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出降
投降;归顺。《后汉书·岑彭传》:“﹝ 朱鮪 ﹞乃面缚,与 彭 俱诣 河阳 。帝即解其缚,召见之,復令 彭 夜送 鮪 归城。明旦,悉其众出降,拜 鮪 为平狄将军,封 扶沟侯 。”《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钟会 攻围 汉 乐 二城,遣别将进攻 关口 , 蒋舒 开城出降, 傅僉 格鬭而死。”《新唐书·东夷传·高丽》:“明年正月, 勣 引道次 新城 ……城人缚戍酋出降。” 清 蒋良骐 《东华录》卷二:“ 明 副将标下官 李丰 率兵薙髮出降。”
(1).帝王之女出嫁。因帝王位处至尊,故称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太和公主 出降 回鶻 ,上御 通化门 送之,百僚立班于 章敬寺 门外。”《旧唐书·方伎传·一行》:“ 开元 十年, 永穆公主 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 太平公主 故事。”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公主出降》:“公主出降,亦设仪仗行幕,步障水路。凡亲王公主出则有之。”
(2).指宫女出嫁。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下:“ 魏武帝 宫人有 卢女 者,故将军 阴淑 之妹。七岁入 汉 宫……至 魏明帝 崩,出降为 尹更生 妻。”
(1).帝王之女出嫁。因帝王位处至尊,故称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太和公主 出降 回鶻 ,上御 通化门 送之,百僚立班于 章敬寺 门外。”《旧唐书·方伎传·一行》:“ 开元 十年, 永穆公主 出降,敕有司优厚发遣,依 太平公主 故事。”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公主出降》:“公主出降,亦设仪仗行幕,步障水路。凡亲王公主出则有之。”
(2).指宫女出嫁。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下:“ 魏武帝 宫人有 卢女 者,故将军 阴淑 之妹。七岁入 汉 宫……至 魏明帝 崩,出降为 尹更生 妻。”
《漢語大詞典》:卢女(盧女)
(1).亦称“ 卢姬 ”。相传 三国 魏武帝 时宫女,善鼓琴。《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卢女曲》 宋 郭茂倩 题解:“ 卢女 者, 魏武帝 时宫人也,故将军 阴升 之姊。七岁入 汉 宫,善鼓琴。至 明帝 崩后,出嫁为 尹更生 妻。 梁简文帝 《妾薄命》曰:‘ 卢姬 嫁日晚,非復少年时。’盖伤其嫁迟也。”后以“卢女”泛指善奏乐器的女子。 唐 张子容 《除夜乐城逢孟浩然》诗:“妙曲逢 卢女 ,高才得 孟嘉 。” 唐 皇甫冉 《见诸姬学玉台体》诗:“艷唱召 燕 姬,清弦待 卢女 。”
(2).指 郢州 石城 歌女 莫愁 。旧时诗文中误认为即是 洛阳 的 莫愁 (嫁为 卢 家妇),故称。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 卢女 门前乌桕树, 昭君 村畔木兰舟。”
(3).指 金陵 歌妓 莫愁 。 明 高启 《清明呈馆中诸公》诗:“ 白下 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 墓上迷芳草, 卢女 门前暎落花。”
(4).乐曲名。 唐 王维 《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对坐弹《卢女》,同看舞凤凰。” 唐 徐凝 《乐府新诗》:“一声《卢女》十三弦,早嫁城西好少年。”
(2).指 郢州 石城 歌女 莫愁 。旧时诗文中误认为即是 洛阳 的 莫愁 (嫁为 卢 家妇),故称。 清 吴伟业 《赠荆州守袁大韫玉》诗:“ 卢女 门前乌桕树, 昭君 村畔木兰舟。”
(3).指 金陵 歌妓 莫愁 。 明 高启 《清明呈馆中诸公》诗:“ 白下 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 墓上迷芳草, 卢女 门前暎落花。”
(4).乐曲名。 唐 王维 《奉和杨驸马六郎〈秋夜即事〉》:“对坐弹《卢女》,同看舞凤凰。” 唐 徐凝 《乐府新诗》:“一声《卢女》十三弦,早嫁城西好少年。”
《漢語大詞典》:司籍
