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长孙宪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六
宪。河南洛阳人。官屯田郎中德州刺史。
陈宪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48—725 【介绍】: 唐平阳临汝人,字令将。高宗仪凤中进士。解褐荥阳主簿。历偃师、明堂尉,阌乡令。拜右台殿中侍御史,转库、吏二部员外郎,礼、考功二部郎中,迁给事中、中书舍人。为大理少卿、工部侍郎,均再任。又出历虢州刺史、兖州都督、蒲州刺史。入拜太子右庶子,迁宾客,封岳阳县男。卒。有《中道》《通教》二论、《周易注》、《三传通志》、《内经药类》、《新旧本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1 【介绍】: 唐宋州宁陵人,字元度。擢进士,调河南尉,累进左台监察御史。武周天授中奉诏按来俊臣罪,反为所构,贬潾水令。俊臣死,召为给事中,转中书舍人。坐善张易之,出为渝州刺史。复入为太仆少卿、修国史,兼修文馆学士。官终太子詹事。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1 字元度,宋州宁陵(今河南宁陵)人。弱冠举进士,授河南尉,累迁左台监察御史。武后天授中,奉诏推按来俊臣罪,反为俊臣构陷,贬潾水令。俊臣死,召为给事中,转凤阁舍人。中宗神龙初(705),自吏部侍郎出为渝州刺史。俄复入为太仆少卿,兼修国史,加修文馆学士。睿宗景云初,迁太子詹事,明年卒,赠兖州都督。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刘宪集》3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26首,几全为应制之作。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四
宪。宋州宁陵人。第进士。累除凤阁舍人。神龙初。坐为张易之所引。自吏部侍郎出为渝州刺史。景云初迁太子詹事。卒赠兖州都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0—727 【介绍】: 唐京兆武功人,字廷硕。苏瑰子。幼敏悟强记。武则天时擢进士第。累迁中书舍人。袭封许国公,号“小许公”。玄宗开元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与宋璟同理政事。工文,朝中文件多出其手。与燕国公张说并称为“燕许大手笔”。罢为礼部尚书,卒谥文宪。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0—727 字廷硕。排行五。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弱冠登进士第,授乌程尉,累迁右台监察御史。中宗时,历任给事中、修文馆学士、中书舍人。睿宗时,升任工部侍郎,袭父爵许国公,世称苏许公。玄宗开元四年(716)起为宰相4年,后转礼部尚书,又出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苏颋以工文称,朝廷制诰,多出其手,矞皇典丽,与燕国公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亦工诗,典雅秀赡,唯不及文名之盛。原集已佚,明人辑有《苏廷硕集》2卷。《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入1首。
唐诗汇评
苏颋(670-727),字廷硕,京兆武功(今属陕西)人。弱冠举进士,授乌程尉。神龙中,累迁至给事中,加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景云中,父丧免,起复为工部侍郎,袭爵许国公,转中书侍郎。开元四年,迁紫微侍郎、同平章事。八年,罢为益州长史、剑南道按察使。颋工诗能文,才思敏捷,与燕国公张说均以文章显,时号“燕许大手笔”。有《苏颋集》三十卷,已佚。今《苏许公文集》十一卷乃清苏廷玉所辑。《全唐诗》编诗二卷。
全唐文·卷二百五十
颋字廷硕。宰相瑰子。举进士。拜中书舍人知制诰。景云中袭爵许国公。开元四年迁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八年罢为礼部尚书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开元十五年卒。年五十八。赠尚书右丞。谥曰文宪。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颋)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艺苑卮言》
开元彩笔,无过“燕许”,制册碑颂,春容大章。然比之六朝,明易差胜,而渊藻远却,敷文则衍,征事则狭。许之应制七言,宏丽有色,而他篇不及李峤;燕之岳阳以后,感慨多工,而实际不如始兴。
《唐诗品》
许公天命英标,夙年妙悟,遭时丰豫,大启菁华,凡宴赏览游,靡不应制。虽君臣道合,侪辈同声,足以成其令节,而祥麟威凤,世所罕睹,盛时气候,亦可想见之尔。或曰:绮丽太胜,音节太缓,许公安得而辞焉?予解之曰:诗有六义,颂声独扬,非浑厚不足以庄其体,非藻丽不足以华其节,视之郁积感思之言,其尚异矣。识者谓许公有宫调,其殆此乎?
《诗源辨体》
苏颋七言律,较云卿虽其流畅,而整栗雄伟弗如。至如“宫中下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山光积翠遥疑逼,水态含青近若空”,亦初唐佳句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燕许”并称,燕警敏,许质厚。吾评两公,亦犹庞士元之目顾、陆,一有逸足之用,一任负重之能也。《饯阳将军兼源州都督御史丞》曰:“旗合无邀正,冠危有触邪”,不唯得讽励体,兼两切其职,隐然有陈力就列之义。此真纶綍之才,安得不推为“大手笔”?
