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71,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马快
卿署
营寺
衙庭
仪鸾司
府厅
麟寺
吏科
司天台
市舶司
手历
部帖
医署
廨田
光禄寺
《國語辭典》:马快(馬快)  拼音:mǎ kuài
旧时拘捕犯人的差役。《福惠全书。卷四。莅任部。清号件》:「遇有机密紧事,另差马快星驰回缴。」也称为「马快手」。
《漢語大詞典》:卿署
九卿的官署。后汉书·宦者传序:“改以金璫右貂,兼领卿署之职。”
分類:九卿官署
《漢語大詞典》:营寺(營寺)
指文武官署。后汉书·董卓传:“ 长安 遭 赤眉 之乱,宫室营寺焚灭无餘。”
《漢語大詞典》:衙庭
官署的庭堂。 唐 项斯 《赠金州姚合使君》诗:“官壁题诗尽,衙庭看鹤多。” 宋 王禹偁 《牡丹十六韵》:“池馆邀宾看,衙庭放吏参。”
分類:官署
《漢語大詞典》:仪鸾司(儀鸞司)
宋 代宫廷掌仪礼的官署。管皇帝祠郊庙、出巡、宴会和内廷供帐等事务。 明 初亦设有仪鸾司,职掌则异于 宋 ,不久罢,改置锦衣卫。参阅明史·职官志五。 宋 江休復 《江邻几杂志》卷一:“ 陈执中 馆伴虏使。问随行仪鸞司缘何有此名,不能对。” 明 初亦设有仪鸾司,职掌则异于 宋 ,不久罢,改置锦衣卫。参阅明史·职官志九
《漢語大詞典》:府厅(府廳)
(1).官署的厅堂。《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王观察 便带了 任一郎 ,取了皂靴,火速到府厅回话。”
(2).见“ 府经厅 ”。
分類:官署厅堂
《漢語大詞典》:府经厅(府經廳)
即府经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当时奉了札子,府经厅便来请了他到衙门里去。”亦省称“ 府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后来藩司那边设法调和了,他却才一封咨文到抚臺处,叫把银元局总办 苟道 先行撤差,交府厅看管。”参见“ 府经歷 ”。
《漢語大詞典》:麟寺
古代官署名。宗人府的别称。
《漢語大詞典》:吏科
官署名。 明 清 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和稽察六部百司之事。 明 初属通政司, 清 属都察院。明史·职官志三:“吏科,凡吏部引选,则掌科同至御前请旨。外官领文凭,皆先赴科画字。内外官考察自陈后,则与各科具奏。拾遗纠其不职者。”清史稿·职官志二:“吏科分稽銓衡,註销吏部、 顺天府 文卷。”
《漢語大詞典》:司天台(司天臺)
(1).官署名。掌管观察天象、考定历数等职。历代设置专官,称太史令。 隋 改太史监, 唐 初改为太史局,以后名称屡改,有秘书阁局、浑天监、浑仪监、太史监等名。至 唐 肃宗乾元 元年改为司天台。除占候天象外,并预造来年历颁于天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二
(2).犹天文台。又称观天台。观测天象的建筑。元史·世祖纪七:“太史令 王恂 等言:‘建司天臺於 大都 ,仪象圭表皆铜为之,宜增铜表高至四十尺,则景长而真。’”
《國語辭典》:市舶司  拼音:shì bó sī
职官名。唐置,于广州、泉州、杭州等处与域外各国通商,掌蕃货、海舶、徵榷、贸易之事,犹今之海关。宋元明因袭之,清废。
《漢語大詞典》:手历(手歷)
宋 时官署印发给纳盐亭户的取钱凭证。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二年:“壬戌,詔 浙东 提举监司体访 浙西 提举 薛元鼎 措置印给亭户纳盐手歷式样,将合支本钱尽数称下支给,毋致积压拖欠。”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二年:“先是 元鼎 印给手歷,徧给亭户,令賫歷就称下支钱,至是復令 浙东 行之。”
《漢語大詞典》:部帖
官署发给盐商的运盐执照。又称引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有部帖的盐商,叫做‘根窝’。有根窝的,每盐一引,他要抽银一两,运脚公用。”
《漢語大詞典》:医署(醫署)
古代掌医药的官署。《魏书·世宗纪》:“严敕医署,分师疗治,考其能否,而行赏罚。”
《漢語大詞典》:廨田
即公廨田。 隋 唐 时给各官署的田。所收地租充办公经费。北史·隋纪上:“六月丁卯,詔省、府、州、县皆给廨田,不得兴生,与人争利。”按,隋书·高祖纪下作“公廨田”。
《国语辞典》:光禄寺(光禄寺)  拼音:guāng lù sì
掌理膳食的官署。原称为「官禄勋」,由汉朝郎中令演变而来,统属宫廷宿卫及侍从等。至魏、晋仅存其名,北齐则易名为光禄寺,职责亦变为掌理皇室膳食。自此各代均保留此制,仅辽时曾易名为崇禄寺,金则职属宣徽院。但清朝另有内务府掌责,光禄寺成为外廷职司,为管理祭祀食品的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