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77,分23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何必见安道(又作:问安道 ...)
全倚谢家安
冰山安在
一枝谁寄长安
不然灰
幼安漂泊(又作:辽东管幼安)
出山小草
东山起
出门望长安(又作:日下长安近 ...)
长安尘
长安道,马无草
长安道上骑驴
看取长安花夹道(又作:长安得意)
秋风渭水,落叶长安(又作:长安乱叶)
长安西笑
典故
一棹剡溪
  
乘兴棹
 
乘兴王猷
 
乘兴船
 
何必见安道
 
剡中情味
 
剡中舟
 
剡川游
 
剡曲船
 
剡棹
 
剡溪乘兴
 
剡溪寻
 
剡溪棹
 
剡溪游
  
剡溪舟
  
剡溪游
 
剡溪雪
 
剡溪风雪
 
剡舟夜雪
 
向剡溪
 
问安道
 
回舟尽兴
  
回船剡溪
 
回雪访
 
子猷棹船回
 
子猷清兴
 
子猷狂
 
子猷船
 
子猷访
 
子猷访戴
 
寻安道
  
寻戴客
 
寻访剡溪人
 
山阴一叶舟
 
山阴回棹
  
山阴月
 
山阴归船
 
山阴溪船
  
山阴舟
 
山阴船
 
山阴访
 
山阴访戴
  
山阴道回
 
山阴雪
 
山阴雪夜船
 
徽之问寂寥
 
徽之棹
 
思安道
 
忆山阴
  
忆戴船
  
扁舟兴尽归
 
扁舟雪夜
 
泛山阴月
 
泛舟思戴
 
王子雪舟
 
王寻戴
 
王猷船过剡溪
 
短棹乘兴
 
兴比乘舟访
 
兴尽
 
兴尽回酒船
 
兴尽归舟
 
叶棹相寻
 
见安道
 
觅戴逵
 
访安道
  
访戴舟
 
访雪舟
 
越水泛舟
  
阻扁舟
 
雪下船
 
雪中棹
 
雪夜访
 
雪溪小棹
 
雪舟访
 
雪访相访

相关人物
戴逵(字安道)
 
王徽之(字子猷)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60~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艺文类聚》卷二〈天部下·雪〉~22~
《语林》曰:王子猷居山阴,大雪夜,眠觉,开室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徬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溪,即便夜乘轻就戴。经宿方至,既造门,不前便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简释

访戴:喻指访友或行事洒脱。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马与间正字对雪见赠》:“访戴昔未偶,寻嵇此相得。”


例句

兴掩寻安道,词胜命仲宣。 刘禹锡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

兴比乘舟访,恩怀倒屣亲。 司空曙 送高胜重谒曹王

羸病懒寻戴,田园方咏陶。 司空曙 闲园书事招畅当

正遂攀稽愿,翻追访戴欢。 吴融 和诸学士秋夕禁直偶雪

高于剡溪雪,一棹到门回。 吴融 山居喜友人相访

席上招贤急,山阴对雪频。 严维 题鲍行军小阁

其那知音不相见,剡溪乘兴为君来。 姚合 咏雪

已别剡溪逢雪去,雪山修道与师同。 戴叔伦 答崔法曹赋四雪

此时明径无行迹,唯望徽之问寂寥。 方干 叙雪寄喻凫(又)

吟阑馀兴逸,还忆剡溪船。 李咸用 雪十二韵

预约延枚酒,虚乘访戴船。 李商隐 忆雪

乘兴嫌太迟,焚却子猷船。 李白 寄韦南陵水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书笑有此赠

挂席拾海月,乘风下长川。多洁新丰醁,满载剡溪船。中途不遇人,直到尔门前。 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李白 望月有怀

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李白 东鲁门泛舟二首之二

兴从剡溪起,思绕梁园发。 李白 淮海淮雪赠傅霭

虽然剡溪兴,不异山阴时。 李白 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徵君

昨夜吴中雪,子猷佳兴发。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访戴昔未偶,寻嵇此相得。 李白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李白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之一

兴来空忆戴,不似剡溪时。 李端 冬夜寄韩弇

独望徽之棹,青山在雪中。 李端 旅舍对雪赠考功王员外

戴家溪北住,雪后去相寻。 李端 云阳观寄袁稠

怀哉梁苑客,思作剡溪游。 李群玉 腊夜雪霁月彩交光开阁临轩竟睡不得命家仆吹笙数曲独引一壶奉寄江陵副使杜中丞

何人山雪夜,相访不相思。 李频 冬夜山中寻友

看著白蘋芽欲吐,雪舟相访胜闲行。 杜牧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他年雪中棹,阳羡访吾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杜甫 冬日有怀李白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杜甫 卜居

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杜甫 哭李尚书

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 杜甫 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

暂忆江东鲙,兼怀雪下船。 杜甫 夜二首之一

非寻戴安道,似向习家池。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二首之一

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杜甫 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杜甫 题张氏隐居二首之一