《唐诗观澜集》
苏公诗气味深醇,骨力高峻,想其落纸时总不使一直笔,故能字字飞动,而无伤于浑雅。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谢朓,故清俊有馀,偶遇佳题,亦能苍远。唯应制诸篇,词浮于质,自复成章,但为台阁之体。至如桃花温树,讽谏清言,乃亦破端为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5—732 【介绍】: 唐绛州闻喜人,字连城。裴行俭子。历迁太常丞、鸿胪少卿,皆称职。玄宗有事泰山,中书令张说恐诸蕃乘间窃发,议加兵守边。后帝用光庭策,遣使突厥,召其大臣赴行在,边塞晏然。累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黄门侍郎,进侍中,兼吏部尚书、弘文馆学士。卒谥忠宪。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567—733 字连城,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裴行俭之子。母库狄氏甚得武后亲宠。中宗神龙初(705),明经擢第,累迁太常丞。历右率府中郎将、司门郎中、兵部郎中、鸿胪少卿、兵部侍郎等职。玄宗开元十七年(729),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寻改黄门侍郎,拜侍中兼吏部尚书,兼弘文馆学士。二十年加光禄大夫,封正平男。明年卒,赠太师,谥曰忠宪。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张九龄《大唐金紫光禄大夫行侍中兼吏部尚书弘文馆学士赠太师正平忠宪公裴公碑铭并序》。撰有《摇山往则》等典礼著作多卷。《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79—741 【介绍】: 唐睿宗长子。本名成器,避昭成太后谥改。武后以睿宗为帝,宪立为皇太子。武后称制,册为皇孙,与诸王俱出阁。后睿宗即帝位,将建东宫,以宪嫡长而楚王隆基有功社稷,故久不定。宪以“时平则先嫡,国难则先功”,涕泣固让。终开元世,帝宠优渥而宪逊让有加。卒,追谥让皇帝。初,凉州献新曲,宪听之以为曲虽佳,然宫商离乱,恐有播迁之祸。及安史乱起,世人乃识宪能审音。
全唐文·卷九十九
宪。睿宗长子。本名成器。避昭成皇后尊号改焉。初封永平郡王。文明元年立为皇太子。及睿宗降为皇嗣。更册授皇孙。出閤开府置官属。长寿二年改封寿春郡王。复诏入閤。长安中累转左赞善大夫。加银青光禄大夫。中宗立。改封蔡。固辞。唐隆元年进封宋。睿宗践祚。拜左卫大将军。时帝将建储。以宪嫡长。而元宗有大功。意久不定。宪涕泣固辞。帝嘉其让。以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进尚书右仆射兼司徒。改太子宾客。以司徒兼蒲州刺史。进司空。拜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历岐州刺史。开元四年徙封宁。又历泽泾等刺史。兼太常卿。复为太尉。二十九年薨。年六十三。帝以宪实推天下。有高世之行。非大号不称。乃追谥让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9—769 【介绍】: 唐濮州濮阳人,字之巽。杜鹏举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初为朔方判官。安禄山乱起,太子按军平凉,未知所适。鸿渐遣使力劝太子至灵武,又与裴冕等劝太子即帝位,以系中外之望。肃宗立,累迁河西节度使。两京平,又节度荆南。久之,召为尚书右丞、太常卿,充礼仪使,综正泰、建二陵制度。代宗广德二年,以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崔旰据成都,命以宰相往镇抚之。鸿渐性畏怯,畏杀戮,既至,惮旰雄武,礼遇之,反委以政。寻复入辅政,进门下侍郎。卒谥文宪。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9—769 字之巽,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登进士第,累至朔方度支副使。天宝十五载(756)迎肃宗至灵武,劝进皇位,迁兵部郎中,知中书舍人,寻转武部侍郎。累历河西、荆南节度使,太常卿等,封卫国公。代宗广德二年(764)拜相。大历元年(766)兼山南、剑南副元帅等,入川平崔旰之乱,二年表让节制于旰,返京仍知政事。三年兼东都留守,四年十一月卒,谥文宪。生平见元载《故相国杜鸿渐神道碑》,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2句。
全唐文·卷三百六十四
鸿渐字子选。濮州濮阳人。第进士。解褐延王府参军。安思顺表为朔方判官。安禄山乱。从肃宗至灵武。授兵部郎中。累除河西节度使。两京平。徙荆南。封卫国公。广德二年以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中书侍郎。以宰相兼成都尹山南西道剑南东川副元帅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入朝进门下侍郎。大历四年卒。年六十一。赠太尉。谥文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6—796 【介绍】: 唐陇西人,字退翁。少好学,志行修洁,不求闻达。代宗宝应中,有司议山陵制度,时西蕃入边,天下饥馑,憬褐衣上疏,请遵俭制,时人称之。多学问、有辞辩,德宗时奏对称旨,拜给事中。贞元八年,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精于治道,献《审官六议》,倡选贤节俭薄赋宽刑。性清俭,虽为宰辅,居第仆使类贫士大夫,所得俸不立第宅田产。卒谥贞宪。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五
