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真才实学(真才實學)  拼音:zhēn cái shí xué
真正的才能和学识。《隋唐演义》第三六回:「非朕要自家草诏,奈这些翰林官员,没个真才实学的能当此任。」《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你说得外国话,懂得外国文,这是真才实学。」
《漢語大詞典》:长材茂学(長材茂學)
指才能高学问大的人。 明 归有光 《嘉靖庚子科乡试对策》之一:“开局秉笔,固皆一代之长材茂学,必有所见以广圣意者。”
《國語辭典》:文江学海(文江學海)  拼音:wén jiāng xué hǎi
比喻学问文章范围的广大丰富。
《漢語大詞典》:文宗学府(文宗學府)
文章的宗伯,学问的渊府。比喻学问渊博的人。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景明寺:“﹝ 子才 ﹞文宗学府,腾 班 马 而孤上;英规胜范,凌 许 郭 而独高。”《南史·儒林传·顾越》:“至如文宗学府,廉洁正人,当趋奉龙楼,晨游夕论,恒闻前圣格言,往贤政道。” 唐 刘知几 史通·人物:“ 鲍照 文宗学府,驰名海内。”
《漢語大詞典》:尉律学(尉律學)
有关尉律的学问。《魏书·江式传》:“ 汉 兴,有尉律学,復教以籀书,又习八体,试之课最,以为尚书史。吏民上书,省字不正,輙举劾焉。”参见“ 尉律 ”。
分類:学问
《漢語大詞典》:尉律
汉 律令为廷尉所掌管,故称“尉律”。《说文·叙》:“尉律: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輒举劾之。” 段玉裁 注:“谓 汉 廷尉所守律令也。” 宋 晁补之 《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 云阳 八体又瓜剖,至使 汉 童讹尉律。”
《漢語大詞典》:通古达变(通古達變)
通晓古代的学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事。 宋 王禹偁 《省试四科取士何先论》:“非经天纬地、通古达变者,其文不贵,则文学得其士也。”
《國語辭典》:通今博古  拼音:tōng jīn bó gǔ
形容人见识广博,学识丰富,通晓古今之事。《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和他说到通今博古,他便说杂而不精。」《红楼梦》第三○回:「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也作「博古通今」、「博古知今」。
《漢語大詞典》:通文达礼(通文達禮)
谓有学问懂礼仪。《平山冷燕》第七回:“况甥女虽係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岂有上以白璧之姿,下就青衣之列?”一本作“ 通文达理 ”。
分類:学问礼仪
《漢語大詞典》:通文达理(通文達理)
谓有学问懂道理。《十二楼·生我楼》第一回:“能诗善赋,通文达理者若此,其他又可知。” 叶圣陶 《城中》:“通文达理的父兄们便这么说:‘就是天下的学堂全都关完了,宁可让子弟们永世不识一个字,总不敢去请教宏毅中学!’”
分類:学问道理
《國語辭典》:天文地理  拼音:tiān wén dì lǐ
天文与地理。指天空中的自然现象和山川形势的条理。语本《易经。系辞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儒林外史》第一回:「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
《國語辭典》:学浅才疏(學淺才疏)  拼音:xué qiǎn cái shū
形容学问浅薄。《冷眼观》第二○回:「你我旁观的人学浅才疏,未能领略。」《孽海花》第一八回:「可惜小弟学浅才疏,不能替国家宣扬令德。」也作「学疏才浅」。
《國語辭典》:校勘学(校勘學)  拼音:jiào kān xué
一门综合群书,比勘其文字、篇籍的异同,纠正其讹误,力求接近原文真相的学问。也称为「校雠学」。
《國語辭典》:薪尽火传(薪盡火傳)  拼音:xīn jìn huǒ chuán
本指柴薪烧尽了,而火种仍可留传。语本《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后比喻师生授受不绝、传承绵延不尽,世代相传。《儒林外史》第五四回:「风流云散,贤豪才色总成空;薪尽火传,工匠市廛都有韵。」也作「薪火相传」、「薪传」。
《国语辞典》:目不识字(目不识字)  拼音:mù bù shì zì
比喻人不识字或毫无学问。参见「不识一丁」条。明。顾炎武〈与友人论门人书〉:「矧纳贳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
《国语辞典》:破坏力学(破坏力学)  拼音:pò huài lì xué
研讨有关材料产生裂缝之种种力学问题的一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