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0,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斋舍
书学
军校
学堂
升班
就傅
同班
小师
学法
少学
打钟
公启
季考
帝学
寄宿
《國語辭典》:斋舍(齋舍)  拼音:zhāi shè
1.古人建于官厅旁侧,用来斋戒的房舍。
2.书房。唐。韦应物 郡中西斋诗:「似与尘境绝,萧条斋舍秋。」
3.旧称学校宿舍为斋舍。
《國語辭典》:书学(書學)  拼音:shū xué
有关书法的学问。如:「书学式微,与忽视书法教育有关。」
《國語辭典》:军校(軍校)  拼音:jūn xiào
1.军中的副官。《晋书。卷二四。职官志》:「武帝甚重兵官,故军校多选朝廷清望之士居之。」
2.军事学校的简称。参见「军事学校」条。
《國語辭典》:学堂(學堂)  拼音:xué táng
1.古代学生受教育的场所,相当于现今的学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罗家把女儿寄在学堂中读书。」《儒林外史》第一回:「他母亲做些针指,供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
2.术数用语。命相家用来指面部近耳门的地方。《新唐书。卷二○四。方技传。袁天纲传》:「学堂莹夷,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
《國語辭典》:升班  拼音:shēng bān
学生升至高一级的班。如:「这孩子的认知能力与心智发展超越同龄的学生,应该考虑让他升班学习。」
《漢語大詞典》:就傅
(1).从师。语出礼记·由则:“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 郑玄 注:“外傅,教学之师也。”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器业之敏,先乎就傅。”宋史·宁宗纪一:“﹝ 淳熙 ﹞七年二月,初就傅。” 梁启超 《禁早婚议》:“常人大抵七八岁始就傅。”
(2). 宋 代设置在京的学校名。宋史·选举志三:“ 哲宗 时,初置在京小学,曰‘就傅’、‘初筮’,凡两斋。”
分類:从师学校
《國語辭典》:同班  拼音:tóng bān
在同一个班级求学或任事。如:「两人从小到大都同班,这样的缘分实在难得。」
《漢語大詞典》:小师(小師)
(1).周礼乐官名。周礼·春官·序官:“大师,下大夫二人;小师,上士四人。” 郑玄 注:“凡乐之歌,必使瞽矇者为焉。命其贤知者以为大师、小师。”周礼·春官·小师:“小师,掌教鼓、鼗、柷、敔、塤、簫、管、弦、歌。”
(2). 周 代指王不自出之师。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师涖戮。” 郑玄 注:“小师,王不自出之师。”
(3).古代帝王为贵族显宦子弟开办的低级学校的教师。尚书大传卷四:“小师,取小学之贤者登之。”
(4).受戒未满十夏之僧侣。释氏要览·师资小师:“受戒十夏以前,西天皆称小师。”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我这本师,却是 墦臺寺 里监院,手头有百十钱,剃度这廝做小师。”
(5).为僧人的谦称。太平广记卷一六○引 唐 无名氏《异闻录·秀师言记》:“﹝ 神秀 ﹞师曰:……死后乞九郎作窣堵坡於此,为小师藏骸之所。”
(6).为对年轻出家人的称呼。 宋 王谠 唐语林·栖逸:“﹝ 南岳 道士﹞ 良逸 母为 喜王寺 尼,寺中皆呼 良逸 为小师。”
《漢語大詞典》:学法(學法)
(1).学习法律。汉书·于定国传:“ 定国 少学法于父,父死,后 定国 亦为狱吏。”
(2).学校的法规。 宋 叶适 《学校》:“三代、 汉 儒,其言学法盛矣,皆人耳目之所熟知,不復论。”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祐四年:“学官申严祖宗学法,诸生或怙终不悛,自畔名教,必正宪典。仍令三学立石。”
《漢語大詞典》:少学(少學)
古代学校名。相对于太学而言。汉书·食货志上:“其有秀异者,移乡学于庠序;庠序之异者,移国学于少学。诸侯岁贡少学之异者於天子,学于大学,命曰造士。” 清 黄生 义府·少学大学:“乡学,庠序之总名也。国学,少学之异名也。对乡学而言,则曰国学;对太学而言,则曰少学。”
《国语辞典》:打钟(打钟)  拼音:dǎ zhōng
学校、机关团体等表示上、下课或上、下班的信号。
《國語辭典》:公启(公啟)  拼音:gōng qǐ
1.公开的书信。《清史稿。卷四一九。岑毓英列传》:「尚书赵光疏呈滇绅公启,言毓英所向有功,特诏嘉勉,下总督劳崇光据实保奏。」
2.众人具名的书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各钱庄也联名写了一张公启,把钟雷溪从前在上海如何开土栈,如何通往来,如何设骗局,如何倒帐捲逃,并将两年多的往来帐目抄了一张清单,一齐开了个白摺子。」
《漢語大詞典》:季考
(1). 宋 代太学中每一季度末举行的考试。 宋 陈亮 《变文法策》:“经术造士之意非不美,而新学《字説》何为者哉!学校课试之法非不善,而月书季考何为者哉!”宋史·选举志三:“视庠序如传舍,目师儒如路人;季考月书,尽成文具。”
(2).现代学校学期中、末举行的考试。 冰心 《离家的一年》:“季考近了,他又忙又乐,便写信回家报告放学的日期。”
《漢語大詞典》:帝学(帝學)
即国学。国家所设立的学校。孔丛子·问军礼:“天子使有司以特牲告社,告以所征之事而受命焉,奠于帝学以受成。”《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遂考览六经,探综图纬;周流华夏,随集帝学。” 李周翰 注:“帝学,国学也。”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楔子:“为此来就帝学,未及数年,选居上馆,声动朝廷。”
《國語辭典》:寄宿  拼音:jì sù
1.暂时借宿。《战国策。赵策一》:「今日臣之来也暮,后郭门,藉席无所得,寄宿人田中。」《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举人乞食寄宿,得达吴地。」
2.学生就学期间在学校或其他家庭里住宿。如:「寄宿学校」、「这名少女是他在美国游学时寄宿家庭的小孩。」
《國語辭典》:寄宿生  拼音:jì sù shēng
在学校宿舍住宿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