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放毒
(1).恣意毒害。后汉书·宦者传·吕强:“ 节 等宦官祐薄,品卑人贱,谗諂媚主,佞邪徼宠,放毒人物,疾妒忠良。”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时 袁术 僭号, 策 以书责而絶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 曹操 放毒东 徐 , 刘表 称乱南 荆 。”
(2).投放毒物或施放毒气。
(3).比喻散布、宣扬有害的言论。 巴金 《随想录·文学的作用》:“我有见书就读的毛病,而且习惯了为消遣而读各种各样的书,各种人物,各种思想在我的脑子里打架,大家放毒,彼此消毒。”
《漢語大詞典》:吹腾(吹騰)
吹嘘,夸大宣扬。 老舍 《赵子曰》第十四:“先别吹腾……那顶纱帽不可高眼!” 老舍 《断魂枪》:“他们到处为 沙老师 吹腾,一来是愿意使人知道他们的武艺有真传授,受过高人的指教;二来是为激动 沙老师 。”
《漢語大詞典》:宣飏(宣颺)
宣扬,广泛传布。
《漢語大詞典》:扇耀
宣扬,炫耀。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七章第一节:“即微论大节,其私德已不足表率流俗矣,而皆窃附 程 、 朱 、 陆 、 王 ,以一代儒宗相扇耀,天下莫或非之。”
分類:宣扬炫耀
《漢語大詞典》:驰术(馳術)
宣扬学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并飞辩以驰术,饜禄而餘荣矣。” 唐 逢行珪 《〈鬻子〉序》:“至於此子,颇復留心,寻其立迹之端,探其阐教之旨,岂如寓言迂恢,驰术飞辩者矣。”
分類:宣扬学说
《漢語大詞典》:灵学(靈學)
近代社会出现的、用降神扶乩等迷信活动来宣扬神灵存在的一种反科学的学说。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二》:“试看 中国 的社会里,吃人,劫掠……灵学,一夫多妻,凡有所谓国粹,没一件不与蛮人的文化(?)恰合。”
《漢語大詞典》:讲扬(講揚)
讲说宣扬。《阿惟越致遮经·声闻品》:“覩法不去远,佛之所讲扬,彼法亦不近,是故无所猗。”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二·昙准:“ 庐江 何点 、 彭城 刘繒 ,并到房接足,伸其戒誥,讲扬相继,成其业者二百餘人。”
分類:讲说宣扬
《漢語大詞典》:夸扬(誇揚)
夸耀张扬;赞美宣扬。《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为选中了乘龙佳壻,到处夸扬,今日定要女壻上门亲迎,準备大开筵宴,遍请远近亲邻喫喜酒。” 刘半农 《读〈海上花列传〉》:“用这种笔法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呢?且看作者在例言中自己夸扬的话。”
《國語辭典》:隐恶扬善(隱惡揚善)  拼音:yǐn è yáng shàn
语本《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隐藏他人的过失,宣扬他人的善行。《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也作「掩恶扬善」。
《漢語大詞典》:祝染梦榜(祝染夢榜)
指 祝染 子状元及第故事,宣扬善有善报。《渊鉴类函·食物·粥三》:“昔有姓 祝 名 染 者,尝遇岁饥,施粥以济四方之贫者。后生一子,初赴试, 染 梦一人手持状元榜,竖於门外,上写四字曰:施粥之报。未几,有人报其子状元及第。”
分類:宣扬扬善
《國語辭典》:文艺复兴(文藝復興)  拼音:wén yì fù xīng
十四至十六世纪发源于义大利,有关思想、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文化运动。中古时期欧洲的政教学术,因受日耳曼民族入侵的破坏、基督教会的压抑,致使古代希腊罗马的灿烂文明几乎湮没。西元一四五三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后,希腊学者多避难义大利,讲授古典文化,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发展,自此文学艺术渐及于一般生活及思想,史家以为其时代特徵为人文思想的发扬。
《国语辞典》:摇铃打鼓(摇铃打鼓)  拼音:yáo líng dǎ gǔ
比喻随地声张,四处宣扬,使人尽皆知。《金瓶梅》第六二回:「既是你乔家亲爹主张,兑三百二十两抬了来罢!休要只顾摇铃打鼓的了。」也作「摇旗打鼓」。
《漢語大詞典》:脩荡(脩蕩)
学习宣扬。荀子·解蔽:“察孰非以分是,则谓之篡;多能非以脩荡是,则谓之知。” 梁启雄 释:“人如多能,却不用於修习和宣扬王制,就谓之巧诈。”
分類:学习宣扬
《国语辞典》:敲锣击鼓(敲锣击鼓)  拼音:qiāo luó jí gǔ
1.敲打锣鼓。多用于民间游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十二月》:「自入此月,即有贫者三数人为一火,装妇人神鬼,敲锣击鼓,巡门乞钱,俗呼为打夜胡,亦驱祟之道也。」也作「敲锣打鼓」。
2.形容大肆宣扬。如:「这么一点小事,又何必敲锣击鼓,弄得人尽皆知。」也作「敲锣打鼓」。
《国语辞典》:掩恶溢美(掩恶溢美)  拼音:yǎn è yì měi
隐藏某人的过失,过分宣扬其优点。元。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张魏公三战本末略》:「野史各有私,好恶固难尽信,若志状则全是本家子孙、门人掩恶溢美之辞,又可尽信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