应同谷口寻春去,定似山阴带月归。 杨巨源 卢郎中拜陵遇雪蒙见召因寄

却笑山阴乘兴夜,何如今日戴家邻。 武元衡 中春亭雪夜寄西邻韩李二舍人

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 独孤及 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宵

自然堪访戴,无复四愁诗。 皇甫冉 刘方平西斋对雪

闻有招寻兴,随君访戴船。 皇甫冉 和朝郎中扬子玩雪寄山阴严维

思君一相访,残雪似山阴。 皇甫冉 寻戴处士

或在醉中逢夜雪,怀贤应向剡川游。 章八元 归桐庐旧居寄严长史

还拟山阴一乘兴,雪寒难得渡江船。 罗隐 寄崔庆孙

笑杀山阴雪中客,等閒乘兴又须回。 罗隐 送裴饶归会稽

我思剡溪,杉筱萋萋,寤寝无迷。 萧颖士 江有枫一篇十章之八

相思不相访,烟月剡溪深。 许深 和毕员外雪中见寄

思君一相访,残雪似山阴。 许浑 寻戴处士

剡溪一醉十年事,忽忆棹回天未明。 许浑 对雪

入夜花如雪,回舟忆剡溪。 许浑 泛舟寻郁林寺道玄上人遇雨而返因寄

镜中非访戴,剑外欲依刘。 许浑 送林处士自闽中道越由霅抵两川

花前更谢依刘客,雪后空怀访戴人。 许浑 郊居春日有怀府中诸公并柬王兵曹

因过石城先访戴,欲朝金阙暂依刘。 许浑 酬和杜侍御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贾至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之二

更说东溪好,明朝乘兴寻。 钱起 宿远上人兰若

梦里还乡不相见,天涯忆戴复谁传。 钱起 寄永嘉王十二

雁有归乡羽,人无访戴船。 钱起 寄袁州李嘉祐员外

忆戴差过剡,游仙惯入壶。 钱起 山斋读书寄时校书杜叟

忘机贫负米,忆戴出无车。 钱起 罢官后酬元校书见赠

何当更乘兴,林下已苔生。 钱起 赠李十六

他日东流一乘兴,知君为我扫荆扉。 钱起 送褚大落第东归

那能有馀兴,不作剡溪寻。 韦应物 酬秦徵君徐少春府日见寄

踏雪偶因寻戴客,论文还比聚星人。 韦庄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

访戴船回郊外泊,故乡何处望天涯。 韩偓 己巳年正月十二日自沙县抵邵武军将谋抚信之行到才一夕为闽相急脚相召却请赴沙县郊外泊船偶成一篇

高人傥有访,兴尽讵须回。 骆宾王 寓居洛滨对雪忆谢二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高适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今朝欲乘兴,随尔食鲈鱼。 高适 送崔功曹赴越

依刘未是咏,访戴宁忘诸。 齐己 荆渚病中因思匡庐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辈

访戴情弥切,依刘力不胜。 齐己 酬元员外见寄八韵

典故
儿辈平戎
 
全倚谢家安
 
别墅流风
 
喜折屐
 
围棋别墅
 
对棋陪谢傅
 
小儿破贼
 
屐折
 
屐折围棋
 
屐齿折
 
捷音来自寿
 
棋边得失
 
淝水儿曹举兵麾
 
淝水破
 
淮淝似之
 
谢傅棋边
 
齿折屐

相关人物
谢安
 
谢玄

参考典故
棋赌别墅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74~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南朝梁·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曰:「初,符坚南寇,京师大震。谢安无惧色,方命驾出墅,与兄子玄围棋。夜还乃处分,少日皆办。破贼又无喜容。其高量如此。」又引《谢车骑传》曰:「氐贼符坚,倾国大出,众号百万。朝廷遣诸军距之,凡八万。坚进屯寿阳,玄为前锋都督,与从弟琰等选精锐决战。射伤坚,俘获数万计,得伪辇及云母车,宝器山积,锦罽万端,牛、马、胪、骡、驼十万头匹。」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2074~
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以总统功,进拜太保。
《世说新语》中卷上《雅量》
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谢安喜围棋,流传不少下棋的故事,如听到苻坚南忧的消息后,仍镇定地与侄谢玄对棋。与客下棋时,听到前方胜利的战报也不动声色。」

简释

喜折屐:指欣喜。宋苏轼《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二首》之一:“怜君嗜好更迂阔,得我新诗喜折屐。”


例句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杜甫 别房太尉墓(在阆州)

典故
冰山安在


《开元天宝遗事》卷上〈天宝上·依冰山〉
杨国忠权倾天下,四方之士争诣其门。进士张彖者,陕州人也,力学有大名,志气高大,未尝低折于人。人有劝彖令修谒国忠可图显荣,彖曰:「尔辈以谓杨公之势倚靠如泰山,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尔。」后果如其言,时人美张生见几。
典故
一枝传远信
 
