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52,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保傅
啬夫
彩服
司事
官户
画稿
粮料
摄官
太医
即用
恤刑
本任
闲官
彩仗
赠典
《國語辭典》:保傅  拼音:bǎo fù
古时人君常拔取优良贤能官员,充任教养子女的人,统称为「保傅」。《战国策。秦策三》:「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
《國語辭典》:啬夫(嗇夫)  拼音:sè fū
1.农夫。《韩非子。说林下》:「此啬夫,公之故人,公奚不休舍?」
2.职官名。秦置为乡官,掌听讼收税等事情,汉有虎圈啬夫等。
3.简朴节用的人。明。张居正〈寿襄王殿下序〉:「我啬夫也,吾告子以啬而已。」
《漢語大詞典》:彩服(綵服)
犹彩衣。指孝养父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两儿游宦,谁娱彩服於堂前?” 清 周亮工 《延医不得寄舍弟靖公》诗:“乱里弓衣怜幼弟,危途彩服媿双亲。”参见“ 彩衣 ”。
(1).彩色服色。亦借指穿彩服的官员。 唐 杜甫 《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棣华晴雨好,綵服暮春宜。” 仇兆鳌 注:“棣华比其弟,綵服兼诸公。” 唐 杜甫 《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綵服,有职者之服。” 明 刘基 《南陵崔氏思梅诗》:“昔来梅花下,綵服辉清尊。”
(2).犹彩衣。谓彩衣以娱亲。 唐 杜甫 《入奏行》:“绣衣春当霄汉立,綵服日向庭闈趋。” 仇兆鳌 注:“ 老莱子 綵服以娱亲。” 宋 司马光 《送苏屯田寀知单州》诗:“綵服当年戏,驪驹此日荣。”参见“ 綵衣娱亲 ”。
《漢語大詞典》:彩衣(綵衣)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 楚 老莱子 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著五色斑斕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宋 王禹偁 《谢宣旨令次男西京侍疾表》:“此盖陛下义敦天性,恩厚孝思,念黄髮之衰羸,俾彩衣而侍养。”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红楼梦第五四回:“婆子们抱着几个软包--因不及抬箱,料着 贾母 爱听的三五齣戏的彩衣包了来。”
(1).五彩衣服。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下:“忽有綵衣小儿自外入,顷刻至数百人,结束如一,阶墀尽满。”
(2).谓孝养父母。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早孤,事太夫人弥孝,熙熙愉愉,承颜侍膳,虽隆云路之望,终确綵衣之恋。” 宋 沈遘 《五言送徐同年谔出京》:“还家昼锦乐,拜寿綵衣荣。” 明 何景明 《三山春宴图歌》:“綵衣归来奉翁母,愿言寿比三山久。” 清 冯桂芬 《顾蓉庄年丈七十双寿序》:“君此行也,躬綵衣,捧瑶斝,象服绣葆,蹌躋一庭。”参见“ 綵衣娱亲 ”。
《國語辭典》:䌽衣娱亲(綵衣娛親)  拼音:cǎi yī yú qīn
老萊子性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彩衣,作嬰兒嬉戲的樣子逗父母高興。後用以比喻孝養父母。參見「戲綵娛親」條。
《國語辭典》:司事  拼音:sī shì
1.职官名。掌理营造或农事。
2.会馆、公所中管理帐目杂务的人。
《漢語大詞典》:官户
(1).犯罪者及其家属没入官府服役,并编入特殊户籍,称官户。隋书·麦铁杖传:“ 陈 太建 中,﹝ 麦铁杖 ﹞结聚为羣盗, 广州 刺史 欧阳頠 俘之以献,没为官户,配执御伞。”唐律疏义·名例·官户部曲:“官户隶属司农,州县元无户贯。”
(2). 金 代为官奴婢的一种,身分较 唐 代官户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金 朝官奴婢中,原为平民籍没入官的,隶属宫籍,称监户。原为奴婢入官府的,隶太府监,称官户。”
(3).官员的家属及后裔。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童贯 平 方 寇时,受富民献遗。文臣曰‘上书可采’,武臣曰‘军前有劳’,并补官,仍许磨勘,封赠为官户。”宋史·高宗纪八:“﹝秋﹞辛亥,詔诸州守贰考各县丁籍,依年格收除;民间市物,官户、势家与编氓均科。”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官员家属和他们的后代,都叫官户。形势户和官户享有免役特权。”
《國語辭典》:画稿(畫稿)  拼音:huà gǎo
1.图画的底稿或稿本。如:「他定期把画稿送往杂志社印刷发表。」
2.旧时官员在公文稿上签字表示认可。清。龚自珍〈在礼曹日与堂上官论事书〉:「又颁堂谕一通,不在内廷行走之尚书侍郎,日日入署,无须在宫门画稿,如此则堂事肃矣。」
《漢語大詞典》:粮料(糧料)
唐宋 官员的廪禄给养。料,俸禄以外的另加物品。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请量閒剧留官吏於仓场,勾当要害守捉;少置人数,优恤粮料,严加把捉。”
《漢語大詞典》:摄官(攝官)
