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5,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官舍
大计
升堂
磨勘
循吏
诸司
休息
所司
臣下
行春
官职
待罪
差官
废兴
科举
《國語辭典》:官舍  拼音:guān shè
1.官吏办事的场所。《后汉书。卷二七。王良传》:「在位恭俭,妻子不入官舍,布被瓦器。」
2.官吏所住的房舍。《史记。卷九三。卢绾传》:「豨常告归过赵,赵相周昌见豨宾客随之者千馀乘,邯郸官舍皆满。」唐。王维 酬郭给事诗:「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國語辭典》:大计(大計)  拼音:dà jì
1.重大的计画或谋略。《三国志。卷一四。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蒋济》:「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功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郭钦上书见大计,刘毅答诏惊群臣。」
2.每三年对官吏施政的考察。《明史。卷三○七。佞倖列传。顾可学列传》:「朱隆禧者,昆山人。由进士历顺天府丞,坐大计黜。」清。恽敬〈书山东知县事〉:「巡抚、按察使相继迁去,会大计,主者当知县年老,官勒休。」
《國語辭典》:升堂  拼音:shēng táng
1.登上厅堂。《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
2.旧称官吏登公堂审讯案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知县升堂,众人把上项事,说了一遍。」
3.比喻学问技艺已稍入门。《文选。孔融。荐祢衡表》:「初涉艺文,升堂睹奥。」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仲尼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颜氏居八人焉。」
《國語辭典》:升堂拜母  拼音:shēng táng bài mǔ
古时友谊深厚的人,相访时,进入后堂拜候对方母亲,表示结为通家之好。《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國語辭典》:磨勘  拼音:mó kān
1.推求学理。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二○。江右学王门案五。太常王塘南先生时槐》:「塘南之学,八十年磨勘至此,可谓洞彻心境者矣!」
2.古时勘察官吏的成绩。唐。德宗〈磨勘内侍官结阶敕〉:「并结阶累勋阶者,并且当司磨勘,具衔奏来。」
3.明、清科举时,对乡、会试卷,按例须进呈,派翰林院儒臣覆核,检查词句、书法是否符合规定,称为「磨勘」。见明。黄佐《翰林记。卷一一。评驳进呈试录》、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卷一七。礼部磨勘》。
《國語辭典》:循吏  拼音:xún lì
善良守法的官吏。《史记。卷一三○。太吏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唐。张说〈奉和圣制赐崔日知往潞州应制〉诗:「明主徵循吏,何年下凤皇。」
《漢語大詞典》:诸司(諸司)
众官吏;众官署。左传·桓公十三年:“其谓君抚小民以信,训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新唐书·百官志一:“诸司奏大事者,前期三日具状,长官躬署,对仗伏奏,仗下,中书门下涖读。”
《國語辭典》:休息  拼音:xiū xí
1.歇息。《礼记。月令》:「劳农以休息之。」也作「庥息」。
2.休养生息。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序〉:「岂徒世无穷人,民获休息。」《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自此边郡之民,得免抄掠之祸,渐渐休息生聚也。」
3.安息。《淮南子。精神》:「或者生乃徭役也,而死乃休息也。」
《國語辭典》:所司  拼音:suǒ sī
1.主管长官。唐。陈子昂 上蜀川军事:「陛下若以此奏非虚,或可采者,请勒臣付所司对议得失。」
2.经管的事物。《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各明守所司,将观厥后。」《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设官分职,各有所司。」
《漢語大詞典》:臣下
君主制时代的官吏。《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史记·平準书:“自 公孙弘 以春秋之义绳臣下取 汉 相, 张汤 用峻文决理为廷尉,於是见知之法生,而废格沮诽穷治之狱用矣。”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卤簿:“百官从驾,谓之扈从。盖臣下侍从至尊,各供所职,犹僕御扈养以从上,故谓之扈从耳。”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 齐威王 接受 邹忌 的建议,鼓励臣下进谏,不为阿谀奉承的人所蒙蔽。”
《國語辭典》:行春  拼音:xíng chūn
官吏于春日出巡视察。《周书。卷三七。裴文举传》:「邃之往正平也,以廉约自守,每行春省俗,单车而已。」《水浒传》第六六回:「相公亲自行春,务要与民同乐。」
《國語辭典》:官职(官職)  拼音:guān zhí
1.公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臣有臣之威仪,其下畏而爱之,故能守其官职,保族宜家。」
2.官阶。《初刻拍案惊奇》卷五:「那个先见的,于原身官职,加升一级。」
《國語辭典》:待罪  拼音:dài zuì
1.等待处置、等待责罚。《汉书。卷八一。匡张孔马传。匡衡》:「越骑官属与昌弟且谋篡昌,事发觉,衡免冠徒跣待罪。」《汉书。卷七六。赵尹韩张两王传。韩延寿》:「一县莫知所为,令丞、啬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
2.古代官吏常恐不胜其职而获罪,故以此为官吏任职自谦之辞。《史记。卷一○○。季布栾布列传。季布》:「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儒林外史》第八回:「我本无宦情,南昌待罪数年,也不曾做得一些事业。」
《國語辭典》:差官  拼音:chāi guān
官府中的差役。《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巡抚一个差官,同天长县的一个门斗,拿了一角文书来寻。」《荡寇志》第一六回:「那差官少不得要需索好看钱,各项开销。」
《漢語大詞典》:废兴(廢興)
(1).盛衰;兴亡。《孟子·离娄上》:“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汉书·董仲舒传》:“ 孔子 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故治乱废兴在於己。” 清 洪升 《京东杂感》诗:“远望穷高下,孤怀感废兴。” 叶剑英 《八十抒怀》诗:“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2).指官吏的晋升和黜退。周礼·地官·遂大夫:“凡为邑者,以四达戒其功事,而诛赏废兴之。”
《國語辭典》:科举(科舉)  拼音:kē jǔ
隋唐到清代用以考选官吏的制度。隋废九品中正制,改置进士等科;唐科目增至五十馀,故称为「科举」。后宋用帖括,明清用八股试士,亦沿用科举之称。至清光绪三十一年(西元1905)始明令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