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综合存款(综合存款)  拼音:zòng hé cún kuǎn
一种将活期、活期储蓄、定期、定期储蓄等存款及担保放款,均纳于同一帐户内的存款方式。可解决多个帐户,管理不便的问题,又可增加利息所得及存款调度的灵活性。
《国语辞典》:邮政储金转存制度(邮政储金转存制度)  拼音:yóu zhèng chú jīn zhuǎn cún zhì dù
指邮局将吸收的存款全数转存中央银行。因为邮局不是金融机构,所以其吸收的存款不能从事放款业务,全数转存中央银行。民国81年1月以后,中央政府为增加邮政储金自行运用的弹性,新增邮政储金可自由转存各银行并购买公债、国库券、金融债券及中央银行发行的单券。民国86年12月起可购买经中央银行、财政部(目前为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交通部共同研商决定可投资的债、票券。
《国语辞典》: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  拼音:cún kuǎn bǎo xiǎn zhì dù
一种针对保障客户存款权益的保险制度。即成立存款保险公司(简称为「存保公司」),由金融机构参加投保。当投保的金融机构发生亏损而无法清偿债务时,存保公司必须以基金理赔给投保机构的存款人,使存款人不致因银行舞弊或经营不当而遭受严重的损失。存款人得到保障,金融机构便不容易因流言而发生挤兑,降低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并维持金融秩序。
《国语辞典》:外汇定期存单(外汇定期存单)  拼音:wài huì dìng qí cún dān
以外币为计价标准的定期存单。存款人以新台币结换外币,由银行发给定期存单,待期限届满,提领时再兑换为新台币。外汇定期存单的利率是按外币利率水准计算,在存款期间必须负担新台币和外币兑换汇率变动的风险。
《国语辞典》:银行体系资金(银行体系资金)  拼音:yín háng tǐ xì zī jīn
银行持有的通货及存款。银行体系资金会受民众提领及存放现金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影响,而有宽松及紧俏的变化。如银行体系资金紧俏,将造成货币市场利率全面扬升。此外亦和国库收支及汇入出款有极大的关连。当国库收入大于支出,即资金由银行体系转入国库;汇入出款变化,则使银行体系资金因民众买卖外汇而发生增减。如汇入款多,则使银行体系资金增加,汇出款多则减少。
《国语辞典》:外币存款(外币存款)  拼音:wài bì cún kuǎn
以外币表示的活期或定期存款。包括存款人存入的外币现钞、旅行支票、外国票据、外币汇款等外币形式之存款。
《国语辞典》:息款  拼音:xí kuǎn
存款的利息。如:「他靠著有限的息款,勉强度日。」《清史稿。卷一二五。食货志六》:「以营勇饷需、关局、洋款、还借息款等四项为新增开支。」
分类:存款利息
《国语辞典》:活储(活储)  拼音:huó chú
存款人可随时凭存摺存取的储蓄性存款方式。因利率较普通活期存款为高,故存户限于自然人或非营利法人,且有存款额度的限制,超过部分按普通活期存款利率计算。如:「他开了个活储帐户,打算储存日后子女的教育金。」也称为「活期储蓄存款」。
《国语辞典》:活存  拼音:huó cún
1.生存。如:「在战争和饥荒的侵袭下,想要活存非常不容易。」
2.存款人凭存摺或约定方式,可随时存入、提取,且无一定提取期限的存款。如:「一般来说,活存的利率比定存利率低。」也称为「活期存款」。
《国语辞典》:准货币(准货币)  拼音:zhǔn huò bì
流通性或货币性不如通货及存款货币,但能快速且变现损失较小地变成「通货」的资产,如定期存款。
《国语辞典》:提款机(提款机)  拼音:tí kuǎn jī
一种可供提领存款等的机器。在存户插入提款卡及输入密码,经电脑核对资料无误后,即依存户操作指示提供查询、提款或转帐等服务。有些提款机并可提供存款服务。
《國語辭典》:法定准备率(法定準備率)  拼音:fǎ dìng zhǔn bèi lǜ
根据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就其握存之现款,应保持一定准备金之比例,以因应支付之需求。
《漢語大詞典》:划条(劃條)
(1).旧 中国 银钱业同业间互相划拨款项的转账凭单。在 天津 称为“拨码”。
(2). 上海 钱庄每日在汇划总会进行票据清算时,为轧平各庄间差额,由汇划总会开出的拨款凭单。
(3).旧 中国 钱庄支票的一种。存户请求钱庄从自己存款中付款给持票人的一种转账票据。如持票人欲取现款,须由钱庄持条向出票人另盖回单,征得其同意后,方能照付。在 天津 称为“拨码”或“拨条”。
《國語辭典》:活期存款  拼音:huó qí cún kuǎn
存款人凭存摺或依约定方式,随时提取的存款。简称为「活存」。
《國語辭典》:定期存款  拼音:dìng qí cún kuǎn
存款人与金融单位订定存款期限,到期凭存单才能提取存款,利息较活期存款高。简称为「定存」。