一枝寄北人
 
一枝寄相思
 
一枝寄远信
 
一枝春
 
一枝春信
 
一枝春色
 
一枝谁寄长安
 
一枝随驿使
 
不寄梅花
 
到陇梅花
 
剪梅烟驿
 
南枝附春信
 
只赠梅花
 
寄一枝
 
寄寒梅
 
寄折梅
 
寄春
 
寄梅花
 
寄与路遥
 
寒梅传驿信
 
寒梅堪寄
 
寻驿使
 
岭梅传远信
 
庾岭一枝
 
庾梅信断
 
折寒香传语
 
折幽香千里寄
 
折得陇头
 
折梅
 
折梅寄
 
折梅寄我
 
折梅寄江北
 
折花寄
 
故人堪寄
 
故人赠江头春信
 
故人难寄
 
春在手
 
春赠陇头
 
梅寄断魂
 
梅残驿使迟
  
梅花寄寒驿
 
梅花寄远
  
楚驿梅边
 
水驿寄江南梅萼
 
江南信
 
江南信息
 
江南折赠
 
江南春信
 
江南逢梅
 
江南驿使
 
江路梅花
 
花信随驿使
 
万里凭驿使
 
万里赠
 
解道江南句
 
赠春色
 
赠梅花
  
送客逢春
 
逢驿使
 
远寄江南春意
  
陆凯寄梅
 
陆郎封寄
 
陇头人
 
陇头春信
 
陇头春色
 
陇头梅
 
陇驿传梅
 
难随驿使
 
驿使传梅
 
驿使带春
 
驿使梅
 
驿使为伊忙
 
驿传梅信
  
相关人物
范晔
 
陆凯


《太平御览》卷九百七十〈果部七·梅〉~4432~
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范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简释

陇头梅:咏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亦咏梅花。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例句

绣衣屡许携家酝,皂盖能忘折野梅。 杜甫 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柳宗元 早梅

官桥杨柳和愁折,驿路梅花带雪看。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

欲托清香传远信,一枝无计奈愁何。 王初 梅花二首

典故
不然灰
  
寒灰复然
 
寒灰灭
 
寒灰见溺
 
待溺余
 
复燃灰
 
未然灰
  
死灰不然
 
死灰余烟
  
沉灰不然
 
溺复然灰
 
溺死灰
 
灰不然
 
灰土已寒
   
然灰被溺
 
田甲当时气
 
起死灰
 
长孺然灰

相关人物
韩安国


《史记》卷一百八〈韩长孺列传〉~2857~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捍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即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谢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悉见梁使,厚赐之。其后梁王益亲驩。太后、长公主更赐安国可直千馀金。名由此显,结于汉。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汉书》卷五十二〈窦田灌韩列传·韩安国〉~2395~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甲曰:「然即溺之。」居无几,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肉袒谢,安国笑曰:「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简释

灰死:形容失意的心情。唐白居易《送兄弟回雪夜》:“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发。”


例句

坠履忘情后,寒灰更湿时。 刘言史 江陵客舍留别樊尚书

谁知大炉火,还有不然灰。 刘长川 将赴东都上李相公

皇恩若再造,为忆不然灰。 张说 卢巴驿闻张御史张判官欲到不得待留赠之

暮年伤泛梗,累日慰寒灰。 张说 石门别杨六钦望

死灰到底翻腾焰,朽骨随头却长肥。 方干 谢王大夫奏表

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窜逐勿复哀,惭君问寒灰。 李白 赠别郑判官

远山标宿雪,末席本寒灰。 杨汝士 和段相公夏登张仪楼

冶长倦缧绁,韩安叹死灰。 毛明素 与琳法师(贞观十一年。法师幽系。故致诗焉。)

食蕊嫌丛棘,衔泥怯死灰。 沈佺期 同狱者叹狱中无燕

流水翻催泪,寒灰更伴人。 胡皓 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讵知韩长孺,无复重然灰。 袁朗 和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

