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0,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教书
中学
时术
习业
观摩
习读
积分
四失
圣事
学风
熟习
标本
习传
祖习
劬学
《国语辞典》:教书(教书)  拼音:jiāo shū
教导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儒林外史》第四○回:「备酒饭款待沈先生,说起要请他教书的话。先生应允了。」《老残游记》第一回:「教书,没人要他,学生意又嫌岁数大,不中用了。」
《國語辭典》:中学(中學)  拼音:zhōng xué
1.清末到五四运动前后对中国传统学术的称呼。《文明小史》第四六回:「但是劳航芥平日佩服他中学淹深,他也佩服劳航芥西文渊博。」
2.实施中等教育的学校,程度在小学与大学之间。
《漢語大詞典》:时术(時術)
时时学习。礼记·学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孔颖达 疏:“蚁子,小虫,蚍蜉之子。时时术学衔土之事而成大垤。” 孙希旦 集解:“术,学也。蚍蜉之子,其力微矣,然时时学术蚍蜉之所为,则能成大垤。” 唐 元稹 《蚁子》诗之二:“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
《漢語大詞典》:习业(習業)
(1).攻习学业,钻研学问。吕氏春秋·博志:“盖闻 孔丘 、 墨翟 ,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 文王 、 周公旦 而问焉。”汉书·礼乐志:“典者自卿大夫,师瞽以下,皆选有道德之人,朝夕习业,以教国子。” 唐 李商隐 《安平公诗》:“明朝骑马出城外,送我习业南山阿。”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诂经精舍》:“於 西湖 圣因寺 旁,设 詁经精舍 ,选诸生中经学修明通於一艺者,习业其中。”
(2).学习职业。 叶圣陶 《未厌集·苦辛》:“多方托人留意,居然得到个成功的消息,是介绍他到 上海 一家钱庄去习业。”
《國語辭典》:观摩(觀摩)  拼音:guān mó
观察别人的优点加以揣摩、学习。如:「举办这次评鉴会就是希望大家能藉此互相观摩。」
《漢語大詞典》:习读(習讀)
学习诵读。语出《公羊传·定公元年》:“ 定哀 多微辞,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耳。” 何休 注:“读谓经,传谓训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弘农 董遇 等亦歷注经传”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董遇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閒习读。”太平广记卷五三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杨真伯》:“中秋夜习读次,可二更已来,忽有人扣学窗牖间, 真伯 滛於典籍不知也。”
《國語辭典》:积分(積分)  拼音:jī fēn
1.累积的分数。
2.数学中已知某函数的微分,而求其原函数的方法。
《漢語大詞典》:四失
学习上的四种过失。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郑玄 注:“失於多,谓才少者;失於寡,谓才多者;失於易,谓好问不识者;失於止,谓好思不问者。”
分類:学习过失
《漢語大詞典》:圣事(聖事)
(1).圣人之事。谓 孔子 弟子学习的成果和表现。 晋 葛洪 抱朴子·辨问:“ 孔子 门徒,‘达者七十二,而各得圣人之一体’,是圣事有剖判也;又云‘ 颜渊 具体而微’,是圣事有厚薄也。”
(2).基督教的重要礼仪。该教认为它借助一定可见的形式赋予领受者不可见的基督的宠爱和保佑。具体内容有圣洗、坚振、告解、圣体、终傅、神品、婚配等七件。各教派不尽相同,如新教一般只承认洗礼(圣洗)与圣餐(圣体)为圣事。 许地山 《缀网劳蛛》:“别的事情,也许她会忘记,惟独这圣事是她所不敢忽略的。”
《國語辭典》:学风(學風)  拼音:xué fēng
1.学术研究的倾向、风气。如:「此所大学以学术研究为主要发展,因此学风鼎盛,人才辈出。」
2.校园中的习惯、风尚。如:「学风开放的学校,学生显得较为活泼有朝气。」
《國語辭典》:熟习(熟習)  拼音:shú xí
1.了解得很深刻。《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在镇远有五、六年,苗情最为熟习。」
2.学习得非常纯熟。如:「他熟习各种仪器的操作。」
《國語辭典》:标本(標本)  拼音:biāo běn
1.标,末尾。本,根本。标本指本末主次。《黄帝内经素问。卷一八。标本病传论》:「病有标本,刺有逆从。」
2.经过处理,可长久保存原貌的动、植物个体或器官、或矿物之碎片等。
《漢語大詞典》:习传(習傳)
学习和传承。 唐 韩愈 《答吕毉山人书》:“又自 周 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乱圣人之宗,后生习传,杂而不贯。” 宋 王安石 《和吴御史汴梁》:“救世詎无术,习传自先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序》:“综録平素神化谋猷,恭辑成书,刊刻颁行,使军中将士循诵习传,知所取法。”
《漢語大詞典》:祖习(祖習)
(1).宗奉学习。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诚知不学之弊,硕儒之贵,所祖习之非,所轻易之谬,然终於迷而不返者,由乎放诞者无损於进趋故也。”陈书·文学传·何之元:“若夫 马 《史》、 班 《汉》,述帝称纪,自兹厥后,因相祖习。” 唐 刘知几 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旧史称 刘向 学《穀梁》, 歆 学《左氏》,既祖习各异而闻见不同,信矣。”旧唐书·房琯传:“ 晋 朝以好尚虚名,任 王夷甫 为宰相,祖习浮华,故至於败。”
(2).指传统的习俗。 唐 刘禹锡 《连州刺史厅壁记》:“此郡於天文与 荆州 同星分,田壤制与 番禺 相犬牙,观民风与 长沙 同祖习。”
分類:学习习俗
《漢語大詞典》:劬学(劬學)
勤奋学习。 卷盦 《〈蔽庐丛志〉序》:“於是嗜书之士,劬学弗舍,矻矻中夜,裒然成帙。”
分類:勤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