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乘鄣
(1).谓登城守卫。汉书·张汤传:“﹝上﹞乃遣 山 乘鄣。” 颜师古 注:“鄣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为城,因置吏士而为鄣蔽以扞寇也。”
(2).引申为抵御。
《国语辞典》:守更  拼音:shǒu gēng
夜晚守卫的工作。
分类:夜晚守卫
《漢語大詞典》:武守
(1).守卫武库。左传·襄公九年:“使 皇郧 命校正出马,工正出车,备甲兵,庀武守。” 孔颖达 疏:“兵甲器械藏於府库,若今武库,使具其守,守此武库也。”
(2).可执守的武功。左传·襄公十年:“女既勤君而兴诸侯,牵帅老夫以至於此,既无武守,而又欲易余罪。” 杜预 注:“无武功可执守。”
《漢語大詞典》:戒守
警戒守卫。 汉 焦赣 《易林·师之损》:“解衣毛羽,飞入大都,晨门戒守, 郑 忽 失家。”
分類:警戒守卫
《漢語大詞典》:乘墉
登上城墙。谓守卫疆域。《文选·虞羲〈咏霍将军北伐诗〉》:“羽书时断絶,刁斗昼夜惊。乘墉挥宝剑,蔽日引高旍。” 李善 注引 杜预 《左氏传》注:“乘,登也。” 吕向 注:“墉,城墙也。” 清 梁信芳 《重阳前四月山响楼凭眺书怀》诗:“水犀岂有乘墉智,一旅西来竟问津。”
《漢語大詞典》:门史(門史)
守卫宫门的官吏。新唐书·于頔传:“ 頔 与诸子素服待罪 建福门 ,门史不内。”
《漢語大詞典》:屏捍
亦作“ 屏扞 ”。 守卫,捍卫。北史·拓拔顺传:“北镇纷紜,方为国梗,请假都督,为国屏捍。” 宋 王安石 《赐允韩琦乞相州诏》:“统临四路,屏扞一方,寄重任隆,郡臣莫比。”
分類:守卫捍卫
《漢語大詞典》:宰守
(1).主管守卫。后汉书·酷吏传序:“ 汉 承 战国 餘烈,多豪猾之民,其并兼者则陵横邦邑,桀健者则雄张閭里。且宰守旷远,户口殷大。”
(2).泛指地方行政长官。周书·苏绰传:“明知百僚卿尹,虽各有所司,然其治民之本,莫若宰守之最重也。”南史·贺琛传:“今天下宰守所以皆尚贪残,罕有廉白者,良由风俗侈靡使之然也。”
《漢語大詞典》:部守
谓掌闭城门,负责守卫。史记·田叔列传褚少孙论:“是时 武帝 在 甘泉 ,使御史大夫 暴君 下责丞相‘何为纵太子’,丞相对言:‘使司直部守城门,而开太子。’”
《漢語大詞典》:守邑
为守卫、照料而设的居住点。史记·南越王列传:“乃为 佗 亲冢在 真定 ,置守邑,岁时奉祀。”
《漢語大詞典》:禁阍(禁閽)
宫内门户。亦指宫门守卫者。 明 高启 《吴中逢王才随朝京使赴燕南归》诗:“朝邸空随使者车,禁閽不受书生謁。”
《漢語大詞典》:四守
(1).四种守卫的方法。逸周书·成开:“在昔 文 考,躬脩五典,勉兹九功,敬人畏天,教以六则四守……四守:一,政尽人材,材尽致死;二,士守其城沟;三,障水以御寇;四,大有沙炭之政。” 朱右曾 校释:“沙炭至微,而政不遗此,则大者可知。”
(2).犹四方。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封泰山禅梁父》:“四守之内,莫不为郡县。” 吴树平 校释:“四守,犹言四方。”
(3).星名。《淮南子·天文训》:“五星八风,二十八宿。五官六府,紫宫,太微,轩辕,咸池,四守,天阿。” 高诱 注:“皆星名。”
《漢語大詞典》:申守
谓加强戒备,设置守卫。左传·成公十六年:“将行, 姜 又命公如初。公又申守而行。” 杨伯峻 注:“申宫设守也。”
《漢語大詞典》:司阶(司階)
负责守卫阶陛。
《漢語大詞典》:守邸
守卫官邸的人。汉书·朱买臣传:“ 买臣 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綬。守邸怪之,前引其綬,视其印, 会稽 太守章也。守邸惊。” 宋 司马光 《送张学士两浙提点刑狱》诗:“秋风鱸鱠美,昼日锦衣荣。勿似 朱翁子 ,空令守邸惊。”
分類:守卫官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