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宝应中以褐衣上疏。试江夏尉。累拜给事中。贞元四年迁尚书左丞。八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徙门下侍郎。十二年卒。年六十一。赠太子太傅。谥曰贞宪。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十八
后。琅邪人。祖难得。封郡公。父颜。卫尉卿。代宗时以良家选入宫。为才人。顺宗在藩。帝以才人幼。故赐为王孺人。是生宪宗。顺宗即位。将立后。会病棘而止。宪宗内禅。尊为太上皇后。元和元年。上尊号曰皇太后。崩年五十四。谥庄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8—814 【介绍】: 唐赵郡人,字弘宪。李栖筠子。少好学,能属文,为太常博士,尤精国朝故实。宰臣李泌、窦参推重其才。宪宗立,召为翰林学士,转中书舍人。累官至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封赵国公。吉甫连蹇外迁十余年,详闾里疾苦,患方镇贪恣,乃从容为帝言,使属郡刺史得自为政。德宗姑息藩镇,有终身不易地者,吉甫为相岁余,易三十六镇。暴病卒,赠司空。所论著述甚多,有《六代略》、《元和郡国图》、《国计簿》、《百司举要》等,皆行于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8—814 字弘宪,排行三,赞皇(今属河北)人。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李德裕之父。以荫补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累官至驾部员外郎。德宗贞元八年(792)出为明州长史,转忠、郴、饶三州刺史。宪宗立,征拜考功郎中、知制诰,元和二年(807)擢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次年出为淮南节度使。元和六年复入相。卒谥忠懿。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一生著述甚富,今唯《元和郡县图志》尚残存34卷。《全唐诗》存诗4首,其中3首与武元衡相唱和,语言典雅清丽。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李吉甫(758—814) 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字弘宪。赵郡赞皇县(治今河北赞皇县赞皇镇)人。历官太常博士、中书舍人等职,官至宰相、淮南节度使。他修撰于唐元和年间的《元和郡县图志》,是我国现存最早而又较为完整的一部全国性地方总志,其中对黄鹤楼的始建作了介绍,并明确写出命名的缘由——“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为后代考证黄鹤楼“因山得名”留下了确切的资料。
全唐文·卷五百十二
吉甫字宏宪。赵郡人。御史大夫栖筠子。宪宗朝为翰林学士。转中书舍人知制诰。元和二年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赞皇县侯。徙赵国公。出为淮南节度使。六年复入秉政。九年卒。年五十七。赠司空。谥曰敬宪。改谥忠懿。

人物简介

简介
魏国宪穆公主,唐德宗李适次女。母不详。初封义阳公主,贞元二年(786年)许嫁成德节度使王武俊子王士平。贞元十一年(795年)十月,正式出嫁。贞元十二年(796年)五月廿七,王士平和郭暧因在唐代宗忌辰宴饮,被贬官。之后,义阳公主任性不法,夫妻反目,唐德宗大怒,将义阳公主关在宫中,王士平拘禁在私邸。义阳公主住崇仁坊,王士平住昌化坊。贞元年间,义阳公主去世,追封魏国宪穆公主。王士平在唐宪宗时,举报侄子王承宗暗杀宰相武元衡的阴谋有功(其实是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所为),拜左金吾卫大将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3—816 【介绍】: 唐琅邪人。幼以良家子选入宫为才人。生宪宗。顺宗升储,册为良娣。性仁顺,宫中称其德行。顺宗即位,疾已绵顿,后侍医药不少怠。将立后,以病重未行册礼。宪宗内禅,尊为太上皇后,顺宗晏驾,尊号皇太后。后谨畏,深抑外家,有古后妃风。卒谥庄宪皇后。
史宪诚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9 【介绍】: 唐建康军人,其先出自奚部。三世署魏博将。宪诚始以材勇从军,田弘正攻李师道,令为先锋济河,累拔城栅,以功兼御史中丞。穆宗长庆二年,田布死,宪诚时为中军兵马使,擅总军务,朝命即以节度使授之。文宗大和时,累进秩检校司徒兼侍中,移镇河中,未及出城,为魏博军众所杀。
甄逢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定州无极人,初名宪台。甄济子。幼孤,及长,耕宜城野,自力读书,不谒州县。岁饥,节用以给亲里;大穰,则振其余于乡党贫狭者。逢常以父名不得在国史,欲诣京师自言。宪宗元和中,袁滋表济节行,有诏赠秘书少监。而逢与元稹善,稹移书于史馆修撰韩愈,由是父子俱显名。
李宪 朝代:中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4—829 【介绍】: 唐洮州临潭人。李晟子。性仁孝,喜儒术,以礼法自励。初仕太原府参军醴泉县尉。后累迁至岭南节度使。历有政绩,治民明恕,精律学,详决冤狱活数百人,以此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