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外学(外學)
(1).指太学以外的学校。《宋史·哲宗纪一》:“詔 大寧郡王 以下出就外学。”《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甲戌,詔天下兴学贡士,建外学於国南。”
(2). 东汉 儒生以“六经”为外学。《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 扶风 田弱 荐同郡 法真 博通内、外学,隐居不仕,宜加衮职。” 胡三省 注:“ 东都 诸儒以‘七纬’为内学,‘六经’为外学。”
(3).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 唐 鲍溶 《送僧东游》诗:“风流 东晋 后,外学入僧家。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释子谓佛书为内典,调儒书为外学。”《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集部四·〈柳塘外集〉四卷》:“ 宋 释 道璨 撰。以别有语録,故名外集。 释 氏以佛典为内学,以儒书为外学也。”参见“ 内学 ”。
(2). 东汉 儒生以“六经”为外学。《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和二年》:“ 扶风 田弱 荐同郡 法真 博通内、外学,隐居不仕,宜加衮职。” 胡三省 注:“ 东都 诸儒以‘七纬’为内学,‘六经’为外学。”
(3).佛教指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学。 唐 鲍溶 《送僧东游》诗:“风流 东晋 后,外学入僧家。独唱 郢中 雪,还游天际霞。” 宋 王禹偁 《左街僧录通惠大师文集序》:“释子谓佛书为内典,调儒书为外学。”《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集部四·〈柳塘外集〉四卷》:“ 宋 释 道璨 撰。以别有语録,故名外集。 释 氏以佛典为内学,以儒书为外学也。”参见“ 内学 ”。
《漢語大詞典》:黉堂(黌堂)
学堂;学校。 宋 余靖 《兴国军重修文宣王庙记》:“筵开黌堂,以登师儒。局列校室,以来雋秀。” 宋 吕本中 《紫微诗话》:“﹝ 汪信民 ﹞又尝和余《春日》絶句云:‘晏坐黌堂一事无,居官萧散似 相如 。’” 清 朱彝尊 《六聘山中吊晋处士霍厚》诗:“弟子半千人,大小开黌堂。”
《漢語大詞典》:四学(四學)
(1).指 周 分设于四郊的学校。《礼记·祭义》:“天子设四学。” 郑玄 注:“四学,谓 周 四郊之虞庠也。”一说指 周 、 殷 、 夏 、 虞 四代之学。 孔颖达 疏:“天子设四学者,谓设四代之学, 周 学也, 殷 学也, 夏 学也, 虞 学也。”
(2).指 南朝 宋 设立的儒、玄(道)、史、文四学馆。《宋书·隐逸传·雷次宗》:“ 元嘉 十五年,徵 次宗 至京师,开馆於 鸡笼山 ,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 会稽 朱膺之 、 潁川 庾蔚之 ,并以儒学监总诸生。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艺术,使 丹阳 尹 何尚之 立玄学,太子率更令 何承天 立史学,司徒参军 谢元 立文学。凡四学并建。” 南朝 梁 沈约 《为皇太子谢表》:“不闲三善之训,未习四学之仪。”
(2).指 南朝 宋 设立的儒、玄(道)、史、文四学馆。《宋书·隐逸传·雷次宗》:“ 元嘉 十五年,徵 次宗 至京师,开馆於 鸡笼山 ,聚徒教授,置生百餘人, 会稽 朱膺之 、 潁川 庾蔚之 ,并以儒学监总诸生。时国子学未立,上留心艺术,使 丹阳 尹 何尚之 立玄学,太子率更令 何承天 立史学,司徒参军 谢元 立文学。凡四学并建。” 南朝 梁 沈约 《为皇太子谢表》:“不闲三善之训,未习四学之仪。”
《國語辭典》:胶序(膠序) 拼音:jiāo xù
胶,周代学校;序,商代学校。「胶序」泛指学校。南朝齐。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胶序肇修,经法敷广。」《隋书。卷三。炀帝纪上》:「优德尚齿,载之典训,尊事乞言,义彰胶序。」
《國語辭典》:学院(學院) 拼音:xué yuàn
1.学校或学术团体的名称。如台北海洋技术学院位于新北市淡水区。
2.大学的教学一级单位。如:「文学院」、「医学院」、「商学院」。
3.学政。《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像臧三爷的廪是少爷替他补,公中看祠堂的房子是少爷盖,眼见学院不日来考,又要寻少爷修理考棚。」
2.大学的教学一级单位。如:「文学院」、「医学院」、「商学院」。
3.学政。《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像臧三爷的廪是少爷替他补,公中看祠堂的房子是少爷盖,眼见学院不日来考,又要寻少爷修理考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