芳桂君应折,沉灰我不然。 顾况 送韦秀才赴举

灰死韩安国,罗伤翟廷尉。 骆宾王 帝京篇

莫言韩长孺,长作不然灰。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

将期重交态,时慰不然灰。 骆宾王 游兖部逢孔君自卫来欣然相遇若旧

冶长非罪曾缧绁,长孺然灰也经溺。 骆宾王 畴昔篇

小人胡不仁,谗我成死灰。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典故
布襦裙
 
幼安漂泊
 
皂帽辽东客
 
短衣皂帽
 
管宁投老
 
管宁栖辽海
 
管宁皂帽
 
老辽东
  
辽东漂泊
 
辽东管幼安

相关人物
管宁


《三国志》卷十一〈魏书·管宁传〉~354~
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人也。年十六丧父,中表悯其孤贫,咸共赠赗,悉辞不受,称财以送终。长八尺,美须眉。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相友,俱游学于异国,并敬善陈仲弓。天下大乱,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与原及平原王烈等至于辽东。度虚馆以候之。既往见度,乃庐于山谷。时避难者多居郡南,而宁居北,示无迁志,后渐来从之。太祖为司空,辟宁,度子康绝命不宣。中国少安,客人皆还,唯宁晏然若将终焉。黄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荐宁。文帝即位,徵宁,遂将家属浮海还郡,公孙恭送之南郊,加赠服物。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傅子》曰:「宁在辽东,积三十七年乃归。」自宁之东也,度、康、恭前后所资遗,皆受而藏诸。既已西渡,尽封还之。诏以宁为太中大夫,固辞不受。……自黄初至于青龙,徵命相仍,常以八月赐牛酒。诏书问青州刺史程喜:「宁为守节高乎,审老疾顿邪?」喜上言:「宁有族人管贡为州吏,与宁邻比,臣常使经营消息。贡说:『宁常著皂帽、布襦裤、布裙,随时单复,出入闺庭,能自任杖,不须扶持。四时祠祭,辄自力强,改加衣服,著絮巾,故在辽东所有白布单衣,亲荐馔馈,跪拜成礼。宁少而丧母,不识形象,常特加觞,泫然流涕。又居宅离水七八十步,夏时诣水中澡洒手足,窥于园圃。』臣揆宁前后辞让之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简释

辽东帽:指清高,有操守;或喻隐居不仕。宋文天祥《正气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典故
出山小草
 
出山为小草
 
出门无远志
 
呼远志
 
嘲小草
 
嘲远志
 
小草一官
 
小草何如远志
 
小草出山
 
小草成远志
 
小草有远志
 
小草远志
 
山中远志
 
山草旧呼远志
 
惭小草
 
药出为小草

相关人物
谢安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排调〉~803~
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本草》曰:「远志一名棘宛,其叶名小草。」

简释

小草出山:指隐者出仕,或用于自谦。来陆游《初拜再领祠宫之命有感》:“小草出山初已误,断云含雨欲何施。”

典故  
为苍生
 
苍生望
 
谢公起
 
相关人物
谢安


《世说新语》下卷下《排调》
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

简释

东山起:指失势后重新得势、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礼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例句

白屋藩魏主,苍生期谢公。 宋之问 伤王七秘书监

每劳苍生念,不以黄屋尊。 张九龄 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

闻道谢安掩口笑,知君不免为苍生。 李欣 送刘十

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李白 梁园吟

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李白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之二

汉主追韩信,苍生起谢安。 杜甫 宴王使君宅题二首之一

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一作递)呈苏涣侍御

犹有九华知己在,羡君高卧早回头。 杜荀鹤 献钱塘县罗著作判官

东山终为苍生起,南浦虚言白首归。 温庭筠 题裴晋公林亭

毕世唯高卧,无人说是非。 王贞白 忆张处士

既郁苍生望,明时岂陆沉。 蔡希寂 同家兄题渭南王公别业

不遂苍生望,空留封禅文。 钱起 哭常徵君

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绶欺。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不将高卧邀刘主,自吐清谈护汉储。 韦庄 寄从兄遵

苍生谢安石,天子富平侯。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

借问景阳台下客,谢家谁更卧东山。 储嗣宗 春怀寄秣陵知友

天下苍生望不休,东山虽有但时游。 刘禹锡 奉和裴令公夜宴

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 李白 送梁四归东平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

典故
出门望长安
  
日下长安近
 
日易见长安难到
 
日近长安近
 
日远长安远
 
知日近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举头见月
 
举头见长安
 
长安不见
 
长安在日边
  
长安近
 
长安远
 
长安远于日

相关人物
司马昭(晋明帝)


《世说新语》中卷下《夙惠》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例句

长安远于日,山川云间之。 元稹 江陵三梦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刘长卿 清明后登城眺望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岑参 过燕支寄杜位

长安远于日,搔首独徘徊。 崔涂 春日登吴门

长安同日远,不敢咏归欤。 张南史 早春书事奉寄中书李舍人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张说 幽州新岁作

将交洛城雨,稍远长安日。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

长安遥向日,宗伯正乘春。 杜审言 泛舟送郑卿入京

愿枉长安日,光辉照北原。 杜甫 建都十二韵

天归京兆新,日与长安远。 权德舆 惠昭皇太子挽歌词二首

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 王勃 始平晚息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王勃 白下驿钱唐少府

翀天王子去,对日圣君怜。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灞涘长安恒近日,殷正腊月早迎新。 韦元旦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典故
二京尘
  
京尘梦
 
京洛化衣
 
京洛土
  
京洛红尘
 
京洛缁尘
 
京洛衣尘
 
京洛风尘
 
京华多尘土
 
京路尘
 
困尘缁
 
尘起洛阳风
 
帝京尘
 
染缁尘
 
洛城尘
 
洛阳尘
 
洛阳尘土
 
素衣化缁
 
素衣尘
 
素衣尘染
   
衣化客尘
 
西京尘
 
长安尘
 
风尘化客衣


《昭明文选》卷二十四〈诗丙·赠答二·为顾彦先赠妇二首〉~49~
辞家远行游,悠悠三千里。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脩身悼忧苦,感念同怀子。隆思辞心曲,沈欢滞不起。欢沈难克兴,心乱谁为理?愿假归鸿翼,翻飞浙江汜。

