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23,分9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守门
操守
守位
恪守
守长
守礼
慎守
守故
善守
法守
守关
守死
守司
守常
守阙
《漢語大詞典》:守门(守門)
(1).看守门户。礼记·祭统:“閽者,守门之贱者也,古者不使刑人守门。”汉书·刑法志:“凡杀人者踣诸市,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完者使守积。” 唐 徐彦伯 《中宗孝和皇帝哀册文》:“ 少典 之子, 重玄 之孙,珠联宝繫,海浸昌源。凤鸟鸣国,蛟龙守门。” 沈从文 《阿金》:“老远就听得那地保和他人说话的声音,知道那好爱管闲事的人还坚守在阵地上,简直象狗守门。”
(2).看守门户的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卫侯 先期入, 宁子 先 长牂 ,守门以为使也,与之乘而入。”荀子·正名:“故虽为守门,欲不可去,性之具也;虽为天子,欲不可尽。”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守门诣闕,献书言计,率多空薄,高自矜夸,无经略之大体,咸穅秕之微事。”
《國語辭典》:操守  拼音:cāo shǒu
端正的品德和行为。《新唐书。卷一七三。裴度传》:「度退然才中人,而神观迈爽,操守坚正,善占对。」《儒林外史》第四九回:「有操守的,到底要从科甲出身。」
《漢語大詞典》:守位
保持地位或职位。《易·繫辞下》:“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孔颖达 疏:“圣人何以保守其位,必信仁爱,故言曰仁也。” 汉 马融 忠经·百工:“有国之建,百工惟才,守位谨常,非忠之道。” 北魏 李谐 《述身赋》:“礼空文于頫饗,赋无征于汤沐。思守位而匪懈,每屏居而自肃。”
《國語辭典》:恪守  拼音:kè shǒu
恭敬谨慎的遵守。《福惠全书。卷一八。刑名部。土番点卯》:「尔等俱宜恪守吾言,以无负本县生全保护至意。」《文明小史》第七回:「小道今年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一向恪守清规,不敢乱走一步。」
《漢語大詞典》:守长(守長)
郡守县令等地方长官的统称。后汉书·吴汉传:“时 鬲县 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晋书·王浑传:“可令中书指宣明詔,问方土异同,贤才秀异,风俗好尚,农桑本务,刑狱得无宽滥,守长得无侵虐。” 唐 韩愈 《处州孔子庙碑》:“自天子至郡邑守长通得祀而徧天下者,唯社稷与 孔子 为然。” 宋 曾巩 《湘冠》诗:“鸟蚁睢盱倚嵓险,此虏难胜端非今,较然大体著方册,唯用守长怀其心。”
《漢語大詞典》:守礼(守禮)
遵守礼教,奉行礼制。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礼以行义,信以守礼,刑以正邪。” 唐 柳宗元 《驳复仇议》:“而 元庆 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衝讐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 清 恽敬 《姜太孺人墓志铭》:“本朝之制,命妇不得以节旌门,所以教士大夫之家守礼明让也。” 郭沫若 《卓文君》第三景:“但是我家产业也尽足使你享福;你就不愿回家,便大归守礼也是不妨的事情,但你怎可轻贱你金玉之质,做出这样有伤风教的举动呢?”
《漢語大詞典》:慎守
(1).谨慎地保住。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文子 曰:‘可慎守也已。’”庄子·在宥:“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
(2).指慎于自己的操守。 明 方孝孺 《畏说》:“视乎吾身而畏,或不能慎守以辱乎亲。”
《漢語大詞典》:守故
(1).守旧;保持原状。 三国 魏 曹植 《上疏陈审举之义》:“若夫齷齪近步,遵常守故,安足为陛下言哉!”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二年:“ 元 璋 恐不免於难,乃诣伽蓝卜珓,问避乱,不吉;即守故,又不吉,因祝曰:‘岂欲予从群雄倡义乎?’果大吉。”
(2).守待故人。 南朝 梁 刘孝威 《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直为闺中人,守故不要新。”
《漢語大詞典》:善守
(1).善于防守。孙子·虚实:“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吴梅 《题天香石砚室棋谱》诗:“颇闻棋诀在善守,心细如髮才如斗。”
(2).善于守职;善于守成。国语·鲁语上:“ 孟孙 善守矣,其可以盖 穆伯 而守其后於 鲁 乎!”史记·乐书:“ 成王 作颂,推己惩艾,悲彼家难,可不谓战战恐惧,善守善终哉?”
《國語辭典》:法守  拼音:fǎ shǒu
以法度自守其职。《孟子。离娄上》:「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
《韵府拾遗 删韵》:守关(守关)
周书文帝纪齐神武袭陷潼关侵华阴太祖率诸军屯霸上以待之齐神武留其将薛瑾守关而退太祖乃进军讨瑾
分类:守关
《國語辭典》:守死  拼音:shǒu sǐ
1.誓死保卫、防守。《北史。卷四三。李崇传》:「祖悦守死穷城,平乃部分攻之,斩祖悦,送首于洛。」《文选。任昉。奏弹曹景宗》:「全城守死,自冬徂秋。」
2.执意、坚持。《水浒传》第七二回:「李逵守死要去,那里执拗得他住。」
《漢語大詞典》:守司
(1).职责,职守。荀子·君道:“而人主之守司,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梁启雄 释:“守司,犹职责也。”
(2).监守。韩非子·三守:“至於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鬼谷子·捭阖:“﹝圣人﹞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 陶弘景 注:“司,主守也。”
《國語辭典》:守常  拼音:shǒu cháng
固守常法。《淮南子。诠言》:「有以欲治而乱者,未有以守常而失者也。」《文选。嵇康。养生论》:「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
《漢語大詞典》:守阙(守闕)
(1).守候于宫门。汉书·王莽传上:“庶民、诸生、郎吏以上守闕上书者日千餘人。”《后汉书·质帝纪》:“或以喜怒驱逐长吏,恩阿所私,罚枉仇隙,至令守闕诉讼,前后不絶。” 晋 潘岳 《西征赋》:“感市閭之菆井,叹尸 韩 之旧处,丞属号而守闕,人百身以纳赎。”
(2).官员等候补缺。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其下州县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钱八九千,少者四五千,以守选、待除、守闕通之,盖六七年而得三年之禄,计一月所得,乃实不能四五千,少者乃实不能及三四千而已。”《元典章·吏部四·守阙》:“其新官守闕者,不以廉耻自拘,往往挈领家属,前去任所或境内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