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国成(國成)
犹国均。国家政务的权柄。《诗·小雅·节南山》:“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毛 传:“成,平也。” 郑玄 笺:“观此君臣,谁能持国之平乎,言无有也。” 孔颖达 疏:“谁秉国成,言君臣不能持国平也。” 陈奂 传疏:“秉国成,犹云秉国均也。” 宋 曾巩 《蒲宗孟制妻陈氏封河东郡夫人》:“惟时哲辅进秉国成。” 清 黄宗羲 《董公墓志铭》:“ 孙 熊 二公皆书生,不知兵,迎 方 王 二师,拱手而授之国成,凡原设营兵卫军,俱隶 方 王 。”明史·刘宗周传:“呜呼,八年之间,谁秉国成,而至於是!”
《國語辭典》:移国(移國)  拼音:yí guó
篡国、窃取政权。《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赞曰》:「炎正中微,大盗移国。」
《漢語大詞典》:盗国(盜國)
窃取国家政权。《旧唐书·僖宗纪》:“伏以伪 煴 违背宗社,僭窃乘舆,欺天之祸既盈,盗国之罪斯重,果至覆败,以就诛夷。” 宋 洪迈 容斋随笔·杜延年杜钦:“夫 新莽 盗国,权舆於 凤 。” 清 杜浚 《三君咏·嵇康》:“ 嵇康 人中龙,义不可当世。视彼盗国臣,伎俩如儿戏。”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第四章:“其渐渐已成陈迹者,例如三年前学界之五四运动,如四年前之 张勋 復辟,如六年前之 洪宪 盗国。”
《漢語大詞典》:宗稷
宗庙社稷。古代亦常用以代表国家政权。《宋书·袁顗传》:“王室不造,昏凶肆虐,神鼎将沦,宗稷几泯,幸天未亡 宋 ,乾历有归。”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出 江 派而风翔,入京师而雷动;鸣控弦於宗稷,流锋鏃於象魏。” 宋 司马光 《交趾献奇兽赋》:“陛下功冠邃古,化侔仪极,恭承神祇,严奉宗稷。”
《漢語大詞典》:内干(内幹)
(1).在宫内掌管。后汉书·窦宪传:“ 和帝 即位,太后临朝, 宪 以侍中,内干机密,出宣誥命。” 李贤 注:“干,主也,或曰古‘管’字也。”
(2).指主管宫廷机要的人。宋书·何偃传:“内干 胡法宗 宣詔,逮问北伐。”
(3).指主管家政之才。 明 李东阳 《先叔父前金吾左卫百户李公墓志铭》:“初娶 唐氏 ,秀朗有内干。”
《漢語大詞典》:阃政(閫政)
妻子掌管的家政。 唐 杨绾 《汾阳王妻霍国夫人王氏神道碑》:“聿脩閫政,以懋嬪则。” 明 沈德符 《敝帚轩剩语·妒妇不绝嗣》:“近日 李九我 少宗伯,亦垂老无子,而閫政过峻。在南中时,赖吾乡 丁敬宇 中丞苦口传语,始容买妾,今已抱雏久矣。”
《漢語大詞典》:持政
(1).争持家政。韩非子·扬权:“夫妻持政,子无适从。” 王先慎 集解:“夫唱妇随者,礼之正也。今夫妻争持其政,故子不知所从也。”
(2).执政。汉书·韩延寿传:“大将军 霍光 持政。”魏书·天象志一:“主弱,小人持政。”
《國語辭典》:次长(次長)  拼音:cì zhǎng
我国中央各部的副首长,分政务、常务两种。
《漢語大詞典》:分鹿
(1).列子·周穆王谓: 郑 人有薪于野者,毙奔鹿而藏诸隍中,覆以蕉叶。俄而忘其藏处,遂以为梦。而沿途诵其事。傍人有闻者,因其言而取之。薪者是夜真梦藏鹿之处及得鹿之人。次日晨按所梦往索,及涉讼。士师遂中分其鹿予此二人。后因以“分鹿”喻将真作梦,将梦作真,错乱颠倒。 宋 黄庭坚 《和刘景文》诗:“分鹿谁觉梦,亡羊路南北。”
(2).犹逐鹿。谓国家政权瓦解之时,群雄乘机起而争夺天下。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题蒲涧寺》词:“歷歷 汉 初 秦 季事,山下瓜犹未熟。过眼见、羣雄分鹿。”参见“ 逐鹿 ”。
《國語辭典》:逐鹿  拼音:zhú lù
语本《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鹿为猎取的对象,比喻帝位,逐鹿意指争夺政权。如:「逐鹿中原」、「群雄逐鹿」。也作「争鹿」。
《國語辭典》:主政  拼音:zhǔ zhèng
1.主持政务。《管子。禁藏》:「故主政可往于民,民心可系于主。」
2.职官名。旧称各部的主事。见《称谓录。卷一五。主事。主事主政》。也称为「星置」。
《漢語大詞典》:宗守
宗庙所在。指国家政权。《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天降丧乱,靡国不夷。我暨我友,自彼京师。宗守盪失,越用遁违。迁于 荆楚 ,在 漳 之湄。” 吕延济 注:“宗守,谓国家宗庙所守。”
《國語辭典》:政变(政變)  拼音:zhèng biàn
进行推翻或改变现行体制的行动,称为「政变」。如:「军事政变」、「流血政变」。
《漢語大詞典》:破鼎
传说 夏禹 铸九鼎以象九州,后因奉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因以“破鼎”借指亡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 高皇帝 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
《漢語大詞典》:九宝(九寶)
(1).指 禹 铸的九鼎。 夏 商 周 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三国 魏 曹丕 《铸五熟釜成与钟繇书》:“昔 有黄 三鼎, 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详“ 九鼎 ”。
(2).指 曹丕 的九把刀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魏文 九宝,器利辞钝。” 范文澜 注:“ 魏 曹丕 《典论剑铭》:‘余好击剑……以为宝器九。剑三: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曰华锋。刀三:一曰灵寳,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匕首二:一曰清刚,二曰扬文。灵陌刀一:曰龙鳞。因姿定名,以铭其柎。’”
(3).指九方御玺。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古唯六璽,至 唐 始名曰宝,增数至八,国朝所用。一曰镇国神宝,二曰受命之宝,三曰天子之宝,四曰天子信宝,五曰天子行宝,六曰皇帝之宝,七曰皇帝信宝,八曰皇帝行宝。 政和 七年,增定命宝,以九宝为称。”
《國語辭典》:九鼎  拼音:jiǔ dǐng
1.夏禹时,以九州贡金所铸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徵国家政权的传国宝器。周德衰,九鼎乃没于泗水彭城下。见《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
2.比喻分量极重。如:「一言九鼎」。宋。黄庭坚〈次韵答叔原会寂照房呈稚川〉诗:「声名九鼎重,冠盖万夫望。」
《漢語大詞典》:钧辅(鈞輔)
钧轴和宰辅。指国家政务重任。亦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年:“久玷钧辅,物议沸腾,岂惟有妨贤路,实亦深负陛下所以委任责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