例句

我怀京洛游,未厌风尘衣。 孟郊 梦泽中行

楚泪滴章句,京尘染衣裳。 孟郊 张徐州席送岑秀才

始知吴楚水,不及京洛尘。 孟郊 江邑春霖奉赠陈侍御

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孟郊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

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缁尘。 李益 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

衣挥京洛尘,完璞伴归人。 顾况 送友失意南归

典故
长安道,马无草


《全唐诗》卷二百六十五〈长安道〉
长安道,人无衣。马无草,何不归来山中老。
典故
长安道上骑驴


《苏轼诗集》卷十五〈大雪,青州道上,有怀东武园亭,寄交代孔周翰〉
「超然台上雪,城郭山川两奇绝。海风吹碎碧琉璃,时见三山白银阙。盖公堂前雪,绿窗朱户相明灭。堂中美人雪争妍,粲然一笑玉齿颊。就中山堂雪更奇,青松怪石乱琼丝。惟有使君游不归,五更马上愁敛眉。君不是淮西李侍中,夜入蔡州缚取吴元济。又不是襄阳孟浩然,长安道上骑驴吟雪诗。何当闭门饮美酒,无人毁誉河东守。」宋·王十朋注引尧卿曰:孟浩然《途中雪》诗云:「迢递京城道,苍茫岁暮天。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落雁迷沙渚,饥乌噪野田。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又《长安道中雪》诗:「积雪及平皋,饥鹰捉寒兔。」宋·施元之注:「世有《孟浩然连天汉水阔孤客郢城归图》,坐骑驴吟咏之状。」
典故
人间得意
 
得意春风
 
看取长安花夹道
 
趁东风惊马蹄
 
长安得意
 
马蹄尘扑,春风得意


《青箱杂记》卷七~73~
孟郊〈下第〉诗曰:「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又〈再下第〉诗曰:「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其〈后及第〉诗曰:「昔日龌龊不足嗟,今朝旷荡思无涯。青春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大凡进取得失,盖亦常事,而郊器宇不宏,偶一下第,则其情陨获,如伤刀剑,以至下泪。既后登科,则其中充溢,若无所容,一日之间,花即看尽,何其速也?后郊授溧阳尉,竟死焉。
典故
秋风渭水,落叶长安
 
长安乱叶


《全唐诗》卷五百七十二〈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蟾蜍还复团】。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清真集》卷下〈齐天乐·秋思〉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蟹螯初荐。醉倒山翁,但愁斜照歛。
典故
出门西笑
 
大嚼宁须肉
 
大嚼屠门
   
屠门快
 
过屠门嚼
 
长安西笑

相关人物
曹植


《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书中·与吴季重书〉~905~
植白:季重足下。前日虽因常调,得为密坐,虽燕饮弥日,其于别远会稀,犹不尽其劳积也。若夫觞酌凌波于前,箫笳发音于后,足下鹰扬其体,凤叹虎视,谓萧曹不足俦,卫霍不足侔也。左顾右眄,谓若无人,岂非吾子壮志哉!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唐·李善注引《桓子新论》曰:「人闻长安乐,则出门向西而笑;知肉味美,对屠门而大嚼。」