(1).管理典籍。《文选·班固〈答宾戏〉》:“ 刘向 司籍,辨章旧闻。” 李善 注引 项岱 曰:“司,主也。籍,书籍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岁借民力,条之於版,《春秋》司籍,即其事也。” 范文澜 注:“《左传·昭公十五年》:‘ 孙伯黶 司 晋 之典籍……’此《春秋》司籍説所本。” 唐 刘知几 《〈史通〉序》:“自惟歷事二主,从宦两京,遍居司籍之曹,久处载言之职。”
(2).管理簿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庶政·育养婴儿》:“后建客堂,两廡各三楹,司籍、出纳、会计之事皆在焉。”
(3). 唐 代皇宫女官名。属尚仪院,掌四部经籍、笔札几案。 田汉 《谢瑶环》第一场:“天官尚书 梁王 武三思 ,左台殿中侍御史 徐有功 、尚仪院司籍 谢瑶环 同上, 武三思 正与 谢瑶环 争执中。”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
(2).管理簿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庶政·育养婴儿》:“后建客堂,两廡各三楹,司籍、出纳、会计之事皆在焉。”
(3). 唐 代皇宫女官名。属尚仪院,掌四部经籍、笔札几案。 田汉 《谢瑶环》第一场:“天官尚书 梁王 武三思 ,左台殿中侍御史 徐有功 、尚仪院司籍 谢瑶环 同上, 武三思 正与 谢瑶环 争执中。”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
《國語辭典》:答应(答應) 拼音:dā yìng
1.应声回答。《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刘官人打门,他那里便听见?敲了半晌,方才知觉,答应一声:『来了!』起身开了门。」《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儿立起身来答应了一声,方接过了戏单。」
2.对答、应付。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那礼节上便不省的,倘遇著人说起诗词歌赋来,怎生答应。」《水浒传》第一四回:「二者也要教保正知道,恐日后父母官问时,保正也好答应。」
3.允许、同意。《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吴二浪子说:『再赌一场,一统算帐。』大家不答应。」《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逢之趁此机会,又讹了人家一千银子,答应替他想法,包打赢官司。」
4.感应。汉。蔡邕〈伯夷叔齐碑〉:「熹平五年,天下大旱,祷请名山,求获答应。」
5.听候使唤、伺候。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老汉最殷勤,答应在白门,谨遵老母命,持言见大人。」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兀那楼下有聪明伶俐的,著一个上楼去,答应元帅。」《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宁国府及贾赦那宅两处自有人款待,只留三四个小太监答应。」
6.清时宫女有答应之称,位在贵人之下,仅供使令。见《称谓录。卷一○。列宫。常在答应》。
2.对答、应付。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那礼节上便不省的,倘遇著人说起诗词歌赋来,怎生答应。」《水浒传》第一四回:「二者也要教保正知道,恐日后父母官问时,保正也好答应。」
3.允许、同意。《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吴二浪子说:『再赌一场,一统算帐。』大家不答应。」《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逢之趁此机会,又讹了人家一千银子,答应替他想法,包打赢官司。」
4.感应。汉。蔡邕〈伯夷叔齐碑〉:「熹平五年,天下大旱,祷请名山,求获答应。」
5.听候使唤、伺候。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老汉最殷勤,答应在白门,谨遵老母命,持言见大人。」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兀那楼下有聪明伶俐的,著一个上楼去,答应元帅。」《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宁国府及贾赦那宅两处自有人款待,只留三四个小太监答应。」
6.清时宫女有答应之称,位在贵人之下,仅供使令。见《称谓录。卷一○。列宫。常在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