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7,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楼阙
合门
凤扆
云殿
门籍
复殿
麒麟殿
东阙
朝门
凉殿
鳌宫
宫楼
仙华
鸿庆宫
咸阳宫
《漢語大詞典》:楼阙(樓闕)
泛指楼阁宫殿。史记·苏秦列传:“前有楼闕轩辕,后有长姣美人。” 唐 陈鸿 《长恨歌传》:“﹝ 方士 ﹞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闕,西厢下有洞户,东嚮,闔其门,署曰‘玉妃太真院’。” 宋 道潜 《次韵姜伯辉朝奉九曲池》:“当时楼闕已桑麻,陈迹何须置齿牙。” 胡汉民 《题孝鲁夫人贺翘华莱茵河画》诗:“百战山河史最夸,几多楼闕水明霞。”
分類:楼阁宫殿
《漢語大詞典》:合门(合門,閤門)
全家;全家族。后汉书·陈蕃传:“﹝ 朱震 ﹞收葬 蕃 尸,匿其子 逸 於 甘陵 界中。事觉繫狱,合门桎梏。”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后人白 喜 谋叛,合门被诛。”魏书·高祖纪上:“一人为恶,殃及合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俄而其家人见室内坐一翁……合门大扰。”
閤門:1.古代宫殿的侧门。 唐 韩愈《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拜疏移閤门,为忠寧自谋?” 沈钦韩 注:“《六典》:‘ 宣政殿 之左曰 东上閤 ,右曰 西上閤 。’《事文类聚》:‘《续通典》:“ 天祐 二年勅: 东上 西上 閤门,制置各别。至于常事,则以 东上 居先。或大忌进名,遂用 西閤 为便。”知常日章奏於 东閤 门进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恚恨:“ 会昌 中, 回 为刑部侍郎, 謩 为御史中丞,尝与次对,官三数人候对於閤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今学士初拜,自 东华门 入,至 左承天门 下马;待詔、院吏自 左承天门 双引至閤门。此亦用 唐 故事也。” 清 唐孙华 《戏咏古事》:“閤门驱出后房空,一事无情事事同。”
(2). 宋 代负责官员朝参、宴饮、礼仪等事宜的机关。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閤职:“閤门,在和 寧门外 ,掌朝参、朝贺、上殿、到班、上官等仪范。有知閤、簿书、宣赞及閤门祗候、寄班等官。”一本作“阁门”。 宋 陈亮 《与徐彦才大谏书》:“伏见朝廷繇一閤门之官而迁一执政,公论沸腾。” 清 吴伟业 《吾谷行》:“便殿含毫题詔溼,閤门走马报花开。”
(3).指閤门使。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百官入殿门,閤门輒促之曰:‘那行。’”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刘贡父谑王汾:“ 王 使人询之閤门,乃是有旨。”参见“ 閤门使 ”。
《漢語大詞典》:凤扆(鳳扆)
(1).皇帝宫殿上绘有凤凰图饰的屏风。置于户牖之间。亦指帝座。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扬龙旂以饗帝,御凤扆以承天。”《乐府诗集·燕射歌辞·群臣酒行歌》:“拜恩瞻凤扆,倾耳听《云》《韶》。” 唐 王维 《奉和圣制登降圣观应制》:“凤扆朝碧落,龙图耀金镜。” 赵殿成 笺注:“ 孔安国 尚书传:扆,屏风。画为斧文,置户牖间,谓之凤扆者,当是画凤于扆上也。”
(2).借指朝廷和皇帝。 唐 钱起 《裴仆射东亭》诗:“凤扆任匡济,云溪难退还。” 南唐 李中 《献张拾遗》诗:“金殿日开亲凤扆,古幈时展看渔磯。”
《漢語大詞典》:云殿(雲殿)
(1).高大的宫殿楼阁。艺文类聚卷四九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时乃高闢雪宫,广开云殿,秋牕春户,冬燠夏清。”
(2).为云雾缭绕的居室。 唐 胡曾 《咏史诗·四皓庙》:“四皓忘机饮碧松,石巖云殿隐高踪。”
《國語辭典》:门籍(門籍)  拼音:mén jí
1.古时宫门的册籍,籍中有名者方许出入。《汉书。卷五二。窦婴传》:「太后除婴门籍,不得朝请。」
2.家世。《文选。任昉。为褚咨议蓁让代兄袭封表》:「臣门籍勋荫,光锡土宇。」
《漢語大詞典》:复殿(複殿)
双层椽笮结构的宫殿。復,通“ 复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八·昭夏乐》:“閟宫黝黝,復殿微微。”详“ 復庙 ”。
重迭的宫殿。 南朝 齐 谢朓 《落日同何仪曹煦》诗:“参差复殿影,氛氲綺罗杂。” 唐 王涯 《宫词》之十二:“鸦飞深在禁城墙,多绕重楼复殿傍。”
《漢語大詞典》:复庙(複廟)
