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7,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30  31  32  3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报衙
部选
南官
典铨
梦刀
吏课
青绶
赐官
课吏
铨法
远守
叙封
循阶
盗臣
一负
《漢語大詞典》:报衙(報衙)
(1).旧时官吏升堂治事时,官衙鸣鼓以告众,谓“报衙”。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诗:“蹀躞騶先驾,笼铜鼓报衙。”金史·宣宗纪上:“今旦视朝,百官既拜之后,始闻 开封府 报衙声。” 元 方回 《早起》诗:“牕曙书灯暗,閒居免报衙。”
(2).蜜蜂聚集于蜂王周围。 明 高启 《题许澜伯三虫图》诗:“蜜脾未满报衙频,蠹化初成傅粉新。”参见“ 蜂衙 ”。
《國語辭典》:蜂衙  拼音:fēng yá
1.群蜂早晚定时的聚集,如下属参谒长官于衙中,故称为「蜂衙」。宋。李新〈资州邓园〉诗:「蜂衙归去栏干静,江面飞来燕子忙。」元。钱霖〈清江引。梦回昼长帘半捲〉曲:「高歌一壶新酿酒,睡足蜂衙后。」
2.蜂房。元。赵奕玉山与郯九成自姑苏来吴兴僧可传邀余陪游弁山之黄龙洞时有紫霞同席遂分韵得花字〉:「龙居潜石洞,花暖护蜂衙。」
《漢語大詞典》:部选(部選)
清 中央各部考选官吏之谓。《清会典事例·吏部官制·宗人府》:“礼、工二部各添设题缺主事一缺,均作为宗室额缺,不归部选。”
《漢語大詞典》:南官
(1).南方籍的官。元史·世祖纪十一:“ 沙不丁 言:‘ 江南 各省南官多,每省宜用一二人。’帝曰:‘除 陈巖 、 吕师夔 、 管如德 、 范文虎 四人,餘从卿议。’”
(2).南方的官吏。 元 杨维桢 《西湖竹枝歌》:“南官北使须到此, 江 南 西湖 天下无。”
分類:南方官吏
《漢語大詞典》:典铨(典銓)
主持选用官吏。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中:“先公典銓日,﹝ 蔡迨 ﹞以文卷来访。”
《漢語大詞典》:梦刀(夢刀)
晋书·王濬传:“ 濬 夜梦悬三刀於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 濬 惊觉,意甚恶之。主簿 李毅 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 益州 乎?’及贼 张弘 杀 益州 刺史 皇甫晏 ,果迁 濬 为 益州 刺史。”后因以“梦刀”为官吏升迁之典。 唐 玄宗 《过王濬墓》诗:“叹嗟悬剑陇,谁识梦刀祥。” 唐 元稹 《寄赠薛涛》诗:“纷纷辞客多停笔,箇箇公卿欲梦刀。” 宋 王安石 《送赵燮之蜀永康簿》诗:“行追西路聊班草,坐忆南州欲梦刀。他日寄声能向我,应从 锦水 至 江 皋。”
分類:官吏升迁
《漢語大詞典》:吏课(吏課)
对官吏政绩的考核。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於是詔书屡下,劝农桑,责吏课,举贤才。”
《漢語大詞典》:青绶(青綬)
(1).佩系官印的青色丝带。亦借指官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 秦 官,位上卿,银印青綬,掌副丞相。”后汉书·舆服志下:“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綬。” 刘昭 注:“﹝青綬,﹞一号青緺綬。” 唐 刘禹锡 《南海马大夫远示著述兼酬拙诗》:“身在絳纱传六艺,腰悬青綬亚三台。”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银印青綬。” 清 方文 《送杜于皇北上廷试》诗:“旧交强半拖青綬,政府谁当坏白麻。”
(2).借指高级官吏。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卓 兵见 坚 士众甚整,不敢攻城”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 陈郡 太守 胡軫 ……预宣言曰:‘今此行也,要当斩一青綬,乃整齐耳。’”
(3).喻植物藤蔓。 清 谭嗣同 《怪石歌七古》:“石兮石兮何痀僂,女萝纷披带青綬。”
《漢語大詞典》:赐官(賜官)
(1).受天子命能自置官吏以治家邑。《周礼·春官·大宗伯》:“六命赐官。” 郑玄 注:“此王六命之卿。赐官者,使得自置其臣,治家邑如诸侯。”
(2).后世指授以官职。宋史·礼志二四:“若赐官,即赞谢再拜,并归次易其所赐服。”
《漢語大詞典》:课吏(課吏)
考核官吏的政绩。汉书·京房传:“ 房 奏考功课吏法。” 唐 元稹 《授萧祐兵部郎中制》:“课吏陟明,诞若攸职。”《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话説 湖南 抚臺本想借着这回课吏,振作一番,谁知闹来闹去仍旧闹到自己亲戚头上,做声不得。”
《漢語大詞典》:铨法(銓法)
选拔、任用官吏的条例。新唐书·选举志下:“初,銓法简而任重。”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朝廷难以銓法持之,遂授太学録。”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官司文籍散佚,无所稽考,议者以为銓法最为急务。”
《漢語大詞典》:远守(遠守)
任职远方。亦指边远地方的官吏。 唐 韦应物 《送刘评事》诗:“笼禽羡归翼,远守怀交亲。” 唐 刘禹锡 《奉天平令狐相公》诗:“远守宦情薄,故人书信来。”
《漢語大詞典》:叙封(敍封)
封建时代按官吏的官阶和爵位,封其妻、母、祖母、曾祖母。宋史·职官志十:“敍封……其餘升朝官已上遇恩,并母封县太君;妻,县君。杂五品官至三任与敍封,官当敍封者不復论阶爵。”
《國語辭典》:循阶(循階)  拼音:xún jiē
按照阶级和资格,顺序晋升。《南史。卷七十一。儒林传。伏曼容传》:「𣈶自以名辈素在远前,为吏俱称廉白,远累见擢,𣈶循阶而已,意望不满,多托疾居家。」
《漢語大詞典》:盗臣(盜臣)
(1).谓盗窃府库财物的官吏。《礼记·大学》:“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寧有盗臣。” 郑玄 注:“国家利义不利财。盗臣损财耳,聚敛之臣乃损义。”新唐书·食货志一:“盗臣诚可恶,然一人之害尔。聚敛之臣用,则经常之法坏,而天下不胜其弊矣。”
(2).叛臣;簒夺之臣。 唐 权德舆 《故司徒兼侍中赠太傅马公行状》:“﹝ 建中 四年﹞冬十月,盗臣窃发,鑾輅狩于近郊。”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一:“ 昭宗 亲兵既尽, 朱温 羽翼已就, 行密 辈崎嶇於一邦,初务养练,不能遽成,此内外俱轻,盗臣得志之患也。”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子家羁》:“ 鲁 有盗臣,擅国自恣。 昭公 寡谋,躁以失位。”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今之称诗坛渠率者,日暮途穷, 东山 再出,曲学阿世,迎合时宰,不惜为盗臣民贼之功狗。”
(3).盗名欺世的官吏。 明 王廷相 慎言·保傅:“威福劫民,是曰权臣;德惠媚民,是曰盗臣。”
《漢語大詞典》:一负(一負)
北齐 时规定官吏犯罪,鞭杖十下为一负。 隋 时规定九品以上犯罪可以赎铜,每一斤为一负。隋书·刑法志:“在官犯罪,鞭杖十为一负。”隋书·刑法志:“其品第九已上犯者,听赎。应赎者,皆以铜代绢,赎铜一斤为一负,负十为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