例句

高歌酒市非狂者,大嚼屠门亦偶然。 罗隐 黄鹤驿偶题

肯效屠门嚼,久嫌弋者篡。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

《國語辭典》:乘兴(乘興)  拼音:chéng xìng
趁著兴致好的时候。《晋书。卷八○。王羲之传》:「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邪!」《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忽闻小童之耳,意思甚快,乘兴离榻,觉得体力轻健,与平日无病时节无异。」
《漢語大詞典》:剡溪兴(剡溪興)
指隐居逸游造访故友的兴致。 唐 李白 《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徵君》诗:“虽然 剡溪 兴,不异 山阴 时。”参见“ 剡溪船 ”。
《漢語大詞典》:剡溪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 左思 《招隐诗》。忽忆 戴安道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以“剡溪船”指隐居逸游,造访故友。 唐 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多酤 新丰 醁,满载 剡溪 船。” 元 赵孟俯 《次韵王时观》:“欲説旧游浑似梦,何时重上 剡溪 船。”
《漢語大詞典》:剡溪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 左思 《招隐诗》。忽忆 戴安道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以“剡溪船”指隐居逸游,造访故友。 唐 李白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多酤 新丰 醁,满载 剡溪 船。” 元 赵孟俯 《次韵王时观》:“欲説旧游浑似梦,何时重上 剡溪 船。”
《漢語大詞典》:回舟兴(回舟興)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在 剡溪 的 戴安道 ,即乘小船访之。到门口不进而返。人问其故, 王 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事见《世说新语·任诞》。 唐 李白 《赠崔侍御》诗:“不取回舟兴,而来命驾寻。”
《漢語大詞典》:寻戴(尋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称访友为“寻戴”。 前蜀 韦庄 《新正日商南道中作寄李明府》诗:“踏雪偶因寻 戴 客,论文还比聚星人。”
分類:访友
《漢語大詞典》:山阴夜雪(山陰夜雪)
犹言山阴乘兴。 唐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诗:“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 山阴 夜中雪。” 宋 范成大 《次韵马少伊郁舜举寄示同游石湖诗卷》之七:“瀟洒 王郎 亦胜流,今年何事阻清游?当家风味今如此,孤负 山阴 夜雪舟。”自注:“ 王必大 独不赴二公同游之约。”参见“ 山阴乘兴 ”。
《漢語大詞典》:山阴乘兴(山陰乘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 王徽之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 戴逵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 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以“山阴乘兴”指访友。 唐 罗隐 《寄崔庆孙》:“交情澹薄应长在,俗态流离且勉旃。还拟 山阴 一乘兴,雪寒难得渡江船。”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 山阴 乘兴不须回, 毗耶 问疾难为对。”
分類:访友
《漢語大詞典》:山阴兴(山陰興)
指访友、会友的兴致。 唐 卢纶 《上巳日花楼宴》诗:“徒记 山阴 兴,祓禊乃为荣。”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颇讶 王子猷 ,忽起 山阴 兴。” 宋 黄庭坚 《次韵任道雪中同游东皋之作》:“更有 山阴 兴,能无 秦 復陶。”参见“ 山阴乘兴 ”。
分類:访友兴致
《漢語大詞典》:山阴乘兴(山陰乘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 王徽之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 戴逵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 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以“山阴乘兴”指访友。 唐 罗隐 《寄崔庆孙》:“交情澹薄应长在,俗态流离且勉旃。还拟 山阴 一乘兴,雪寒难得渡江船。”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 山阴 乘兴不须回, 毗耶 问疾难为对。”
分類:访友
《漢語大詞典》:山阴道(山陰道)
用 王徽之 访 戴逵 事,以寄托对友人的怀念或惜别之情。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怀卢十四侍御弟》诗:“烛斜初近见,舟重竟无闻。不识 山阴 道,听鸡更忆君。” 宋 王沂 孙《齐天乐·赠秋厓道人西归》词:“冷烟残水 山阴 道,家家拥门黄叶…… 江 南恨切,问还与何人,共歌新闋?”参见“ 山阴乘兴 ”。
《漢語大詞典》:山阴乘兴(山陰乘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 王徽之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 戴逵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 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以“山阴乘兴”指访友。 唐 罗隐 《寄崔庆孙》:“交情澹薄应长在,俗态流离且勉旃。还拟 山阴 一乘兴,雪寒难得渡江船。”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 山阴 乘兴不须回, 毗耶 问疾难为对。”
分類:访友
《漢語大詞典》:忆戴(憶戴)
比喻想念友人。 唐 钱起 《山斋读书寄时校书杜叟》诗:“忆 戴 差过 剡 游仙惯入壶。” 唐 李端 《宿荐福寺东池有怀故园》诗:“繫舟偏忆 戴 ,炊黍愿期 张 。”参见“ 访戴 ”。
分類:想念友人
《國語辭典》:访戴(訪戴)  拼音:fǎng dài
晋王徽之雪夜乘兴坐小船往剡溪访戴逵的胜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为拜访朋友的代称。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诗:「访戴昔未偶,寻稽此相得。」
分類:访友
《漢語大詞典》:扁舟乘兴(扁舟乘興)