古代称采用双层屋椽、双层屋笮等结构来建造的宗庙为复庙。復,通“ 复 ”。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復庙、重檐……天子之庙饰也。” 郑玄 注:“復庙,重屋也。”《后汉书·祭祀志中》“明堂” 刘昭 注引 汉 张衡 《东京赋》:“復庙重屋,八达九房。”《周礼·考工记·匠人》“重屋” 清 孙诒让 正义:“凡复屋,栋、笮等皆於一层屋之上重絫合并为之,重屋则上下两层屋各自为栋、笮等,不相合并,二制迥异,古明堂宗庙盖皆有重屋……《明堂位》之復庙,即复屋;重檐,乃是重屋。故文选·张衡〈东京赋〉云‘复庙重屋’即用《明堂位》文,而以重檐为重屋。 薛综 注云:‘重屋,重栋也。’ 桓谭 新论亦云:‘商加重檐四阿。’明此经重屋,当彼重檐矣, 郑 《明堂位》注释‘復庙’为‘重屋’者,盖仍指复笮言之。”参见“ 復格 ”。
古代称具有双重椽、栋、轩版、垂檐等建筑结构的庙堂。 汉 张衡 《东京赋》:“复庙重屋,八达九房。” 薛综 注:“复庙,重覆也。重屋,重栋也。” 李善 注:“《礼记》曰:‘复庙、重檐、达乡,谓天子庙饰也。’”《周礼·考工记·匠人》“ 殷 人重屋” 清 孙诒让 正义:“《明堂位》言复庙重檐为天子庙制……复庙即复屋,重檐乃是重屋。”参见“ 复屋 ”。
《漢語大詞典》:麒麟殿
汉 代宫殿名。汉书·佞幸传·董贤:“后上置酒 麒麟殿 , 贤 父子亲属宴饮。”亦省称“ 麒麟 ”。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 朱鸟 , 龙兴 、 含章 。” 李善 注:“ 汉 宫闕名,有 麒麟殿 、 朱鸟殿 。”
《漢語大詞典》:东阙(東闕)
(1).宫殿东门前的望楼。史记·高祖本纪:“ 萧丞相 营作 未央宫 ,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汉书·宣帝纪:“﹝ 五凤 ﹞三年辛丑,鸞凤又集 长乐宫 东闕中树上。”
(2).东边的宫阙。代指朝廷。 唐 李贺 《秋凉诗寄正字十二兄》:“青袍度白马,草简奏东闕。” 宋 杨万里 《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青泥》诗:“东闕催人赴赤墀,北风拦我泊 青泥 。”
《漢語大詞典》:朝门(朝門)
(1).古代专指天子宫殿中的应门。因由此门入正朝,故称。尔雅·释宫“正门谓之应门” 清 郝懿行 义疏:“正门者,正犹中也。言应门居内外之中,明皋门为外门,路门为内门也。知应门为朝门者,以君每日视朝在应门内、路门外,其地为正朝,故《匠人》注:应门谓朝门也。”
(2).泛指进入朝堂之门。《封神演义》第二四回:“ 子牙 至朝门下马。 文王 陞殿, 子牙 朝贺毕。”《东周列国志》第六回:“有 郑 使 潁考叔 在朝门外,賫本国书求见,纳还俘获。” 清 李清 《三垣笔记附识》上:“或奏圣驾御殿,例闭朝门,诸臣不得入。”
(3).房屋构成部分名。 郭沫若 《三诗人之死》:“ 日本 房屋的玄关就像我们说的‘朝门’( 江苏 人称为门槽),大概的结构是前后两道门的进口中间的一个过道,横不过一丈,纵不过五尺。”《新华日报》1941.7.7:“她所赁居的本是一座农家院子的一部分,山羊母子就被养在那朝门里。”
《漢語大詞典》:凉殿(涼殿)
(1).可以取凉的殿堂。《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十六》:“窈窕 瑶臺 女,冶游戏凉殿。” 南朝 宋 鲍照 《侍宴覆舟山》诗之一:“游轩越丹居,暉烛集凉殿。”
(2).即 清凉殿 。 唐 代宫殿名。在 洛阳 城南。 唐 李贺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五月》:“回雪舞 凉殿 ,甘露洗空緑。” 姚文燮 注:“ 清凉殿 在 洛阳 南。”
《漢語大詞典》:鳌宫(鼇宫)
亦作“鰲宫”。指禁中宫殿。因宫殿陛石镌刻巨鳌,故名。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孟冬行朝飨礼遇明禋岁行恭谢礼:“听鸣弰,輦路宴罢鰲宫,瞻仰天颜有喜,君恩霈寰宇雍容。”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 江村 姚云文 《艮岳词》《摸鱼儿》)云:‘摩双眼,看尘世,鼇宫又报鲸波浅。’”
《漢語大詞典》:宫楼(宫樓)
宫殿楼宇。 唐 张籍 《寒食内宴》诗之一:“朝光瑞气满宫楼,綵纛鱼龙四面稠。” 唐 张祜 《玉环琵琶》诗:“宫楼一曲琵琶声,满眼云山是去程。” 唐 罗邺 《莺》诗:“晚逢溪雨投红树,晓转宫楼泣旧妆。”
分類:宫殿楼宇
《漢語大詞典》:仙华(仙華)
(1). 南朝 齐 宫殿名。南齐书·东昏侯纪:“后宫遭火之后,更起 仙华 、 神仙 、 玉寿 诸殿……穷极綺丽。”
(2).山名。在今 浙江省 浦江县 。又名 少女峰 。《角山楼增补类腋·金华府·仙华山》:“﹝ 仙华 在﹞ 浦江 。一名 少女峯 。相传 黄帝 少女修真处。”
《漢語大詞典》:鸿庆宫(鴻慶宫)
宋 代宫殿名。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二:“ 大中祥符 七年正月乙卯,詔陞 应天府 为 南京 ,建行宫正殿,以归德为名,以圣祖殿为 鸿庆宫 。” 宋 王明清 《挥麈前录》卷一:“ 政和 二年, 南京 鸿庆宫 道士 孟若蒙 进状言:‘本宫每遇正月初四日为创业之日,修设斋醮,乞置节名,以永崇奉。’”
分類:宫殿殿名
《國語辭典》:咸阳宫(咸陽宮)  拼音:xián yáng gōng
战国时,秦孝公迁都于咸阳城所建的宫室。位于今陕西省长安县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