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憷场(憷場)
方言。犹怯场。害怕在公众场合讲话、表演等。
《國語辭典》:钳口挢舌(鉗口撟舌)  拼音:qián kǒu jiào shé
钳口,闭口。挢舌,翘起舌头。钳口挢舌形容因受到惊讶、害怕而闭嘴翘舌,说不出话来。《清史稿。卷三七八。朱琦传》:「一旦遇大利害,抢攘无措,钳口挢舌而莫敢言。」
《国语辞典》:怯声怯气(怯声怯气)  拼音:què shēng què qì
形容因害怕紧张不敢大声说话,语气不自然的样子。如:「他说话时总是怯声怯气,深怕得罪别人。」
《國語辭典》:怯场(怯場)  拼音:què cháng
临场畏缩慌张。《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那广东妓女看他是个怯场的样子,索性走过去,拿起香槟杯子,用手揪住饶鸿生的耳朵,把一杯酒直灌下去。」
《國語辭典》:怕硬欺软(怕硬欺軟)  拼音:pà yìng qī ruǎn
害怕强横的,侵凌软弱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也作「欺软怕硬」。
《國語辭典》:拈轻怕重(拈輕怕重)  拼音:nián qīng pà zhòng
挑选轻易的事,害怕繁重的工作。如:「这人拈轻怕重,将来难成大器。」
《国语辞典》:屁股震葫芦(屁股震葫芦)  拼音:pì gu zhèn hú lú
形容极为害怕。《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一九回:「那些队长、伍长唬得个屁股震葫芦,都说道:『这一干军人就是前日害病的。』」
分类:为害害怕
《漢語大詞典》:渗人(滲人)
使人害怕。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二折:“来,来,来,先着这冷颼颼渗人风过。”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一折:“这将军内藏着君子气,外显出渗人威。”
分類:害怕
《國語辭典》:肉跳心惊(肉跳心驚)  拼音:ròu tiào xīn jīng
形容心神不宁,疑惧不安。明。汤显祖《紫钗记》第四六出:「冤家,真个无差。好些时肉跳心惊,这场兜答。」《红楼梦》第一一二回:「今日回来,那蒲团再坐不稳,只觉肉跳心惊。」也作「心惊肉战」。
《漢語大詞典》:三魂出窍
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刘绍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四:“吓得三魂出窍的 杜秋葵 ,慢慢镇定下来,揉揉眼睛,只当刚才做了个恶梦。”
《漢語大詞典》:愧怕
羞惭害怕。 钱锺书 《围城》八:“假使 柔嘉 一病,真给 辛楣 猜着了-- 鸿渐 愧怕得遍身微汗。”
分類:羞惭害怕
《漢語大詞典》:恐耸詟慄(恐聳讋慄)
害怕得发抖。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补编·吕乡筠》:“抽笛吹三声,湖上风动,波涛沆瀁,鱼鱉跳喷, 乡筠 及童僕恐耸讋慄。”
分類:害怕发抖
《漢語大詞典》:燋悚
着急、害怕。燋,通“ 焦 ”。 晋 王献之 《杂帖》:“灸无所觉,忧驰深,汝燋悚可言。”
分類:着急害怕
《漢語大詞典》:悸噤
害怕得说不出话。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路傍甲士:“ 韞甫 悸噤不敢出声,翌日为余言之。”
《漢語大詞典》:惊婚(驚婚)
指民间未婚女子因害怕被搜选入宫而急急婚配。 宋 无名氏 五国故事·后蜀孟昶:“﹝ 孟昶 ﹞遂迁新宫而居。其宫宇稍广,乃选民间女子有殊色者充之……而民间惧其搜选,皆立求媒伐而嫁之,谓之惊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