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校舍
造句
杂费
总务
散学
毕业
习乐
夜学
儒庠
中专
升学
儒肆
授数
学主
校刊
《國語辭典》:校舍  拼音:xiào shè
学校的房舍。《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序》:「其后复为功臣子孙、四姓末属别立校舍,搜选高能以受其业。」
《國語辭典》:造句  拼音:zào jù
以一个特定字词为基础,缀成完整的句子。
《國語辭典》:杂费(雜費)  拼音:zá fèi
主要开销之外的零碎费用。如:「学杂费」、「这个月买东买西的,花了不少杂费。」
《國語辭典》:总务(總務)  拼音:zǒng wù
1.总管事务。《旧唐书。卷一一。代宗本纪》:「虽西汉以二府分理,东京以三公总务。」
2.机关学校中负责文书庶务、财产管理等行政事务的单位。
3.负责总管事务的人。如:「他在学校当总务。」
《漢語大詞典》:散学(散學)
放学。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职掌纪略:“读书官人,有年少贪睡者,散学时,人叫不起,遂锁在内。”红楼梦第八四回:“你今儿怎么这早晚才散学?”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学校既然不必按时上课,其余的时间我们还得想几件事情来消磨,到下午三点才能散学。”
私塾。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便是家里有个孩子,从散学里下了学,也得朝着佛爷作那个揖。”指私立学校。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三:“他们租了一间租界外的旧公馆在开散学。”
《國語辭典》:毕业(畢業)  拼音:bì yè
1.在学校或训练班修完全部的课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关良)等在那医学堂毕业出来,不知那里混了两年,跑到这里来,要开个药房。」也作「卒业」。
2.篮球规则中,五次犯满,戏称为「毕业」。如:「球赛还没结束,对方的三个主将已有两个毕业了。」
《分类字锦》:习乐(习乐)
礼记仲春之月仲丁又命乐正入学习乐
分类:学校
《國語辭典》:夜学(夜學)  拼音:yè xué
1.夜间读书。唐。孟郊 夜感自遣诗:「夜学晓未休,苦吟神鬼愁。」唐。方干 偶作诗:「夜学事须凭雪照,朝厨争奈绝烟何。」
2.夜间授课的学校。也称为「夜校」。
《漢語大詞典》:儒庠
指古代的官立学校。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儒庠恣游息,圣籍饱商搉。”
分類:立学学校
《漢語大詞典》:中专(中專)
中等专业学校的省称。任务是培养各种专业的中级人才。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为二至四年。 邓小平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解放后大专、中专毕业的学生七八百万,其中大多数出身于工农家庭,经过了十年以上的锻炼。”
《國語辭典》:升学(升學)  拼音:shēng xué
1.古时指进入太学或国学就读。南朝齐。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子大夫选名升学,利用宾王,懋陈三道之要,以光四科之首。」
2.各级学校毕业生,进入较高层级的学校就读,称为「升学」。
《漢語大詞典》:儒肆
(1).学校,庠序。《宋书·礼志一》:“陛下以圣德玄一,思隆前美,顺通居方,导达物性,兴復儒肆,僉与后生。”《梁书·处士传·何胤》:“畴昔欢遇,曳裾儒肆,实欲卧游千载,畋渔百氏。”
(2).谓儒教。 南朝 齐 谢朓 《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之三:“长寿察书,龙楼迴轡。重道上庠,行遵儒肆。”
分類:学校儒教
《分类字锦》:授数(授数)
礼记大乐正学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
分类:学校
《漢語大詞典》:学主(學主)
学校的主持人。魏书·儒林传·刘兰:“ 瀛州 刺史 裴植 徵 兰 讲书於州城南舘, 植 为学主,故生徒甚盛,海内称焉。”
《國語辭典》:校刊  拼音:xiào kān
学校发行的刊物。通常由师生共同制作,并由学校出版,内容以报导学校活动与师生作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