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23,分95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守志
守分
坐守
守旧
墨守
守身
退守
守卫
守则
守器
守国
厮守
谢守
守吏
守静
《漢語大詞典》:守志
(1).坚守自己的志向。左传·昭公十三年:“我先君 文公 , 孤季姬 之子也,有宠於 献 。好学而不贰……亡十九年,守志弥篤。”后汉书·逸民传·王霸:“ 王霸 字 儒仲 , 太原 广武 人也,少有清节。及 王莽 篡位,弃冠带,絶交宦……隐居守志,茅屋蓬户。” 唐 张九龄 《上封事书》:“上善则守志而后时,中人则躁求而易操。” 明 高启 《咏隐逸·梁鸿》:“ 伯鸞 古贤人,乃在杵臼间,夫妇共守志,逃名入深山。”
(2).谓女子不改嫁。《敦煌曲子词·凤归云遍》:“徒劳公子肝肠断,谩生心,妾身如松柏。守志强过 曾 女坚贞。”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二折:“小姐,你守志者。我得了官时,便回来也。”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若 鲁 家贫不能聘,孩儿情愿守志终身,决不改适。” 清 恽敬 《姜太孺人墓志铭》:“二十九而寡,贫甚,日不得一食,卒守志不易,抚孤以讫於成人。”
《國語辭典》:守分  拼音:shǒu fèn
安守本分。三国魏。王粲〈公宴〉诗:「见眷良不翅,守分岂能违?」《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
分類:安守本分
《國語辭典》:坐守  拼音:zuò shǒu
1.坚守不去,固守。汉。王充《论衡。谢短》:「斯则坐守,何言师法,不颇博览之咎也。」
2.坐著守护。《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因你分付了,不敢入殓。况且心头温温的,只得坐守。」
《國語辭典》:守旧(守舊)  拼音:shǒu jiù
1.因袭旧法而不变通。《宋史。卷三一九。列传。欧阳脩》:「锼刻骈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文明小史》第一八回:「人家都说中立守旧,其实他维新地方多著哩!」
2.旧时戏曲演出时挂在舞台上的底幕。幕上绣有各种装饰性的图案,可以区隔舞台,左右各有门帘,可供演员上下场。
《國語辭典》:墨守  拼音:mò shǒu
墨,墨翟,战国时人,擅长于守城。后称善于牢固的防守为「墨守」。宋。苏轼〈次韵张生男棠美述志〉诗:「云梯雨矢集无方,我已中灰同墨守。」后比喻固守旧法,不肯改变。如:「墨守成规」。
《國語辭典》:墨守成规(墨守成規)  拼音:mò shǒu chéng guī
形容思想保守,固守旧规矩不肯改变。也作「墨守成法」。
《國語辭典》:守身  拼音:shǒu shēn
1.坚守自身的品德和节操,如保护玉的洁白无瑕。《孟子。离娄上》:「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唐。韩愈〈朝散大夫尚书库部郎中郑君墓志铭〉:「其治官守身,又极谨慎。」
2.保持童贞。《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男女相爱,本是人情之正,被情丝系缚,也是有的。但其中十个人里,一定总有一两个守身如玉,始终不移的。」
《國語辭典》:退守  拼音:tuì shǒu
退而坚守。《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今日之事,不利进攻,只宜退守。」《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进谒嘉谋,退守名都。」
《國語辭典》:守卫(守衛)  拼音:shǒu wèi
1.看守护卫。《诗经。小雅。采薇。序》:「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墨子。号令》:「以富人重室之亲,舍之官府。谨令信人守卫之。」
2.看守护卫的人。《汉书。卷六四。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吾丘寿王》:「安居则以制猛兽而备非常,有事则以设守卫而施行阵。」
《國語辭典》:守则(守則)  拼音:shǒu zé
共同遵守的规则、原则。如:「青年守则」、「学生守则」。
《漢語大詞典》:守器
(1).守护国家的重器。器,指象征君权的器物,如祭器、车服等。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杜预 注:“名,爵号;器,车服。”
(2).指所守护的重器。《左传·昭公十六年》:“ 宣子 有环,其一在 郑 商。 宣子 謁诸 郑伯 , 子产 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3).封建时代太子主宗庙之器,因借指太子。南齐书·文惠太子传赞:“二象垂则,三星丽天。树嫡惟长,义匪求贤。方为守器,植命不延。”南史·齐武帝诸子等传论:“守器之重,邦家所冯,观 文惠 之在东储,固已有亏令德,向令负荷斯集,犹当集於祸败。”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然圣人千虑,失於知子,以正万国,轻易元良,废守器之长,立不才之庶。兆乱之萌,於是乎在。”旧唐书·燕王忠传:“且今之守器,素非皇嫡。”
(4).谓保持本来的器质。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诗:“思友山林,抱朴山嵋,守器殉业,不能奋飞。”
《漢語大詞典》:守国(守國)
(1).守卫都城。引申为保卫国家。周礼·考工记·庐人:“故攻国之兵欲短,守国之兵欲长……守国之人寡,食饮饱,行地不远,且不涉山林之阻,是故兵欲短。”管子·山权数:“ 桓公 问於 管子 曰:‘权棅之数,吾已得之矣,守国之固奈何?’”
(2).掌管国政;治理国家。管子·牧民:“守国之度,在饰四维。” 汉 刘向 列女传·楚老莱妻:“王復曰:‘守国之孤愿变先生之志。’ 老莱子 曰:‘诺。’” 宋 苏轼 《富郑公神道碑》:“朕为祖宗守国,必不敢以其地与人。”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盖 金 之 宣 哀 二宗,犹知守国,非 天祚 荒淫之比。”
《國語辭典》:厮守(廝守)  拼音:sī shǒu
相守在一起。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著俺夫妻们共桌而食。」《红楼梦》第四回:「我和你姨娘,姊妹们别了这几年,却要厮守几日,我带了你妹妹投你姨娘家去。」
分類:厮守
《漢語大詞典》:谢守(謝守)
指 谢灵运 。 灵运 曾为 永嘉 太守,故称。 唐 刘禹锡 《寄乐天》诗:“ 于公 必有高门庆, 谢守 何烦晓镜悲。” 唐 严维 《赠送崔子向》诗:“新诗踪 谢守 ,内学似 支郎 。”
《國語辭典》:守吏  拼音:shǒu lì
职官名。守关的官吏。唐。元结 欸乃曲五首之二:「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漢語大詞典》:守静
保持清静,无所企求。语出老子:“致虚极,守静篤。” 河上公 注:“守清静,行篤厚。”后汉书·羊续传:“﹝ 羊续 ﹞坐党事,禁錮十餘年,幽居守静。”晋书·王湛传:“﹝ 王湛 ﹞遭父丧,居於墓次。服闋,闔门守静,不交当世,冲素简淡,器量隤然,有公辅之望。” 唐 王维 《赠房卢氏琯》诗:“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神化:“释言‘真空’, 老 言‘守静’,皆以神化为无有而思超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