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孺子  拼音:rú zǐ
1.幼童的通称。《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三国演义》第四二回:「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2.古称贵妾。《战国策。齐策三》:「齐王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
3.嫡长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孺子诚微,实继平帝之体。」
《國語辭典》:孺人  拼音:rú rén
1.旧时称大夫之妻为「孺人」。《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2.明、清时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封孺人。后成为古人对母亲或妻子的尊称。《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父母官,不敢收领孺人。」
《國語辭典》:孺慕  拼音:rú mù
本指小儿之爱慕父母,后多指对人或事深切依恋爱慕之情。《后汉书。卷二六。伏湛等传。赞曰》:「淮人孺慕,徐寇要降。」
《國語辭典》:妇孺(婦孺)  拼音:fù rú
妇人和小孩。如:「此事妇孺皆知。」
《漢語大詞典》:徐孺子
即 东汉 徐稺 。 稺 字 孺子 , 陈蕃 为太守时,以礼请署功曹,既谒而退。 蕃 在郡不接宾客,唯 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稺 又尝为太尉 黄琼 所辟,未就。及 琼 卒归葬, 稺 乃徒步往,设鸡酒祭之。事见《后汉书·徐稺传》。诗文中常用其事。 唐 杜甫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诗:“礼加 徐孺子 ,诗接 谢宣城 。” 清 顾炎武 《孙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感触之意遂见乎辞》诗:“儻有 徐孺子 ,隻鸡远奔从。”
《漢語大詞典》:童孺
(1).儿童;幼年。 汉 蔡邕 《童幼胡根碑》:“嗟童孺之夭逝兮,伤慈母之肝情。”南史·范元琰传:“ 元琰 时童孺,哀慕尽礼。” 唐 储光羲 《贻王侍御出台掾丹阳》诗:“纷吾家 延州 ,结友在童孺。” 清 汪琬 《跋〈拟明史侯岐曾传〉后》:“指书生为强寇,丽童孺以极刑,勾连瓜蔓,抄掠不已。”
(2).指阅世未深的青年。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远恶之官,多在寒族;权贵之子,鲜离上国。况百司者,朝廷之纲纪,风教之户牖,咸在童孺,曾无激扬。”
《漢語大詞典》:婴孺(嬰孺)
幼儿。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八:“皇后出宫中粧匳银盆各二,并皇子 满哥 三人,谓宰臣曰:‘……今宫中有者,粧匳、婴孺而已,可鬻之给军。’” 明 方孝孺 《卧云楼记》:“处乎林泉而忻然,若都卿相之位;登乎耆艾而燁然,常有婴孺之容。”
分類:幼儿
《漢語大詞典》:稚孺
亦作“穉孺”。 幼童;小孩。 宋 苏轼 《紫宸殿正旦教坊词·勾小儿队》:“工师奏技,咸踊跃以在庭,穉孺闻音,亦回翔而赴节,方资共乐,岂间微情,上奉宸欢,教坊小儿队。”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十:“若谓尊之甚则称名,则前三人皆非通贵之士;若谓卑之甚则称尔,则后三人皆非穉孺之列。”
分類:幼童小孩
《漢語大詞典》:孺亭
汉 徐穉 (字 孺子 )之祠。故址在今 南昌市 。 唐 罗隐 《锺陵见扬秀才》诗:“ 孺亭 、 滕阁 少踟蹰,三度南游一事无。”
《漢語大詞典》:孩孺
幼童。 南朝 梁 沈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尼即 都亭侯 之第四女也。挺慧晤於旷劫,体妙解於当年。而性调和绰,不与凡孩孺同数,弱龄便神情峻彻。” 唐 元结 《〈七不如〉序》:“ 元子 常自愧不如孩孺。” 宋 叶适 《太孺人唐氏墓志铭》:“太孺人始也劳而后食尔。暨失主单特,空手鞠孩孺,心教意飭,隐然律程,日就岁成。”
分類:幼童
《國語辭典》:孺子牛  拼音:rú zǐ niú
孺子指春秋时齐景公的儿子荼,因景公曾衔绳假扮为牛,使荼牵行,故称为「孺子牛」。典出《左传。哀公六年》。后比喻父母疼爱子女或甘愿做公仆,为群众服务的人。
《漢語大詞典》:孺婴(孺嬰)
幼小。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嗟我与尔,特百常情。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纔九龄。”
分類:幼小
《漢語大詞典》:老孺
犹老幼。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曰:‘纳尔爵秩,归我老孺,天子圣且仁,吾为君请。’”
分類:老幼
《漢語大詞典》:幼孺
孩童。 唐 萧颖士 《登宜城故城赋》:“市萧条以罕人,盗充斥以盈路,微奔走之僕御,有啼呼之幼孺。”
分類:孩童
《漢語大詞典》:冲孺(沖孺)
幼童。新唐书·德王裕传:“帝曰:‘太子冲孺,贼彊立之,且何罪?’詔还 少阳院 ,復为王。”
分類:幼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