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凉州(涼州)
(1).乐府《近代曲》名,属宫调曲。原是 凉州 一带的地方歌曲, 唐 开元 中由 西凉府 都督 郭知运 进。 唐 王昌龄 《殿前曲》之二:“胡部笙歌西殿头,梨园弟子和《凉州》。” 唐 杜牧 《河湟》诗:“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閒人。”新唐书·礼乐志十二:“而 天宝 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2). 唐 代软舞曲名。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志和 遂於怀中出一桐木合子,方数寸,中有物,名蝇虎子,数不啻一二百焉。其形皆赤,云以丹砂啗之故也。乃分为五队,令舞《凉州》。”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舞工:“软舞曲有《凉州》《緑腰》《苏合香》《屈柘》《团圆旋》《甘州》等。”
《漢語大詞典》:清宫
(1).洒扫房舍。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将説 楚王 ,路过 洛阳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2).清理宫室。古代帝王行幸所至,必先令人检查起居宫室,使其清静安全,以防发生意外。史记·孝文本纪:“乃使太僕 婴 与 东牟侯 兴居 清宫,奉天子法驾,迎于 代邸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旧典,天子行幸所至,必遗静宫令先案行清静殿中,以虞非常。” 司马贞 索隐引《汉仪》:“皇帝起居,索室清宫而后行。”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扫室涂椒,清宫候輦。”
(3).清凉的宫室。 汉 枚乘 《七发》:“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
(4).指清越的宫调声。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扬《激楚》之清宫兮,展新声而长歌。”
《國語辭典》:音律  拼音:yīn lǜ
音调和律吕。亦代指音乐。《汉书。卷六。武帝纪》赞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袒,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初刻拍案惊奇》卷七:「玄宗素晓音律,将两手按节,把乐声一一嘿记了。」也称为「乐律」。
《国语辞典》:一折  拼音:yī zhé
1.全价的十分之一。
2.拇指与食指伸直两端的距离。《醒世恒言。卷一六。陆五汉硬留合色鞋》:「张荩双手承受,看时是一只合色鞋儿。将指头量摸,刚刚一折。」也作「一榨」。
3.戏剧的一节段,元人曲本以一宫调的曲一套为「一折」。《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将廷秀推入戏房中,把纱帽员领穿起,就顶王十朋祭江这一折。」
《国语辞典》:越调(越调)  拼音:yuè diào
1.词曲宫调,为七宫十二调之一。
2.流行于河南和湖北西北部、河北南部的剧种。唱腔由上下句组成,以四弦为主奏乐器,另有月琴、三弦、唢呐等,音乐风格质朴优美,乡土气息浓厚。
《國語辭典》:乐律(樂律)  拼音:yuè lǜ
乐调及律吕。代指音乐。如:「他精通乐律。」也称为「音律」。
《國語辭典》:道曲  拼音:dào qǔ
唐代宫廷音乐中,与道教典礼或与道教内容有关的乐曲。如〈霓裳羽衣曲〉就是采取道曲音乐的一种法曲。也称为「道调」。
《漢語大詞典》:三犯
(1).三度触犯。南齐书·天文志下:“﹝ 永明 五年五月﹞庚子,太白三犯毕左股第一星西南一尺。”
(2).三度犯法。新唐书·食货志四:“ 大中 初,盐铁转运使 裴休 著条约:私鬻三犯皆三百斤,乃论死。”元史·太宗纪:“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论死。”
(3).词曲中犯调的一种。一首词曲中宫调或句法犯三调者谓之三犯,如《三犯渡江云》。 宋 张炎 词源·原序:“ 美成 诸人又復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为之,其曲遂繁。”参见“ 犯调 ”。
《國語辭典》:犯调(犯調)  拼音:fàn diào
词曲在歌唱时,假借别调作腔,称为「犯调」。可分为二种:一、犯别调的音律,如姜夔的凄凉犯。二、犯别调的句子,如刘过的四犯剪梅花。
《国语辞典》:宫谱(宫谱)  拼音:gōng pǔ
按宫调系统分类的乐谱集。清代起,其涵义已不拘于宫调,义在按音域分类,把若干适合移至同一调上歌唱的曲调作为一类,以便编剧填词、创腔使用。
《国语辞典》:角调(角调)  拼音:jué diào
词曲宫调名。
《漢語大詞典》:黄钟宫(黄鐘宫)
亦作“黄鐘宫”。 宫调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二:“正宫、高宫、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为七宫。”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凉州曲:“《唐史》又云:‘其声在本宫调。今 凉州 见於世者凡七宫曲,曰黄钟宫、道调宫、无射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高宫。不知 西凉 所献何宫也。’” 清 凌廷堪 燕乐考原·宫声七调:“无射宫今为黄鐘宫,用凡字者,今琵琶之凡字调也。”
《漢語大詞典》:宫吕
宫调与律吕。泛指音调声律。 明 谢应芳 《听雨》诗:“雨声书声杂蛙鼓,蚓歌似亦谐宫吕。”
《國語辭典》:道调(道調)  拼音:dào diào
1.乐曲名。为唐代的宫廷音乐,与道教典礼或内容有关的乐曲。也称为「道曲」。
2.唐代燕乐二十八调中,七宫的一种。也称为「道调宫」。
《國語辭典》:清商乐(清商樂)  拼音:qīng shāng yuè
乐曲名。中国东晋南北朝间(西元370~589),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伎乐的总称,亦名清商曲,隋唐时简称为「清乐」。主要用于官宦、巨贾宴饮、娱乐等场合,也用于宫廷元旦朝会、宴飨、祀神等活动。本汉魏以来中原旧调,因晋室播迁,流于江左。北魏南征,收采其音乐、伎人及江南吴歌、西曲等,总称为「清商乐」。也称为〈清商〉、〈清乐〉。
《漢語大詞典》:四犯
古代乐曲转调的名称。曲调中宫调犯四调者谓之四犯。 唐 人以为犯有正、旁、偏、侧四种,即宫犯宫为正犯,宫犯商为旁犯,宫犯角为偏犯,宫犯羽为侧犯。其实宫调可犯商、角、羽诸调,而十二宫之间则不容相犯。 宋 姜夔 《凄凉犯》词序:“凡曲言犯者,谓以宫犯商、商犯宫之类。如:道调宫‘上’字住,双调亦‘上’字住,所住字同,故道调曲中犯双调,或于双调曲中犯道调,其他準此。 唐 人乐书云:‘犯有正、旁、偏、侧。宫犯宫为正,宫犯商为旁,宫犯角为偏,宫犯羽为侧。’此説非也。十二宫所住字各不同、不容相犯;十二宫特可犯商、角、羽耳。”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自 宣 政 间, 周美成 、 柳耆卿 辈出,自製乐章,有曰侧犯、尾犯、花犯、玲瓏四犯。” 宋 张炎 词源卷下:“ 崇宁 立大晟府,命 周美成 诸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而 美成 诸人又復增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