耐寒,腿短,在崇山峻岭间善驮运。毛可制披衣、帐篷和绳索,绒可制毡。原产 亚洲 中部山地。是我国 青藏高原 地区主要的力畜。古人取其尾毛以为旌旄,后又以为帽缨。 明 郭登 《甘州即事》诗:“牦牛互市番氓出, 宛 马临关 汉 使回。”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牦牛:“牦牛出 甘肃 临洮 ,及西南徼外,野牛也。人多畜养之。状如水牛,体长多力,能载重,迅行如飞,性至粗梗。髀膝尾背胡下皆有黑毛,长尺许。其尾最长,大如斗。亦自爱护,草木钩之则止而不动。古人取为旌旄,今人以为缨帽……山海经云:‘ 潘侯之山 有旄牛,状如牛而四足节生毛。’即此也。” 郭小川 《春歌》之一:“ 西藏 的牦牛, 内蒙 的骆驼,早像春风一般巡视过高原和沙漠。”
犛牛:野牛。形状毛尾全同牦牛,但比牦牛大。一说即牦牛。山海经·中山经:“东北百里,曰 荆山 ……其中多犛牛。” 郭璞 注:“旄牛属也,黑色,出西南徼外也。”新唐书·吐蕃传上:“其宴大宾客,必驱犛牛使客自射,乃敢馈。”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犛牛:“犛牛出西南徼外,居深山中野牛也,状及毛尾俱同牦牛。牦小而犛大,有重千斤者…… 唐 宋 西徼诸州贡之。”参见“ 牦牛 ”。
氂牛:即牦牛。体矮身健,毛长,色多黑、深褐或黑白花斑。耐寒,耐粗饲。尾毛蓬生,可作旌旄。汉书·郊祀志上:“ 泰一 所用,如 雍 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氂牛以为俎豆牢具。” 颜师古 注:“西南夷长尾髦之牛也。” 唐 杜甫 《锦树行》:“青草萋萋尽枯死,天马跛足随氂牛。”
《漢語大詞典》:阑圈(闌圈)
养家畜的圈。《唐律疏议·户婚·妄认盗卖公私田》:“《贼盗律》云:‘阑圈之属,须絶离常处;器物之属,须移徙其地。’”
分類:养家家畜
《國語辭典》:畜肥  拼音:chù féi
含有牲畜粪尿的肥料。
《國語辭典》:耕畜  拼音:gēng chù
专用来耕种的牲畜。如:「牛、马、骡子等是主要的耕畜。」
《漢語大詞典》:催肥
在猪、鸡等家畜、家禽宰杀前一段时间内,喂给大量精饲料促使很快长肥,叫催肥。
《漢語大詞典》:鬐甲
(1).家畜外形部位名称,位于颈脊与背脊之间的隆突部位。以部分胸椎棘突为基础。通常从鬐甲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家畜的“体高”。
(2).鱼的鳍及鳞。 明 王世贞 《金鱼赋》:“扬鬐甲兮恣膏肉, 龙伯 逝兮緡不属。”
《國語辭典》:劣种(劣種)  拼音:liè zhǒng
家畜或作物中品质低劣的品种。如:「这些种子都是劣种,在土壤、气候等皆佳的条件下,还是无法生长。」
《國語辭典》:五畜  拼音:wǔ chù
牛、羊、鸡、狗、猪。《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民有五畜,山多麈麠。」
分類:家畜
《漢語大詞典》:退槽
方言。谓家畜进食减少。 柳青 《狠透铁》:“先前富农的那匹红马不吃草,蛮退槽,许是病了。”
《國語辭典》:胎儿(胎兒)  拼音:tāi ér
在母体中尚未出生的幼体。如:「妇女怀孕后,必须定期到医院检查,以确定胎儿是否一切正常。」
《國語辭典》:胎儿(胎兒)  拼音:tāi ér
1.器物的底托或骨干。如搪瓷胎儿。
2.胎产。如:「她这是头胎儿呢!」
《漢語大詞典》:黄牲
供祭祀用的黄毛家畜。南齐书·礼志上:“知礼天圜丘用玄犊,礼地方泽用黄牲矣。”
《國語辭典》:畜疫  拼音:chù yì
流行于家畜身上的传染病。如猪瘟、牛瘟等。
《漢語大詞典》:全牲
完整的家畜。用于祭祀。 清 夏炘 《学〈礼〉管释》卷二:“一人礼食,必用全牲於聘礼,亦可徵也。”
《漢語大詞典》:乳畜
以产乳为主要用途的家畜。如乳牛、乳用山羊等。一般乳房发育良好,产乳量高,泌乳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