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慎审(慎審)
仔细审察。 清 唐甄 潜书·审知:“善乎子之能慎审也,知人者用人,自知者用於人。”
《漢語大詞典》:闵察(閔察)
怜悯审察。 宋 苏轼 《再乞郡札子》:“臣既未能补报万一,而使浮议上及圣明,死有餘罪矣。伏乞痛赐閔察,早除一郡。”
分類:怜悯审察
《漢語大詞典》:要察
审察、核查。书·康诰“要囚” 唐 孔颖达 疏:“既用刑法,要察囚情,得其要辞,以断其狱。”
分類:审察核查
《漢語大詞典》:咨详(諮詳)
(1).询问审察。《宋书·武帝纪下》:“主者处案虽多所諮详,若众官命议,宜令明审。”南史·张绪传:“都令史諮详郡县米事, 绪 萧然直视,不以经怀。”
(2).咨呈上详。 清 郝懿行 《宋琐语·德音》:“弟 萨 ,应充行,坐违期不至,依制军法,人身付狱。未及结竟, 棘 诣郡辞:不忍令当一门之苦,乞以身代 萨 ……太守 张岱 疑其不实,以 棘萨 各置一处,语 棘 云:‘已为諮详,听其相代。’”
《漢語大詞典》:纠案(糾案)
亦作“ 纠按 ”。 弹劾审察。后汉书·侯霸传:“﹝ 侯霸 ﹞再迁为执法刺姦,纠案埶位者,无所疑惮。”后汉书·蔡茂传:“时 阴氏 宾客在郡界多犯吏禁, 茂 輒纠案,无所迴避。”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二年:“仍分命使者,纠按守宰之贪者。”
分類:弹劾审察
《漢語大詞典》:熟省
周密地审察。汉书·谷永传:“唯陛下留神,反覆熟省臣言。”
分類:密地审察
《漢語大詞典》:证审(證審)
验证审察。后汉书·皇后纪下·灵帝宋皇后:“陛下曾不证审,遂伏其辜。”
分類:验证审察
《漢語大詞典》:甄察
审察鉴别。《旧唐书·魏玄同传》:“岂直愧彼清通,昧於甄察,亦将竭其庸妄,糅彼棼丝。”
分類:审察鉴别
《漢語大詞典》:断察(斷察)
决断,审察。后汉书·酷吏传·王吉:“晓达政事,能断察疑狱,发起姦伏,多出众议。”
分類:决断审察
《國語辭典》:察听(察聽)  拼音:chá tīng
察看探听。《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晚来自在堂中睡了,越加留心察听。」《红楼梦》第七一回:「赵姨娘原是好察听这些事的,且素日又与管事的女人们扳厚,互相连络。」
《漢語大詞典》:省慎
小心审察;谨慎反省。 前蜀 杜光庭 《鲜楚臣本命九曜醮词》:“况职务所司,重轻咸繫,恐乖省慎,更结罪尤。”明史·楚王桢传:“尔子疾逝,恐灾不止此,尚省慎以回天意。”
《漢語大詞典》:铨覆(銓覆)
谓选拔、审察人才。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今年銓覆数万人,总知姓字,何处有 丁 士 乎?”
《漢語大詞典》:纠理(糾理)
审察处理。 唐 白居易 《郑覃可给事中制》:“给事中之职……天下冤滞无告者,得与御史纠理之。”
分類:审察
《漢語大詞典》:览试(覽試)
审察考试。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公、卿、司隶、州牧举贤良、方正各一人,遣诣公车,朕将览试焉。”
《漢語大詞典》:鉴悟(鑑悟)
亦作“鉴悟”。 谓精于审察,明白事理。北史·申徽陆通传论:“ 陆通 鉴悟明敏,饰之以温恭。”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无忌 聪明鉴悟,雅有武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