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偃息
(1).谓偃兵息民。《吕氏春秋·顺说》:“説虽未大行, 田赞 可谓能立其方矣。若夫偃息之义,则未之识也。”
(2).敛藏退息。《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愿怡神无事,偃息衡门,任其飞沉,与时抑扬。” 宋 苏舜钦 《又答范资政书》:“阁下前视卿辅之地不欲处,谦让引去,偃息藩镇,以閒放自喜,此正得时止之道也。”
(3).睡卧止息。 宋 司马光 《和君倚藤床十二韵》:“朝讯狱中囚,暮省案前文。虽有八尺牀,初无偃息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儼然而民上也者,偃息在牀,漠若无事,寧知水火狱中,有无数寃魂,伸颈延息,以望拔救耶!”
(4).停止;使停止。 唐 杜甫 《初冬》诗:“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 金世宗 ﹞偃息干戈,修崇学校,议者以为有 汉 文景 风。”《文汇报》1977.10.6:“虽然身体患病,在家休养,但是他那种要为发展祖国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信念并没有偃息。”
(5).平静,安静。 宋 苏轼 《祭魏国韩令公文》:“功成而退,三镇偃息。”
(2).敛藏退息。《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愿怡神无事,偃息衡门,任其飞沉,与时抑扬。” 宋 苏舜钦 《又答范资政书》:“阁下前视卿辅之地不欲处,谦让引去,偃息藩镇,以閒放自喜,此正得时止之道也。”
(3).睡卧止息。 宋 司马光 《和君倚藤床十二韵》:“朝讯狱中囚,暮省案前文。虽有八尺牀,初无偃息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冤狱》:“儼然而民上也者,偃息在牀,漠若无事,寧知水火狱中,有无数寃魂,伸颈延息,以望拔救耶!”
(4).停止;使停止。 唐 杜甫 《初冬》诗:“干戈未偃息,出处遂何心。”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 金世宗 ﹞偃息干戈,修崇学校,议者以为有 汉 文景 风。”《文汇报》1977.10.6:“虽然身体患病,在家休养,但是他那种要为发展祖国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信念并没有偃息。”
(5).平静,安静。 宋 苏轼 《祭魏国韩令公文》:“功成而退,三镇偃息。”
《漢語大詞典》:清宁(清寧)
《國語辭典》:清淡 拼音:qīng dàn
1.恬淡寡欲。《南史。卷三十一。张裕传》:「宋明帝每见绪,辄叹其清淡。」也作「清澹」。
2.安静、清静。《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太夫人并无别症,不过偶感一点风凉,究竟不用吃药,不过略清淡些,暖著一点儿就好了。」
3.淡雅、不浓艳。宋。石延年〈春阴〉诗:「柳色低迷先作暗,水光清淡却生寒。」
4.食物菜肴等含油脂不多。《红楼梦》第五十四回:「我吃些清淡的罢。」《文明小史》第八回:「我正苦在城里的时候,被肥鱼大肉吃腻了肚肠,却来借此清淡几时也好。」
5.不景气、营业数额少。如:「生意清淡」。《文明小史》第三十四回:「再说毓生在济宁州开了这个书铺,总觉生意清淡。」
6.贫瘠、不富足。《儒林外史》第八回:「通政司是个清淡衙门,家兄在那里浮沉著,绝不曾有甚么建白,却是事也不多。」也作「清澹」。
2.安静、清静。《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太夫人并无别症,不过偶感一点风凉,究竟不用吃药,不过略清淡些,暖著一点儿就好了。」
3.淡雅、不浓艳。宋。石延年〈春阴〉诗:「柳色低迷先作暗,水光清淡却生寒。」
4.食物菜肴等含油脂不多。《红楼梦》第五十四回:「我吃些清淡的罢。」《文明小史》第八回:「我正苦在城里的时候,被肥鱼大肉吃腻了肚肠,却来借此清淡几时也好。」
5.不景气、营业数额少。如:「生意清淡」。《文明小史》第三十四回:「再说毓生在济宁州开了这个书铺,总觉生意清淡。」
6.贫瘠、不富足。《儒林外史》第八回:「通政司是个清淡衙门,家兄在那里浮沉著,绝不曾有甚么建白,却是事也不多。」也作「清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