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道术(道術)
(1).道路。《庄子·大宗师》:“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道术》:“途之大者谓之道,小者谓之术…… 庄周 以江湖对道术而言,则直指为道路无疑矣。”
(2).指学术,学说。《庄子·天下》:“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陵夷至於暴 秦 ,焚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此遂灭。” 宋 王圭 《除皇伯祖承亮检校工部尚书制》:“曾无车服珍宝之玩,固有诗书道术之明。”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 中国 惟 战国 时代,九流杂兴,道术最广。”
(3).治国之术。《吕氏春秋·任数》:“ 桓公 得 管子 ,事犹大易,又况於得道术乎!” 汉 张衡 《四愁诗》序:“ 屈原 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貽於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 宋 司马光 《稷下赋》:“然而诸侯未服,四邻交侵,士有行役之怨,民有愁痛之音,意者臣等道术之浅薄,未足以称王之用心故也。”
(4).道德学问;文章道德。《墨子·非命下》:“今贤良之人,尊贤而好功道术,故上得其王公大人之赏,下得其万民之誉。”《韩诗外传》卷二:“夫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务之以调和,智慧潜深则一之以易谅,勇毅强果则辅之以道术,齐给便捷则安之以静退。”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逐去邪人,不使见邪行者,皆选天下端士,孝弟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
(5).道教的法术;方术。《后汉书·张楷传》:“﹝ 张楷 ﹞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晋 葛洪 《神仙传·魏伯阳》:“ 魏伯阳 者, 吴 人也。本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后与弟子三人入山作神丹。”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麴生》:“ 叶法善 有道术,居 玄真观 。” 明 冯梦龙 《邯郸梦·酒馆求度》:“据著道术呪符,便鸡犬也都堪度。”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盖 仲仙 亦尝述 附云 之名于 可覲 ,并称其有道术。 附云 谓 仲仙 尝得真人宝印,故能如是。”
(2).指学术,学说。《庄子·天下》:“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陵夷至於暴 秦 ,焚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此遂灭。” 宋 王圭 《除皇伯祖承亮检校工部尚书制》:“曾无车服珍宝之玩,固有诗书道术之明。”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 中国 惟 战国 时代,九流杂兴,道术最广。”
(3).治国之术。《吕氏春秋·任数》:“ 桓公 得 管子 ,事犹大易,又况於得道术乎!” 汉 张衡 《四愁诗》序:“ 屈原 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貽於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 宋 司马光 《稷下赋》:“然而诸侯未服,四邻交侵,士有行役之怨,民有愁痛之音,意者臣等道术之浅薄,未足以称王之用心故也。”
(4).道德学问;文章道德。《墨子·非命下》:“今贤良之人,尊贤而好功道术,故上得其王公大人之赏,下得其万民之誉。”《韩诗外传》卷二:“夫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务之以调和,智慧潜深则一之以易谅,勇毅强果则辅之以道术,齐给便捷则安之以静退。”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逐去邪人,不使见邪行者,皆选天下端士,孝弟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
(5).道教的法术;方术。《后汉书·张楷传》:“﹝ 张楷 ﹞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晋 葛洪 《神仙传·魏伯阳》:“ 魏伯阳 者, 吴 人也。本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后与弟子三人入山作神丹。”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麴生》:“ 叶法善 有道术,居 玄真观 。” 明 冯梦龙 《邯郸梦·酒馆求度》:“据著道术呪符,便鸡犬也都堪度。”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盖 仲仙 亦尝述 附云 之名于 可覲 ,并称其有道术。 附云 谓 仲仙 尝得真人宝印,故能如是。”
《國語辭典》:名士 拼音:míng shì
1.有名的人士。《三国志。卷六。魏书。董二袁刘传。袁绍》:「议郎何颙等,皆名士也。」《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杨观察是当今名士。」
2.指名望高而不在位的人。《礼记。月令》:「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无奈嘉兴的朋友都知道公孙是个做诗的名士。」
3.尚高论、倜傥而不务小节的人士,如魏晋时代尚清谈之士。
2.指名望高而不在位的人。《礼记。月令》:「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无奈嘉兴的朋友都知道公孙是个做诗的名士。」
3.尚高论、倜傥而不务小节的人士,如魏晋时代尚清谈之士。
《國語辭典》:家法 拼音:jiā fǎ
1.师徒授受自成一家之说的学风。后泛指学术、文艺相传的流派风格。《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上。序》:「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
2.治家的法则。《宋书。卷四二。王弘传》:「弘明敏有思致,既以民望所宗,造次必存礼法,凡动止施为,及书翰仪体,后人皆依仿之,谓为王太保家法。」《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吾于皇叔俸内,更加倍与之。至于严禁内外,乃是家法,又何疑焉?」也作「家规」、「家约」。
3.俗称扑责家人的刑具。《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左右!快取家法来,吊起贱婢打一百皮鞭。」《孽海花》第二六回:「彩云道:『这个请陆大人放心,我再吵闹,好在陆大人会请太太拿家法来责打的。』」
2.治家的法则。《宋书。卷四二。王弘传》:「弘明敏有思致,既以民望所宗,造次必存礼法,凡动止施为,及书翰仪体,后人皆依仿之,谓为王太保家法。」《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吾于皇叔俸内,更加倍与之。至于严禁内外,乃是家法,又何疑焉?」也作「家规」、「家约」。
3.俗称扑责家人的刑具。《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左右!快取家法来,吊起贱婢打一百皮鞭。」《孽海花》第二六回:「彩云道:『这个请陆大人放心,我再吵闹,好在陆大人会请太太拿家法来责打的。』」
《國語辭典》:百家 拼音:bǎi jiā
1.概称多数人家。如:「百家姓」。
2.各种流派。《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文选。夏侯湛。东方朔书赞》:「阴阳图纬之学,百家众流之论。」
2.各种流派。《荀子。解蔽》:「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治或乱。」《文选。夏侯湛。东方朔书赞》:「阴阳图纬之学,百家众流之论。」
《國語辭典》:百家姓 拼音:bǎi jiā xìng
书名。旧时童蒙课读之书,不著作者姓名。用姓氏编成韵文,每句四字,以便诵读,始赵而终司空。收单姓四百零八,复姓三十。见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三。
《國語辭典》:九流 拼音:jiǔ li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