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皇族,字乙辛隐。耶律洼庶孙。好学工诗。景宗保宁中,补御盏郎君。乾亨元年,御宋攻燕京之师,获捷,以功为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改彰国军节度使。官终惕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会卿。周行己孙。两荐不第,遂息意科举,以风雅自娱。居谢池坊,窟山宅水,自成深致。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同,字学古,江夏(今湖北武昌)人(《金石萃编》卷一三五)。徽宗宣和二年(一一二○)知永州(清道光《永州府志》卷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庆元人,字学古。隐居吴之娄江。学行卓然,词章奇放。诗学唐李贺,酒酣长歌,声若金石。有《学古集》。
元诗选
质字学古,(一作固)甬东人,隐居吴之娄江。学行卓然,词章奇放,好为长吉体。酒酣长歌,声若金石,尝与杨铁崖夜行,有挑梅花灯者,铁崖命赋一诗,立就,为铁崖所称。年九十六卒。《昆山志》载:学古与邑中耆儒卢观、赵天祐、卫馆、盛德瑞、范天与共六人,有司月给廪以赡之。元时待士之厚如此。
甬上耆旧诗·卷三
字学古,为诗学长吉体,客于娄江,与杨铁崖、顾仲英诸贤相倡和。
罗通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9—1469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学古。永乐十年进士。授御史,巡按四川。陈时政忤旨,出为交阯清化知州。宣德初,御黎利起事。景帝时以兵部员外郎守居庸关,进右副都御史,用汲水灌城为冰之计,挫退来犯也先别部。景泰四年进右都御史。天顺三年致仕。
维基
罗通(1389年—1469年),字学古,江西吉水人。进士。永乐十年(1412年)三甲第四十九名进士,授监察御史,因言事被迁为交趾清化知州。宣德年间,因抵御黎利叛乱有功。正统初年(1435年)升兵部郎中,随尚书王骥整饬甘肃边务,从大军在兀鲁乃破敌。回京后因贪污淫乱之事被王骥察觉。王骥派罗通上奏边防情况,遂即上疏报告罗通之罪。罗通入狱后贬任广西容山闸官,再调任东莞河泊所大使。期间不卑小官,克尽厥职,捐资庸工伐石铺砌县所前街道,行者德之。景泰元年(1450年)被召还京师,以兵部员外郎守卫居庸关,后晋升右副都御史。也先部队进攻时,恰逢寒冬,罗通命士兵以水灌城,冰坚滑,蒙古兵被迫撤退。景泰年间,晋升左都御史。

人物简介

维基
潘伯通(1393年—?),字学古,河南汝宁府光州光山县人,民籍。进士出身。河南乡试第一百六十名。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科会试第七十八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八十九名。
《漢語大詞典》:学古(學古)
学习研究古代典籍。《书·周官》:“学古入官。” 孔 传:“言当先学古训,然后入官治政。” 唐 陈陶 《续古》诗之二五:“学古三十载,犹依白云居。” 宋 黄庭坚 《次韵张询斋中晚春》:“学古编简残,怀人江湖永。” 明成祖 《赐太子少师姚广孝七十寿诗》:“斯文逢盛世,学古振儒风。”
《分类字锦》:学古入官(学古入官)
书学古入官议事以制
分类:
《分类字锦》:不学古法(不学古法)
史记卫将军骠骑传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常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分类:将领
《漢語大詞典》:迈古(邁古)
(1).超越古代。 唐 陈子昂 《谏曹仁师出军书》:“将欲郊祭天地,巡拜 河 洛 ,建明堂,朝万国,斯迈古之盛礼也。” 明 朱鼎《玉镜台记·渡江击楫》:“足下智勇才略,超今迈古。” 清 曾国藩 《槐阴书屋图记》:“我朝大儒林兴,号为迈古。”
(2).勉力学古。 明 陈子龙 《杂诗》之七:“逐时多近娱,迈古怀长忧。高节励贞亮,芬芳耀千秋。”
《国语辞典》:笃信好古(笃信好古)  拼音:dǔ xìn hào gǔ
专心勤学古代典籍。明。刘基〈陈司户墓志铭〉:「慱贯经史,蜚声庠序,而弗竞弗来,笃信好古,荐辟数不就。」也作「笃学好古」、「笃志爱古」。
《国语辞典》:笃学好古(笃学好古)  拼音:dǔ xué hào gǔ
专心勤学古代典籍。《三国志。卷五一。吴书。宗室传。孙静传》:「济阴人马普笃学好古,瑜厚礼之,使二府将吏子弟数百人就受业,遂立学官,临飨讲肄。」也作「笃信好古」、「笃志爱古」。
《国语辞典》:笃志爱古(笃志爱古)  拼音:dǔ zhì ài gǔ
专心勤学古代典籍。《北史。卷一八。魏景穆十二王传下。任城王云传》:「十六通杜氏春秋,下惟读书,笃志爱古。」也作「笃信好古」、「笃学好古」。
《國語辭典》:不学无术(不學無術)  拼音:bù xué wú shù
没有学问才干。《幼学琼林。卷四。文事类》:「开卷有益,宋太宗之要语;不学无术,汉霍光之为人。」《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此时制台正想振作有为,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
《漢語大詞典》:抱残守阙(抱殘守闕)
亦作“ 抱残守缺 ”。
(1).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顾炎武》:“二君以瓌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闕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闕,一本作“ 缺 ”。《人民日报》1981.4.2:“在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竞相涌现的今天,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抱残守缺,不注意品种质量,将会走投无路。”
(2).谓笃守古学古道。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及其衰也,在朝者自昧其祖宗之遗法,而在庠序者犹得据所肄习以为言,抱残守闕,纂一家之言,犹足以保一邦,善一国。”《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现在抱残守缺的寥寥无人,老兄具这样的法眼,钦佩得很。” 孙犁 《澹定集·幻华室藏书记序》:“或终生孜孜,抱残守阙,以事研讨。”
(3).喻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坚持着做。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九章:“要是 郭锁 三天里头终于退了组,他决定抱残守缺,搞五户贫农一户中农的精干互助组,不再惹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