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归心(歸心)  拼音:guī xīn
1.诚心归附。《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大王至,又皆坑之,百姓岂有归心?」汉。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回家的心意。如:「归心似箭」。晋。王赞〈杂诗〉:「朔方动秋草,边马有归心。」
3.安心。《商君书。农战》:「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史记。卷八三。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国敝而祸多,民无所归心。」
《國語辭典》:居心  拼音:jū xīn
存心、处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
《國語辭典》:宽心(寬心)  拼音:kuān xīn
1.解除心中愁闷。唐。杜甫 可惜诗:「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2.放心、安心。《三国演义》第四○回:「主公且宽心。前番一把火,烧了夏侯惇大半人马;今番曹军又来,必教他中这条计。」
《漢語大詞典》:落意
犹安心。 孙犁 《白洋淀纪事·山里的春天》:“刚才我还觉得辛苦你,自己不落意,这样一说,你和我们当家的是一家人。” 梁斌 《播火记》二:“ 涛 他娘看了看 严萍 说:‘正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年岁儿,给我来收拾园子,叫人心里多不落意。’”
分類:安心
《漢語大詞典》:安意
安心;放心。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地传:“今 越 勾践 其已败矣,君王安意, 越 易兼也。”《宋书·臧质传》:“即时春雨已降,四方大众,始就云集,尔但安意攻城莫走。” 宋 苏辙 《乞分别邪正札子》:“至於在外臣子,一以恩意待之,使嫌隙无自而生,爱戴以忘其死。则垂拱无为,安意为善,愈久而愈无患矣。”《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和 戎 之利有五: 戎 与 晋 邻,其地多旷,贱土贵货,我以货易土,可以广地,其利一也;侵掠既息,边民得安意耕种,其利二也。”
分類:安心放心
《國語辭典》:宁心(寧心)  拼音:níng xīn
耐心、安心。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咱这屯营劄寨宁心等,瞋目攒眉侧耳听。」
《漢語大詞典》:安志
(1).苟安之心。国语·晋语四:“君以天子之命服命 重耳 , 重耳 敢有安志,敢不降拜?”
(2).犹安心。礼记·深衣:“下齐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 郑玄 注:“心平志安,行乃正。” 晋 潘尼 《怀退赋》:“ 聃 安志于柱史, 由 抗迹于 嵩箕 。”
《漢語大詞典》:安仁
安心于实行仁道。论语·里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后汉书·张衡传:“吾子性德体道,篤信安仁。”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惟安仁乐道,无所陈请,此为高也。”
《國語辭典》:入定  拼音:rù dìng
佛教用语。指修习禅观时,心念惟安住在一对象上,而馀念不生的境界。《西游记》第二回:「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
《國語辭典》:安宅  拼音:ān zhè
安居。《诗经。小雅。鸿雁》:「虽则劬劳,其究安宅。」《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安宅京室,执鞭珥笔。」
《國語辭典》:万安(萬安)  拼音:wàn ān
1.万全。《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作铜雀台」句下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万安计。」
2.放心。《红楼梦》第五七回:「这不是什么大病,老太太和姨太太只管万安。吃一两剂药就好了。」
分類:安心放心
《國語辭典》:万福(萬福)  拼音:wàn fú
1.全福、多福。《诗经。小雅。蓼萧》:「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文选。陆倕。石阙铭》:「翼百神,褆万福。」
2.旧时妇女裣衽时,多口称万福,后因沿称裣衽之礼为万福。祝人一切吉祥如意、身体健康。也称为「万福」。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未审入秋来眠食何似,伏惟万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只见袅袅娜娜走出房来,道了万福。」
《國語辭典》:定心  拼音:dìng xīn
安心、放心。《文明小史》第二回:「无奈外国人在这里,不定甚么时候有事情,叫我怎么能够定心坐在那里。」
《國語辭典》:安住  拼音:ān zhù
住宿、居住。元。白璞《东墙记。楔子》:「生云:『……敢问公公,有房舍借一间小生借居,待来春赴试。』净云:『足下既要安住,老夫有一小顽,名曰山寿,就托足下教训攻书。』」元。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我此一来专为要见谢金莲而来,不想他嫁了人,哥哥便留我在书房中安住,也没什么兴味。」
分類:安心稳定
《漢語大詞典》:羼提
佛教语。梵语的汉译。为“六度”之一,意为安心忍辱。《法界次第》卷下:“羼提, 秦 言忍辱。内心能安忍外所辱境,故名忍辱。” 清 龚自珍 《发大心文》:“欲修羼提,发心为先。”
《漢語大詞典》:一宅
(1).谓安心于至一之道。庄子·人间世:“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 成玄英 疏:“宅,居处也。处心至一之道,不得已而应之,机感冥会,非预谋也。” 德清 注:“一宅者,谓安心於一,了无二念。”
(2).一处住所。 汉 王充 论衡·辩祟:“使食口十人居一宅之中,不动钁锤,不更居处。” 晋 陶潜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新唐书·辛替否传:“今弃一宅,造一宅,忘前悔,忽后祸。臣窃谓陛下乃憎之,非爱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