(1).任职的谦词。表示暂时代理。左传·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杨伯峻 注:“摄,代也。承乏亦谦词,表示某事由於缺乏人手,只能由自己承当。此固当时辞令。” 晋 潘岳 《〈秋兴赋〉序》:“僕,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摄官承乏,猥厕朝列。” 南朝 梁 范云 《古意赠王中书》:“摄官青琐闥,遥望凤皇池。”
(2).暂行代理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员。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道协 周公 ,神交帝 唐 。摄官从事,冕服端章。”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五:“州县官在任考满,即具关申送吏部格式,本道不得差摄官替正官。”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六年:“ 萧顷 与 琪 同为相, 顷 谨密而阴伺 琪 短。久之,有以摄官求仕者, 琪 輒改摄为守, 顷 奏之。” 胡三省 注:“ 欧 《史》曰:‘ 琪 所私吏当得试官, 琪 改试为守,为 顷 所发。’”《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十二年》:“二 广 两荐之士,许试摄官,谓之‘试额’。”
《國語辭典》:太医(太醫)  拼音:tài yī
1.供职于皇室内廷的医生。唐。柳宗元 捕蛇者说:「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2.对一般医生的尊称。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小子太医出身,也不知医死多人,何尝怕人告发。」《红楼梦》第五四回:「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明的人来瞧一瞧。」
《漢語大詞典》:即用
清 代铨选官员有“即用”之制。谓遇缺即可补用。《清会典·吏部六·文选清吏司》“凡选,有即选”原注:“凡奉旨即用之员,不论双单月,遇缺即选。”《清会典事例·吏部十七·满洲铨选》:“又諭昨引见新科进士名单内有点记名者,朕看诸人皆有年纪,人尚可用,著以知县即用。”
《國語辭典》:恤刑  拼音:xù xíng
1.语本《书经。舜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指使用刑罚应慎重审明,不使枉滥。唐。陈子昂 谏用刑书:「臣不敢以微命蔽塞聪明,亦非敢欲陛下顿息刑罚,望在恤刑尔。」
2.在用刑之际,应注意某些可以特别加以体恤的情况。《明史。卷九五。刑法志三》:「成化八年,命司礼太监王高、少监宋文毅两京会审,而各省恤刑之差,亦以是岁而定。」
3.职官名。明、清时设置,由中央派往各地复审囚犯、清理冤狱的官员。《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父逃生救父》:「你爹全亏种义,一向倒也安乐。如今恤刑坐于常熟,解审去了。」
《漢語大詞典》:本任
(1).自己所担任的官职。管子·明法解:“人臣者,处卑贱,奉主令,守本任,治分职,此臣道也。” 尹知章 注:“本任,己所任之官也。”
(2).原任的官职。梁书·简文帝纪:“是岁,丁所生 穆贵嬪 丧,上表陈解,詔还摄本任。”北齐书·清河王岳传:“ 元象 二年,遭母忧去职…… 高祖 深忧之,每日遣人劳勉。寻起復本任。”
(3).现任官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清查之法》:“收者,新收,即上手民欠与本任之经收者也。”
《國語辭典》:閒官  拼音:xián guān
1.职务清閒的官。唐。白居易〈答梦得秋庭独坐见赠〉诗:「应是天教相暖热,一时垂老与閒官。」
2.县丞。宋。苏轼〈司竹监烧苇园因召都巡检柴贻勖左藏以其徒会猎园下〉诗:「岂如闲官走山邑,放旷不与趋朝衙。」
《漢語大詞典》:彩仗(綵仗)
彩饰的仪仗。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杨恭政》:“至三更,有仙乐,彩仗,霓旌,絳节,鸞鹤纷紜,五云来降,入于房中。” 清 洪升 《长生殿·定情》:“恩波自喜从天降,浴罢粧成趋彩仗。” 清 赵翼 《镇江观都天会》诗:“七香亭导八掆舆,彩仗前驱一对对。”
彩饰的仪仗。指古代帝王、官员外出时仪卫人员所持的旗帜、伞、扇、武器等。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綵仗蜺旌遶香阁,下輦登高望 河 洛 。” 明 谢谠《四喜记·催赴春闱》:“亲闈莫恋斑衣舞,帝里须夸綵仗迎。”
《漢語大詞典》:赠典(贈典)
古代朝廷推恩重臣,把官爵授给官员已死父母及祖先的典礼。封(存者称封)赠之制,起于 晋 宋 ,至 唐 始备。所赠官爵品位以及受赠的辈份历代不同,渐后渐优。 唐 元稹 《赠田弘正母郑氏等》:“迺詔有司,深惟赠典。” 元 黄溍 《〈族谱图〉序》:“逮我高祖,乃以子贵,累膺赠典。” 清 方文 《大明湖歌》:“圣朝褒忠务覈实,公膺赠典良非诬。”参阅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宰相赠本生父母官、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封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