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虞候  拼音:yú hòu
1.古代掌山泽之官。《左传。昭公二十年》:「薮之薪蒸,虞候守之。」
2.隋太子卫率有左右虞候府,掌斥候伺奸。
3.唐方镇置都虞候、虞候,为军校之名称;至五代都虞候等遂为禁卫之官,宋因之,元以后废。
4.对下级吏员、侍从的通称。《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当时虞候声诺来寻。这个看郡王的人,是甚色目人?」
《國語辭典》:瓯脱(甌脫)  拼音:ōu tuō
立于边界的土堡岗哨。《史记。卷一一○。匈奴传》:「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馀里,各居其边为瓯脱。」唐。张守节。正义:「境上斥候之室为瓯脱也。」也作「区脱」。
《漢語大詞典》:候者
(1).斥候,军中任侦察之事者。吕氏春秋·分职:“有芻水旁者,告 齐 候者曰:‘水浅深易知: 荆 人所盛守,尽其 浅 者也;所简守,皆其深者也。’”史记·大宛列传:“ 匈奴 时有候者到,而希矣。”
(2).指守望巡哨者。墨子·号令:“候者望见乘车若骑卒道外来者,及城中非常者,言以报守。”
(3).占候天文气象者。史记·天官书:“夫雷电、虾虹、辟歷、夜明者,阳气之动也,春夏则发,秋冬则藏,故候者无不司之。”
《国语辞典》:平镇(平镇)  拼音:píng zhèn
地名。位于桃园市境内。旧称为「张路寮」,是个具有防卫性的守望所,因能保卫乡里安全,故改名为「平镇」。
《國語辭典》:把风(把風)  拼音:bǎ fēng
从事不正当的勾当而派人在外面侦察守候。《儿女英雄传》第一一回:「大凡作强盗的,敢于拦路劫财了,断不是三个五个。内中有瞭高的、把风的、动手的、接赃的,至少也有二三十个人。」《福惠全书。卷一七。刑名部。失事》:「若在黑夜,多系乡村,其盗把风有人,拦大门有人,收拾财物有人。」
《漢語大詞典》:候台(候臺)
即烽火台。古代边境要地为守望报警而筑的高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湿余水:“有石室三层,其户牖扇扉悉石也,盖故关之候臺矣。”
《國語辭典》:警候  拼音:jǐng hòu
警戒候望。《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轩辕西四星曰爟,爟者,烽火之爟也,边亭之警候。」
《國語辭典》:木柴  拼音:mù chái
作燃料或引火用的小块木头。
《漢語大詞典》:关候(關候)
(1).设立在要道上供守望用的城堡。 汉 刘向 列女传·珠崖二义:“关候士吏搜索得珠十枚於继母镜奩中。”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又界上严立关候,杜废间蹊。” 南朝 梁 柳恽 《赠吴均》诗之一:“关候日辽絶,如何附行旅。”
(2).候关之吏。三国志·蜀志·陈震传:“ 震 入 吴 界,移关候曰:‘…… 震 以不才,得充下使,奉聘叙好,践界踊跃,入则如归。’”
《國語辭典》:巡风(巡風)  拼音:xún fēng
在外来回侦伺。《福惠全书。卷十四。刑名部。人命上》:「仍著皂隶二人巡风,驱逐闲人。」
《漢語大詞典》:巡风会(巡風會)
苏州 民俗。 苏州 虎丘 山塘 清明节庙会的活动项目之一。挑选长相端好衣着鲜丽的孩童,或骑马,或赤脚站立人肩,在庙会上巡行兜风,以夸示风采。 清 顾禄 清嘉录·山塘看会:“选小儿女之端好者,结束鲜华,赤脚站立人肩,或置马背,号为巡风会。”
《國語辭典》:堠鼓  拼音:hòu gǔ
古代守望时,用以示警的鼓。元。洪希文闻清漳近信〉诗:「堠鼓日夜鸣,击鲜交劳吏。」
《國語辭典》:谯橹(譙櫓)  拼音:qiáo lǔ
城门上用来望敌守禦的高楼。《新唐书。卷一五五。马燧传》:「燧聚石种树障之,设二门为谯橹。」
《漢語大詞典》:伺望
守望,察看。后汉书·方术传·王乔:“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后汉书·公孙瓒传》:“ 绍 令星工伺望祥妖。”
《漢語大詞典》:料高
瞭高。指登高守望并负有监视犯人责任的苦役。
《國語辭典》:策望  拼音:cè wàng
协助窥探。《水浒传》第四五回:「若买得这等一个时,一者得他外面策望,二乃不叫你失了晓。」
分類:策应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