晋 王徽之 居 山阴 ,雪夜念及好友 戴逵 ,即乘小船去 剡溪 访之。经宿方至,至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 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后因以“扁舟乘兴”为访友的典故。 明 高启 《题朱氏梅雪轩》诗:“雪晴花发须相记,我亦扁舟乘兴来。”参见“ 访戴 ”。
《國語辭典》:访戴(訪戴)  拼音:fǎng dài
晋王徽之雪夜乘兴坐小船往剡溪访戴逵的胜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为拜访朋友的代称。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诗:「访戴昔未偶,寻稽此相得。」
分類:访友
《國語辭典》:访戴(訪戴)  拼音:fǎng dài
晋王徽之雪夜乘兴坐小船往剡溪访戴逵的胜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为拜访朋友的代称。唐。李白〈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诗:「访戴昔未偶,寻稽此相得。」
分類:访友
《國語辭典》:返棹  拼音:fǎn zhào
把船开回来。泛指返回。如:「此去经年,不知何时返棹。」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诗曰:‘折梅逢驛使,寄与 陇 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梅花使”为驿使的美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驛长不遇梅花使。”
分類:驿使
《漢語大詞典》:梅驿(梅驛)
驿所的雅称。 宋 范成大 《梦玉人引》词:“从此尊前,便顿然少箇, 江 南羇客。不忍怱怱,少驻船梅驛。” 宋 陆游 《蓦山溪·送伯礼》词:“梅驛外,蓼滩边,只待除书看。”参见“ 梅花使 ”。
分類:雅称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诗曰:‘折梅逢驛使,寄与 陇 头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梅花使”为驿使的美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驛长不遇梅花使。”
分類:驿使
《漢語大詞典》:赠远(贈遠)
赠送东西给远行的人。 元 黄清老 《古诗送王君冕归陕西》之六:“锦囊可赠远,愧非明月珠。” 明 茅孝若 《苏园翁》:“耒耜之餘编草屨,同革舃般坚靭哩,赠远輒相貽。”
《漢語大詞典》:陆凯传情(陸凱傳情)
太平御览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 陆凯 与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诣 长安 与 曄 ,并赠花诗‘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江 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因以“陆凯传情”为咏梅之典。 宋 钱惟演 《柳絮》:“ 陆凯 传情梅暗落, 韩凭 遗恨蝶争飞。”
《漢語大詞典》:驿寄梅花(驛寄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宋 秦观 《踏莎行》词:“驛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漢語大詞典》:驿路梅花(驛路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官桥杨柳和愁摘,驛路梅花带雪看。”
《國語辭典》:寒灰  拼音:hán huī
1.死灰。《三国志。卷二一。魏书。刘廙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2.比喻心死。唐。韦应物 秋夜诗二首之二:「岁晏仰空宇,心事若寒灰。」唐。杜甫 喜达行在所诗三首之一:「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
《國語辭典》:死灰  拼音:sǐ huī
1.冷却不再燃烧的灰烬。比喻人颓丧或枯寂。《庄子。齐物》:「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2.形容颜色的惨白。《淮南子。修务》:「面若死灰,颜色黴墨。」《聊斋志异。卷一。画壁》:「女大惧,面如死灰。」
《國語辭典》:死灰复燃(死灰復燃)  拼音:sǐ huī fù rán
1.已经熄灭的灰烬,又重新燃烧起来。如:「在郊外烤肉后,要确实将火苗熄灭,以免死灰复燃,引发火灾。」
2.比喻已经平息的事情,又重新活动起来。如:「盗版软体消声匿迹一段时间后,最近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分類:死灰复燃
《國語辭典》:死灰复然(死灰復然)  拼音:sǐ huī fù rán
西汉时韩安国犯罪入狱,受到狱卒百般凌辱。安国气愤的说:「已冷的灰烬难道不能重新再燃烧吗?」不久,韩安国被释放,而且又受到朝廷的重用。见《史记。卷一○八。韩长儒传》。后比喻失去权势者再度掌握大权,或受管制停休的事物再度兴盛起来。如:「因为警方取缔而静止的六合彩赌博,近日又死灰复然的在各地风行起来。」也作「死灰复燎」、「死灰复燃」、「馀烬复然」。
《漢語大詞典》:灰死
(1).火灰熄灭。史记·韩长孺列传:“ 蒙 狱吏 田甲 辱 安国 , 安国 曰:‘死灰独不復然乎?’”后因用以为典。 唐 骆宾王 《帝京篇》:“灰死 韩安国 ,罗伤 翟廷尉 。”
(2).火灰熄灭。《庄子·知北游》:“心若死灰。”谓心境枯寂不动。后因以“灰死”形容失意的心情。 唐 白居易 《送兄弟回雪夜》诗:“对雪画残灰,残灯明復灭。灰死如我心,雪白如我髮。”
(3).烧死。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北兵遇之,火起,亦数人灰死。”
(4).谓灰白无人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妇﹞徒跣而归,面色灰死。”
《漢語大詞典》:灰然
(1).死灰复燃。喻死而复生。列子·黄帝:“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灰然有生矣,吾见杜权矣。”
(2).死灰复燃。喻失势者重新得势。《梁书·何敬容传》:“君侯已得瞻望,朝夕出入禁门,醉尉将不敢呵,灰然不无其渐。”参见“ 死灰復然 ”。
《國語辭典》:死灰复然(死灰復然)  拼音:sǐ huī fù rán
西汉时韩安国犯罪入狱,受到狱卒百般凌辱。安国气愤的说:「已冷的灰烬难道不能重新再燃烧吗?」不久,韩安国被释放,而且又受到朝廷的重用。见《史记。卷一○八。韩长儒传》。后比喻失去权势者再度掌握大权,或受管制停休的事物再度兴盛起来。如:「因为警方取缔而静止的六合彩赌博,近日又死灰复然的在各地风行起来。」也作「死灰复燎」、「死灰复燃」、「馀烬复然」。
《國語辭典》:辽东帽(遼東帽)  拼音:liáo dōng mào
