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是非题(是非题)  拼音:shì fēi tí
叙述某项事实而让学生判断是或非的试题。
《漢語大詞典》:公共课
指任何专业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如中国高等院校规定的公共课有政治理论课、外语课、体育课、劳动课等。
《國語辭典》:二部制  拼音:èr bù zhì
指中小学生分两部轮流在校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國語辭典》:分列式  拼音:fēn liè shì
军队校阅中,在上级长官面前、举行礼仪上之行进,以表现其训练技术与装备状况。受校部队或车辆,按次序以规定之队形,取一致之步伐与整齐之队形,通过阅兵台前,并向阅兵官致敬。如:「这时,三军将士成分列式,以整齐有力的步伐在阅兵台前通过。」
《漢語大詞典》: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1947年5月,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学生举行以反内战、争民主为内容的五四纪念活动。上海学生在上街宣传时遭国民党军警殴打和拘捕。20日,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学生在南京组成请愿团,进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遭到镇压,学生一百余人被打伤,二十多人被捕,造成“五二○血案”。血案发生后,在全国掀起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群众运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漢語大詞典》:基础课(基礎課)
高等学校中使学生获得某一学科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是进一步学习专门知识的基础。
《漢語大詞典》:寄宿舍
(1).由国家或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为职工或学生提供的公共宿舍。
(2).泛指离家在外临时居住的房舍。 徐特立 《与姜济寰先生书》:“寄宿舍距工厂约二三里,一日往返四次,费一小时馀。” 巴金 《神鬼人·人》:“我住在寄宿舍里。” 沙汀 《意外》:“一间简陋的寄宿舍小楼房,靠壁面对面安顿了两张床铺,中间当窗夹着一张方桌。”
《國語辭典》:寄宿生  拼音:jì sù shēng
在学校宿舍住宿的学生。
《漢語大詞典》:跪土地
旧学校对学生体罚的一种。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四:“我们还要受各种各样的刑罚:罚站、罚跪土地。跪土地是跪在‘ 大成至圣先师孔老二 ’的神位面前的。”
《漢語大詞典》:官学生(官學生)
(1).入官学肄业的学生。晋书·慕容皝载记:“赐其大臣子弟为官学生者号高门生,立东庠於旧宫,以行乡射之礼,每月临观,考试优劣。”《清会典事例·国子监》:“八旗 满州 、 蒙古 、 汉 军,及下五旗包衣文职五品、武职三品以上者,皆挑取官学生,入八旗官学。”
(2). 清 末 民国 初政府派遣的留学生,即官费留学生。 郑观应 《盛世危言·考试上》:“先令各直省建设西学书院,选聘精通泰西之天文、地理、农政、船政、算化、格致、医学之类及各国舆图、语言文字、政事律例者数人为之教习,或即以出洋官学生之学成返国者当之。” 许地山 《铁鱼的鳃》:“ 黄 早知道他是一个最早被派到外国学制大炮的官学生,回国以后,国内没有铸炮的兵工厂,以致他一辈子坎坷不得意。”
《國語辭典》:红卫兵(紅衛兵)  拼音:hóng wèi bīng
红卫兵意指保卫毛主席的红色卫兵,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由大学与中学生组成的青年团体。西元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学子纷纷自称红卫兵,他们身著绿军服、臂戴红袖章、手持红宝书(《毛语录》),进行全国性的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运动,对传统文化造成摧残。据信红卫兵是毛泽东用以铲除异己的力量。
《國語辭典》:博士弟子  拼音:bó shì dì zǐ
1.汉代太学博士所教的学生。汉武帝设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由各郡国县道举送。《文献通考。卷四○。学校考一。太学》:「武帝始兴太学,……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
2.唐时通过科举考试而入学的生员。
《國語辭典》:百分制  拼音:bǎi fēn zhì
一种评定成绩的记分法。以一百分为最高成绩,六十分为及格,多用来评鉴学生成绩。
《國語辭典》:必修科  拼音:bì xiū kē
为了达成教育目标,而由教育行政机构或学校规定学生在学校所必须修习的科目。相对于选修科而言。
《漢語大詞典》:必修课
与“选修课”相对。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学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通常包括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