三国时魏国人管宁,清贫贤能,魏明帝欲礼聘为官,宁不为所动。居住辽东达二十年之久,常戴一顶黑帽,人称「辽东帽」。见《三国志。卷一一。魏书。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管宁》。后比喻能坚守清高操守的人。宋。文天祥〈正气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漢語大詞典》:东山起(東山起)
同“ 东山再起 ”。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 东山 起。”
《國語辭典》:东山高卧(東山高臥)  拼音:dōng shān gāo wò
晋谢安隐居东山,不肯出仕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后用以比喻隐居不仕。元。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我赶不上庞居士海内沉舟,晋孙登苏门长啸,我可什么谢安石东山高卧。」也作「高卧东山」。
分類:安然隐居
《國語辭典》:东山(東山)  拼音:dōng shān
1.日观峰的别名。参见「日观峰」条。
2.《诗经。豳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东山,周公东征也。」或亦指东征之士既归而述怀之诗。首章二句为:「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漢語大詞典》:东山卧(東山卧)
见“ 东山高卧 ”。
《國語辭典》:东山高卧(東山高臥)  拼音:dōng shān gāo wò
晋谢安隐居东山,不肯出仕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后用以比喻隐居不仕。元。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我赶不上庞居士海内沉舟,晋孙登苏门长啸,我可什么谢安石东山高卧。」也作「高卧东山」。
分類:安然隐居
《漢語大詞典》:对日(對日)
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出处有二:(1)后汉书·黄琬传:“ 建和 元年正月日食……太后詔问所食多少, 琼 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 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 琼 大惊,即以其言应詔,而深奇爱之。”(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晋 明帝 数岁,坐 元帝 膝上,有人从 长安 来……因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 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 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 长安 。’”后因以“对日”为形容幼年聪慧之典。 北周 庾信 《伤王司徒褒》诗:“青衿已对日,童子即论天。” 唐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翀天王子去,对日圣君怜。”
《漢語大詞典》:长安日(長安日)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晋明帝 数岁,坐 元帝 膝上。有人从 长安 来, 元帝 问 洛 下消息,澘然流涕。 明帝 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 异之。明日,集羣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 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 长安 。’”后因以“长安日”指 长安 。 唐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将交 洛城 雨,稍远 长安 日。”
(2).指代君王。 唐 张说 《幽州新岁作》诗:“遥遥西向 长安 日,愿上 南山 寿一杯。”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愿枉 长安 日,光辉照北原。”
分類:君王长安
《漢語大詞典》:京尘(京塵)
见“ 京洛尘 ”。
《漢語大詞典》:京洛尘(京洛塵)
亦作“ 京雒尘 ”。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之一:“ 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后以“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 唐 司空图 《下方》诗:“三十年来往,中间 京洛 尘。”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李先辈长蘅》诗:“锁院文章 京雒 尘,篝灯每共话酸辛。”亦省作“ 京尘 ”。 唐 孟郊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宋 苏轼 《次韵孙巨源见寄五绝》之五:“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 淮 月弄舟人。”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宦海沉身,京尘迷目,名韁利锁难脱。”
《漢語大詞典》:京洛尘(京洛塵)
亦作“ 京雒尘 ”。 晋 陆机 《为顾彦先赠妇》之一:“ 京洛 多风尘,素衣化为緇。”后以“京洛尘”比喻功名利禄等尘俗之事。 唐 司空图 《下方》诗:“三十年来往,中间 京洛 尘。” 清 钱谦益 《客途有怀吴中故人·李先辈长蘅》诗:“锁院文章 京雒 尘,篝灯每共话酸辛。”亦省作“ 京尘 ”。 唐 孟郊 《送陆畅归湖州因凭题故人皎然塔陆羽坟》:“江调难再得,京尘徒满躬。” 宋 苏轼 《次韵孙巨源见寄五绝》之五:“不羡京尘骑马客,羡他 淮 月弄舟人。”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宦海沉身,京尘迷目,名韁利锁难脱。”
《國語辭典》:缁尘(緇塵)  拼音:zī chén
尘污。比喻世俗的污垢。《文选。谢朓。詶王晋安诗》:「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唐。李益 答许五端公马上口号诗:「晚逐旌旗俱白首,少游京洛共缁尘。」
《國語辭典》:落尘(落塵)  拼音:luò chén
1.原子弹或氢弹爆炸,对大气造成污染后,降落至地球表面的放射性物质及被放射线污染的尘埃。往往引起严重的辐射污染。也称为「原子尘」。
2.除雨水外,一般由大气向地面降落之微细粒子,皆称为「落尘」。
《漢語大詞典》:屠门嚼(屠門嚼)
见“ 屠门大嚼 ”。
《國語辭典》:屠门大嚼(屠門大嚼)  拼音:tú mén dà jué
比喻内心喜欢而不能得到,于是只好做出已得之状以自慰。三国魏。曹植 与吴季重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
《國語辭典》:屠门大嚼(屠門大嚼)  拼音:tú mén dà jué
比喻内心喜欢而不能得到,于是只好做出已得之状以自慰。三国魏。曹植 与吴季重书:「过屠门而大嚼,虽不得肉,贵且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